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科技大学2021年度“三育人”模范教职工获得者风采

01.05.2021  00:34

编者按:近年来,学校教职工深入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增强广大教职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团结和动员广大教职工为学校“十四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贡献力量,以优异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在2021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西南科技大学在全校范围内评选出12名2021年度“三育人”模范教职工。他们秉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课堂,以自身人格魅力和高尚师德感化学生,以扎实教学本领教育学生;他们模范履行岗位职责,寓思想教育于管理工作之中,爱护学生、帮助学生;他们以学生为本,在平凡的岗位上,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默默奉献学生,他们是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下面,我们一起领略“三育人”模范教职工的风采吧。(排名不分先后)

 

曾明颖,女,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教师。作为长期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她始终把培养学生成长成才作为自己不变的初心和使命。在授课过程中,她充满激情,注重以德施教,传递正确的价值观。无论在课上还是课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气氛活跃。她多次指导学生参加竞赛。其中,多名学生在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学生社会调查报告评优竞赛、“西部之光”设计竞赛、四川省首届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设计大赛、四川省高校风景园林专业联合课程设计大赛中获佳绩。她荣获2019年四川省首届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设计大赛组委会优秀指导教师,2020年四川省高校风景园林专业联合课程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2020年西南科技大学扶贫攻坚嘉奖等多种荣誉称号。2017-2020年年度考核及特定考核连续五次为优秀。

伍涛,女,党委组织部教师。工作中,她自觉把管理工作与育人目标相结合,把推动管理目标实现与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的中心工作相结合,围绕高等学校党的建设要求和学校党建工作的实际情况,立足岗位,强化工作指导和督导。她长期坚持为大学生上党课,为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建业务培训,建立完善党组织工作制度,积极推进基层党建工作水平提升。她勤学善思,注重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提升党建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撰写的《以创新为动力,打造教育培养学生党员的“铁营盘”》获得绵阳市“基层党建工作提名创新成果项目”奖,获得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撰写的《信息化条件下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思考》获四川省高校党建理论研究会年度优秀论文三等奖;多次获得西南科技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党员”等称号。

王卫红,女,环境与资源学院教师。她以“思政元素融入进专业课”为突破点,在负责的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测量学》中,注重知识教育与情感教育的有机统一,将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价值引领和育人导向相结合,以专业技能传授为载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了多样化课程组织形式,对学生进行精细化、针对性指导,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全面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第二、第三课堂,提高思政教育精准度和实效性。始终围绕育人的主旨,把爱国主义、民族情怀贯穿渗透到《测量学》教学中,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奏响主旋律、发出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她负责建立了由12名教师组成的地理信息科学主干专业课程教学团队,该教学团队已被评为“省级课程思政示范团队”,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被评为“校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

周颖玥,女,信息工程学院教师。她一方面引导学生坚持正确的学习研究方法、进行科学规范的学术训练,另一方面着力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例会、谈心、素质拓展活动等方式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引导学生坚守正确的理想信念和学术道德,爱党爱国、爱校爱家,营造合作、互助、包容、争鸣的学术氛围,培养出了浓厚真挚的师生情谊。她主持或主研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5项,近年来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8篇),申请发明专利7项(已授权5项)。指导30余名学生参加科技活动竞赛,获得国家级奖项6项。

吕会议,男,国防科技学院教师。他担任《辐射探测学》《原子物理与量子力学》《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软件》等课程主讲教师,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课程思政的内容,借核物理领域的规律进行人生观、世界观、职业道德的教育。参与主持辐射防护与核安全专业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全国核工程类专业认证申请答辩中表现突出,申请获得通过。编制适合工程教育认证要求的大型程序,实现课程分析标准化、学习过程数据监督细致化、院系掌控全面化,能够掌握每个学生30多个指标点的学习效果,目前已经在学院5个专业中推广使用。

马新,男,理学院教师。近年来,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全国统计研究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各1项。共发表SCI论文7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100,论著被引1000余次。登记软件著作权1项。分别获得GSUA国际学术会议优秀论文三等奖,全国石油化工行业优秀论文三等奖。指导班级先后多次获得“校级优秀班集体”等称号。多次为本科生提供课程学习规划、考研、就业等方面的指导活动,指导多名学生考研调剂、帮助多名学生联系研究生导师。

徐黎,女,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她始终牢记教书育人的职责,具有优良的教风和学术道德风尚。多年来,她坚持以学生为本,关爱学生,帮助学生,切实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并长期从事党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策等领域的研究。近年来,在《中共党史研究》等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各全文转载1篇。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获良好结题;主持和主研了多项省部级项目。积极指导本科生和研究生参与理论研究,在大学生“挑战杯”等各项比赛中获奖。

李东鑫,男,图书馆教师。他撰写的《改革图书供给侧,沟通服务供需链,建设书香大校园》和《培育文化品牌 建设书香校园》两个案例在四川省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案例大赛中获得“优秀奖”。他结合本职工作,加强阅读推广工作,改革和深化其图书更新、阅读营销的运行机制和制度,开展了“经典阅读”系列活动和“书香文化讲坛”,策划组织了建党100周年“红色剪纸照初心,知行合一学党史”活动,在《绵阳晚报》、四川观察、学习强国、《光明日报》等媒体平台上广为传播。

王春林,男,后勤饮食中心五洲苑食堂经理。作为后勤服务人员,他情系学生成长,坚定职业信仰,创新服务育人新方式,提升服务育人新能力,守好后勤饮食服务育人的“后勤阵地”,为学校创新机制、提升内涵总目标而努力奋斗。荣获2018年后勤集团先进个人、2020年后勤集团先进个人、2020年饮食中心“部门优秀管理者”等称号。

陈云萍,女,文学与艺术学院教师。她认真完成教学工作,融合课程思政,因材施教,教学效果好,模范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将教学工作与教学改革、科研项目等相结合,积极探索教学研究和改革,不断提升个人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具有优良的教风和学术道德风尚;牢记立德树人任务、践行“三全”育人理念,关爱学生,言传身教,坚持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积极指导学生保研、考研、留学等,指导本科生和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参与课程建设、教改项目、科研项目等,指导学生参与各种专业比赛、校园文化活动等。近三年年终考核两次“优秀”,2020年度师德考核“优秀”。

徐文,女,法学院教师。她教风扎实,严格遵守学术道德,在课堂内外以自身人格魅力和师德师风感化学生,始终将立足点放在育人上,坚持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教学改革的探索中,她积极创新,不仅熟练使用微课、慕课、翻转课堂,同时也注重带领团队进行课程建设与课程改革。在第二课堂的指导上,她时刻以“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为指导,发起设立“午餐师说”“民法典大学生宣讲团”“小纸条”“法学博士沙龙”等品牌活动。她主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3项,地厅级项目1项。取得了系列科研成果——出版专著1部,该专著系国家“十三五”规划重点出版物;近6年发表学术论文17篇,其中CSSCI及核心期刊共计15篇。她已入选教育部、中央政法委“双千计划”、四川省法律人才专家库。

张健平,女,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她采取用心培育学生,用爱帮扶学生,用行动带领学生的方法,经常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心理健康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通过心理交流、经济资助和科研推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同时也关心学生的就业和后续成长问题,帮助学生建立了正确的择业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在科研方面,她一直致力于多尺度复杂流体力学的研究、流体机械结构和动力学分析,主持和主研了各类项目近20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部级2项,地市级6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授权专利8项。

  (赵多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