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个中央部门公布2013年度决算

21.07.2014  11:59

      7月18日,2013年度中央部门决算和“三公”经费决算密集亮相。截至18日晚7点,已有98个中央部门公开了部门决算和“三公”经费决算,公开部门数创下了近年来新高。

  从总体情况看,今年中央部门决算公开范围进一步扩大,从以往报送全国人大审查的部门,扩大到除涉密部门以外所有使用财政拨款的部门和所有财政拨款安排 “三公”经费的部门。而且,中央各部门大都在下午5点下班前,将决算信息安排在了门户网站首页明显位置,方便媒体和公众查阅。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全国人大、国务院关于推进预决算公开工作的精神,今年中央部门决算公开的一大特点,是部门决算公开与部门预算公开同步推进。即在2013年度部门预算公开的基础上,2013年度中央部门决算公开的范围、内容和格式,与2014年度部门预算公开保持衔接。决算公开内容进一步细化,除涉密信息外,在去年基础上,全部细化公开至项级科目。对一些重点收支的公开,公众除了能看到2013年决算数,还会看到2012年决算数和2013年年初预算数。

  备受社会关注的“三公”经费公开,在形式上也有不少新的变化。比如,由原来的文字说明改为表格,按预算数和决算数分别列示,“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细化为“公务用车购置费”和“公务用车运行费”,并相应增加一张《“三公”经费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表》。

  2013年,是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的第一年。从中央各部门公布的决算数据来看,中央国家机关带头过紧日子、节约开支成效明显。2013年,中央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拨款的“三公”经费支出合计70.15亿元,比预算数减少9.54亿元。其中:因公出国(境)经费减少4.73亿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减少 1.99亿元;公务接待费减少2.82亿元。主要是各部门压缩、取消部分出国(境)团组,加强公务用车管理,进一步规范公务接待活动,使“三公”经费中各单项支出均出现了明显下降。

  很多人关心,在政府部门“三公”经费支出连年下降的情况下,未来还有没有下降空间?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加快建立新型公务用车制度,有效降低行政成本。按照方案,中央和国家机关公车改革力争在2014年年底前完成,中央和国家机关所属非参公事业单位、中央企业和中央金融企业公车改革力争在2015年年底前完成。

  “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是‘三公’经费支出的大头,中央和国家机关公车改革方案实施后,可望明显降低公车使用的行政成本,也将为全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作出示范。”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表示。

  贾康介绍,公车改革将涉及中央国家机关本级公车近6400辆,全国范围内的公务用车约80万辆。车改后,公车实际运营经费支出及相关人员经费支出减少,相关公职人员交通补贴增加。两者对冲后,实际支出总规模将下降约7%。不仅如此,车改后可以减少车辆更新成本,避免因油价上升、停车费增加、司勤人员工资福利开支增加等引起的行政成本上升。“如果把这些因素都考虑进去,车改带来的综合节支率将进一步提升,公车支出有望缩减一半左右,也将带动‘三公’经费支出明显减少。”(消息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