西南交通大学4项成果获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09.01.2016  10:10

1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了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等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西南交通大学主持和参与完成的4个项目荣获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获奖总数位居全国高校位列第15名。

土木工程学院何川教授主持完成的“砂卵石地层盾构隧道施工安全控制与高效掘进技术”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张卫华教授参与完成的“京沪高速铁路工程”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朱庆教授参与完成的“国家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技术体系构建与应用”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土木工程学院王明年教授参与完成的“高速铁路大断面黄土隧道建设成套技术及应用”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砂卵石地层盾构隧道施工安全控制与高效掘进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实现了学校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充分展示了西南交大土木工程学科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成果第一完成人何川教授作为获奖代表出席了奖励大会,并在会前受到了习近平、李克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会见。研发团队成员土木工程学院晏启祥教授、方勇副教授作为主要完成人也一并获奖。该成果针对砂卵石地层具有的散粒性、强透水性、高磨耗性等显著特征,发明了泥水平衡和土压平衡盾构的掘进模拟系统、管片结构承压止水检验技术、刀盘刀具耐磨保护及刀具快速更换技术等关键模拟设备和技术,有效地解决了砂卵石地层中盾构隧道施工的安全控制和高效掘进这一重大技术难题。成果在城市地铁,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市政、电力和输水等盾构隧道工程建设中获得广泛应用,取得重大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京沪高速铁路工程”是继学校参与的“青藏铁路工程”获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后,第二次获此殊荣。京沪高速铁路全长1318公里,是世界上一次建设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面临着世界上大距离高速铁路持续高速运行的重大科学问题,其艰巨性、复杂性、特殊性史无前例。经过20年的科技攻关和自主创新,建立了我国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技术标准体系,建成了高、平、顺和稳定可靠的基础设施,大幅提升了重大技术装备水平,构建了先进的建设管理和运营保障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西南交大大量科研人员参加了基础研究、技术创新等主要环节的长期研究开发工作,为京沪高速铁路的建设和安全运营做出了重要贡献。张卫华教授因其突出的贡献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奖。

至此,“十二五”期间,西南交大共获国家级科技奖励11项,其中主持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参加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实现了国家三大科技奖的全覆盖。 “十二五”以来,学校坚持“规划先行、政策先导、项目牵引、团队保障、基地支撑”的科技指导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满足国家重大需求为目标,以服务铁路行业和区域经济为立足点,以科技政策为导向,以重大重点项目为龙头,以科技队伍建设为抓手,以科技平台建设为支撑,以产学研合作为纽带,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全面实施“565科技行动计划”,在全校上下的共同努力下,使得科技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学校科技奖励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