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新•深”熔铸璀璨思政魅力——记2019年度全国优秀教师姚伟

10.09.2019  20:27

姚伟老师的课特别有意思,很多我们觉得空洞的理念,听他一讲,很快就理解明白了。”“我喜欢跟姚伟老师辩论,虽然最后的结果总是我‘输’了,但姚老师用事实和数据,让我输得心服口服。”他的学生说。

老姚啊,默默无闻,淡泊名利,扎根教学一线,专心致志做学问,我们都很敬佩。”他的同事说。“姚伟同志,信仰坚定,人格高尚,学识扎实,教学优质,深受学生喜爱。”他的学院领导这样评价。

2019年9月,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姚伟,被教育部评选为全国优秀教师。他周围的学生同事们都替他高兴,并做出以上评价。但他本人听到这些评语,却十分谦虚地说:“我的标签就是平常和普通吧。我做的事情,是所有思政课老师都在做的,我只是一个普通教师。

情系思政教育一线成果丰硕

姚伟老师中等个头,衣着朴素,发际线偏高,看起来就是一位平凡普通的中年人。但在那副厚底黑框眼镜背后,有一双充满智慧的眼睛。一开口嘴角上扬,话题滔滔不绝,说到学生更是如数家珍。那一刻的魅力,他自己感觉不到,却让周围人很是动容。

从1999年参加工作以来,姚伟就一直长期奋斗在教学与研究第一线。他担任了本、硕、博各层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等思想政治课程。先后发表相关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相关专著1部,译著2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1项,教育部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项,承担思政类精品课程建设3项,教改课题1项。他还先后荣获四川省政府社会科学优秀社会成果奖二等奖1次,三等奖1次;西南科技大学“十佳岗位青年”荣誉称号1次,西南科技大学“校优秀教师”1次,“院优秀教师”2次。对这些荣誉,姚伟表示,作为一个普通教师,那是组织给予自己的认可,更提醒自己要不忘初心与使命。

用宽广视野探索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

思政教师,要有宽广的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和历史视野,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这是2019年3月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思政教师提出的明确要求。

姚伟老师就以此作为对自身的要求,较早进行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的探索。例如,在讲授博士生思想政治课时,他发现个别博士生存在唯心主义和有神论的错误立场,有的受到朱清时量子佛学和有灵论的影响,有的认为机器智能将独立于人类智能所以精神和意识可以独立于肉体而存在。姚伟同志就针对这些问题开设了高科技时代的哲学本体论和认识论专题讨论,并邀请相关专业博士生导师参与,敦促其加强相关博士专业课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引导。他以宽广的国际视野,消除了学生对西方的盲目崇拜,并树立制度自信、道路自信。通过介绍对西方现代性的反思、对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的揭示、对资本逻辑的本质剖析、对资本主义社会财富分化的宏观定量分析,使学生对资本主义社会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姚伟将其关于政治发展的学术论文直接用于思政课堂,深刻剖析了西方民主的优点与缺陷,指出了协商民主的大趋势,并把批判性与建设性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道路更有信心。姚伟注重坚持历史的视野,批判历史虚无主义,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合法性与现实合法性,在内心真正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为此,他积极与团委合作,充分利用四川红色文化资源,使学生直观感受党的丰功伟绩,从而巩固党在学生心中的历史合法性;向学生客观介绍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党在重大时刻所体现的伟大领导力,巩固党在学生心中的现实合法性,从而使其自觉坚持党的领导。

他的思政课新意盎然

上过姚伟老师的课的学生,对他的课堂有个最大印象,就是新。思政课堂,经常会有思想的碰撞,姚老师总是有办法,让学生在碰撞中获得真正的收获。

比如在课堂上,有学生就某一敏感问题发表了不恰当的看法,并认为自己代表了大多数同学的观点。姚伟没有直接反驳这位学生,而是指导学生,让他们自己设计一套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对党的看法,对国家政策的看法等。设计好之后,他们各自发到自己的各类聊天群里,最后将结果汇总进行数据分析。最后分析出来的结果,有力地回答了学生的质疑。“看,这是你们自己调查的出来的结论,用事实说话。”通过这样的方法,同学们对党对国家对社会获得了更加全面的看法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

姚伟老师上课善于调动气氛,总能举一些亲身经历的例子来阐述知识点,这让我们不仅理解了专业知识,还学习到了其他东西。还有一些比较枯燥无味的事情他也能以比较生动的方式讲解。”广电1702的薛蕾这样说道。

除了在课堂上积极影响和正确引导学生,姚伟老师还喜欢与学生进行课外沟通交流,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了解他们,并帮助他们走出思想困境。“我跟学生们交流比较多,我每次上课的时候都是老老实实介绍我自己,把我的联系方式、通讯方式、Q Q群这些都告诉他们,他们有什么问题,我们可以随时在线上交流。”这也是姚伟深受学生喜爱的原因之一。

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姚伟发现一个特点,“往往这些愿意跟你交流的学生,他的思想上都是有一定误区的,甚至有的偏见比较深。遇到这种情况,我会多花时间跟他反复沟通,让他走出一些误区,不要犯大的错误。”姚伟曾遇到一个“棘手”的学生,这位学生在新加坡某网站上发表了较为激进的短论。得知此事后,姚伟老师多次找到该学生,从多个角度帮他分析:“你能看到现实的一些问题,说明你有敏锐的观察力。但因为认知的局限,看问题的立场和视角并不全面。”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姚伟进行了各种细致入微的分析,帮助学生全面看问题。后来,这位学生不仅接受了姚伟的观点,还积极考上公务员,当上了一个村的“第一书记”。

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沉浸二十年,姚伟对如何做好思政教育形成了自己的看法:“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还是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个方面就是加强理论的研究,真正把社会上的一些热点问题,重大问题,把它研究清楚,透彻,然后再用于教学。第二是要让我们的研究对象易于接受,就是教学方法。要采取多种的灵活的方法来占领阵地,使学生乐学、爱学,从而提高自身素质。

深厚的家国情怀融入思政教育

姚伟的研究方向之一为基层治理,“城市社区的治理,农村社区的治理,有什么矛盾,有什么纠纷,有什么问题,采取各种方式把它解决好,治理好。”这是姚伟经常在思考的问题。

姚伟多次向绵阳市政府、政法委提供各类咨询,“他们要搞社区治理或者其他的事情,我就去提供一些意见、帮助。”姚伟曾参与了绵阳市政法委关于如何建立一个较好的高校社区治理模式的调研活动,在撰写的调研报告中提供了许多具有深刻意义的措施,得到了绵阳市政法委、四川省政法委的采纳。

从思想根本上解决问题,是基层治理的一把钥匙。”姚伟想到了正在发生各种变化的农村。“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我们的广大农村正在发生巨大的转变。土地经营权的流转有很多矛盾和纠纷,它需要我们去调查去研究,去提出应对的策略,让这种流转既能够促进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又能够照顾到广大农民的利益,促进社会的稳定。

姚伟结合主持的耕地经营权流转等课题,积极向调查点农民朋友宣讲党和国家的耕地流转政策,缓解了多起流转纠纷和矛盾。“有些农民到外面去打工,他的土地就荒废了。随后村委出面,恢复了耕作。但是他又回来了,想要回自己的承包地,所以僵持得厉害,有些甚至打官司,甚至发生群体性事件,肢体冲突,这些都有。”姚伟就反复给他们宣讲政策,协商处理办法。做这些事情,费心又费力,但姚伟认为很值得。因为,“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让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变得越来越好,也是我们的人生价值体现。

日常生活中,姚伟喜欢阅读和游历。“我喜欢看一些比较深刻的杂文,还比较喜欢到处走走看看,既开阔了自己的心胸,又能直观了解整个社会的发展变化。”姚伟说道。

(赵多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