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共赴小康之约——2017年巴中市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23.01.2018  13:51

 

  全面实现9.5万贫困人口脱贫、215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发生率降至4.5%,巴州区(含经开区)和恩阳区完成省级验收;全面完成省下达易地扶贫搬迁任务25657户、90744人,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21483万户,已脱贫户均住上安全住房;新建扶贫产业基地8.42万亩,1.53万贫困人口实现就近就业;49.42万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扶助范围,贫困人口县域内就诊率96.98%,县域内就诊费用个人支付控制在10%以内……

  隆冬时节,寒意袭人。全市2017年脱贫“摘帽”的成绩单却带来浓浓暖意。

  这一年,市委书记罗增斌无数次亲临脱贫攻坚主战场,拉着贫困群众的手访贫问苦,同帮扶干部一起算扶贫账、谋脱贫计,民生情怀令人动容。以上率下,为民担当。这一年,各级党委和政府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决策部署,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各级党政主要领导既挂帅,又出征,真正把脱贫责任扛在肩上、把脱贫工作抓在手上,坚决兑现庄严承诺,以实际行动和成效带领贫困群众共赴小康。

  回望2017,巴中脱贫攻坚的历史实践精准有力、生动鲜活;展望未来,巴中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小康的美好愿景渐行渐近、令人期待。

  攻坚 提升站位,全力破难

  十九大召开前夕,金秋十月的北京展览馆,“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见证着实现中国梦征程上璀璨夺目的历史篇章。在一张航拍的照片上,新居依山傍水,道路畅通无阻,产业欣欣向荣。

  得知家乡的照片在北京展出,恩阳区下八庙镇钱库村村支书张尚文连声感慨:“乡亲们过上了好日子!

  这是大巴山中小山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真实写照。从极度贫乏到摘帽脱贫,张尚文的感慨,映射出巴中脱贫攻坚工作的扎实推进。

  2017年,继2016年圆满完成215个贫困村退出、9.1万贫困群众脱贫任务,实现首战告捷之后,我市确定了巴州区、恩阳区摘帽和215个贫困村退出、9.5万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任务。

  脱贫攻坚入之愈深,其进愈难,但巴中从未歇脚松劲。

  “必须坚定背水一战的决心,下定必胜信心,使出‘洪荒之力’,下足‘绣花’功夫,奋力决战决胜。”市委书记罗增斌的话掷地有声。

  2017年,我市先后发起“春季攻势”“秋季百日攻坚”“冬季冲刺”行动,确保如期实现摘帽退出目标,集中力量对标达标,全力以赴攻坚破难。

  举全市之力,兴创新之策,行非常之举,尽非常之责,脱贫攻坚这场战役,输不起、等不得!

  为此,市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高位推进。建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联系巴州区(含经开区)、恩阳区两个摘帽区县的领导联系制度;组建了2个业务指导小组,分别负责两区脱贫攻坚跟踪、指导、服务;市人大、市政协、市级相关部门工作重点也相继向脱贫摘帽区倾斜。

  落实力度进一步加强。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召开6次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部署;采取区县端菜、市级点菜的“1+2”模式一月召开一次流动现场会,实行现场验靶交账;每半月召开1次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会议,及时处理脱贫攻坚具体问题。

  帮扶力度进一步加强。在原有“五个一”+“1”帮扶力量的基础上,新增1026名“第一书记”进驻非贫困村;选派7万多名党员干部职工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实现“双向全覆盖”;选派350名市级部门优秀干部到巴州区(含经开区)、恩阳区全脱产开展巡回帮扶,真正实现“沉下去、贴着帮”。

  投入保障进一步加强。切实加强财政涉农资金项目库建设,确保每个预脱贫村不低于1000万元投入、纳入年度计划的非贫困村不低于400万元投入,每个预脱贫贫困户按800—1300元安排产业扶持资金。全年整合各级各部门财政涉农资金23.7亿元。同时,市、县(区)每年新增财力的50%用于扶贫开发,财政专项扶贫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不低于30%。全市设立了“四大扶贫基金”总额达到7.6712亿元,惠及贫困人口25.7732万人。全市贫困户接受成都宏华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无偿捐助达8320余万元,“10·17”扶贫日接受捐款捐物1.3亿余元。全年共引导社会资金投入脱贫攻坚达20亿元。

  工作向脱贫攻坚聚力、资源向脱贫攻坚聚集、力量向脱贫攻坚聚合,全市形成自上而下合力攻坚的生动局面。

  在巴中,没有一个人是局外人、旁观者。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各级力量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把人民放在心上,把使命扛在肩上,没有什么力量比上下同欲更为气势磅礴。

  精准 聚焦聚力,下足“绣花”功夫

  撸起袖子加油干!如今,位于大巴山米仓山南麓的巴中有了新气象。

  2017年12月26日正午,薄雾中的南江县下两镇瓦坪村,新居里不时传出孩子清朗的笑声。饭桌上摆放着四菜一汤,冷科明一家5口人正吃得津津有味。

  因病、因学致贫的冷科明,家里共三个孩子,其中两个还在读书;妻子常年吃药、住院。如今,孩子每学期都有补助,妻子的医药费基本上全额报销。“多亏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冷科明家于今年初搬到了新屋,还发展了茶叶、养猪等产业。

  同样深有感触的是平昌县青凤镇枫香村61岁的杨志甫,从木板房到土坯房再到砖瓦房,杨志甫30年搬了3次家——从食不果腹到解决温饱,再到天天能吃上肉;从没学上到孩子走1小时山路上学,再到如今村小距家仅几十米。“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不同致贫原因享受不同扶贫政策,奔的却是同一条小康路。每一个脱贫百姓身后,都有精准细密的工作。

  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2017年,我市各地各部门把“精准”作为一种工作要求、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能力素养,强化精准扶持,下足“绣花”功夫。

  脱贫攻坚,产业是根。一年前,恩阳区青木镇平桥村劳动力纷纷外出务工,土地成片撂荒。如今村里引进业主种植蜜柚700余亩。村里还组织村民成立合作社,与业主对接合作,蜜柚三年后投产,村集体和农户均可分红。“务工最低每天60元,加上土地流转费每亩400元,年收入近2万元。”贫困户王正银说,日子彻底发生了变化。

  像王正银这样的脱贫户不在少数。我市坚持长短结合培育增收项目,大力发展“五小”经济,延伸发展乡村旅游和森林康养等特色产业,大力培育引进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构建“基地+企业+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搭上了产业发展的“快车”。

  2017年,全市新建扶贫产业基地8.42万亩,个性化农技培训7.2万人次,1.53万贫困人口实现就近就业,累计帮助5.6万户贫困户发展家庭经济。不止于此,随着农村“双创”活力释放,一颗颗返乡创业的“种子”正植根于乡村共同富裕的广阔土壤。

  着力解决住房安全问题,我市统筹运用危旧房改造、地质灾害避让、土地增减挂钩等政策,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建成安全放心住房40962套。全面完成省下达易地扶贫搬迁任务25657户、90744人,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21483万户,已脱贫户均住上安全住房。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现场会巴中点位获得好评,8种住房户型设计在全国推广,易地扶贫搬迁“巴中模式”入选中组部、国务院扶贫办《脱贫攻坚·新发展理念案例》。

  为让贫困户看得上病、看得起病、治得好病,巴中将49.42万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扶助范围,贫困人口县域内就诊率96.98%,县域内就诊费用个人支付控制在10%以内。

  扶贫先扶智。创新“五专五到”教育扶助机制,269个村校实施标准化建设,21788名贫困大学生获得助学贷款、17.3万贫困学生得到资助,义务教育阶段无1人辍学。积极组织贫困家庭劳动力参加职业技能培训7784人,实现转移就业规模达3.3万人。

  为让脱贫攻坚不留“锅底”,我市全面执行今年3300元“两线合一”标准实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不让一家一户一人在小康路上掉队。

  无数次深入到田间地头、房前屋后,无数次与群众促膝长谈、拉家常……摸清底子、发现问题、宣传政策、补上短板,不搞花拳绣腿,不摆花架子,全市上下联动,同心同德,将“扶真贫、真扶贫”的誓言写在了田间地头、穷乡僻壤。

  没有高大上,每一步都脚踏实地精准务实。山还是那片山,却一天天变换了模样;人还是那群人,却越过越有精气神。

  旗帜 强基固本,决胜全面小康

  听闻他要走,群众求他留。平昌县双鹿乡利民村第一书记王良成驻村坚守,带领群众修路建房兴产业,三年时间,昔日的深度贫困村实现大变样,王良成也赢得了群众深深的拥护。

  脱贫攻坚,最艰巨的任务在基层。为此,我市出台关心爱护脱贫攻坚一线干部的实施意见,催生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先后提拔16名乡镇党委书记担任副县级领导干部,从“四类人员”中选拔乡镇领导班子成员193名(其中乡镇事业人员70名、第一书记25名、村党组织书记84名、大学生村宫14名),提拔使用优秀驻村干部245名。王良成、苟东分别当选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

  冲刺全面小康时间紧、任务重,非常之期用非常之策。

  除上级会议或突发情况,全市每周星期四、星期五定为“无会日”,各级各部门不得召开任何会议。同时,严格控制会议时长,纠正文山会海痼疾、转变工作作风。腾出时间、扑下身子、提高效率,集中精力脱贫攻坚。

  “您享受了哪些帮扶政策?帮扶干部叫什么名字,来过你家几次?今年脱贫算得拢账吗?”每月轮流随机抽取区县召开流动现场会,现场勘验,直接进村入户,直奔主题。面对一连串的发问,脱贫攻坚工作做得如何,高下立判。每半月召开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单位工作协调会,定期听取汇报、交流经验、研判形势、集中解决具体问题。

  扶贫资金越来越多,政策落实越来越细,与之并行,扶贫监管也硬起手腕。我市开发“精准扶贫数字系统”,对接国、省扶贫信息和全市视频会议平台,对脱贫攻坚协调指挥、动态监测。由市纪委牵头组建市脱贫攻坚暗访督查中心,对工作部署落实、项目资金监管、干部结对帮扶和反馈问题整改等进行重点督查,一季一巡查、一周一通报、常态暗访督查。

  精准查纠干部“甩手”作风,坚决斩断伸向扶贫领域的“黑手”。一年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立案查处扶贫领域典型案件162个,党纪政纪处分106人。推动“阳光问廉”全媒体直播节目聚焦脱贫攻坚,现场问廉典型问题21个,党纪政纪处分30人、问责97人。

  较真碰硬抓实验收评估。从去年10月份起,我市先后开展年度计划减贫人口脱贫区县验收、退出贫困村市级验收和巴州区、恩阳区摘帽初审工作。市级有帮扶任务的94个单位1254名业务骨干,组成67个市级验收工作组,对当年拟退出村进行全覆盖验收,严格对标,村村见面、户户算账、项项比对。

  努力终不负光阴。

  一年时间,年度计划的9.5万余贫困人口、215个贫困村全部达到退出标准并公布退出,全市贫困发生率降至4.5%。巴州区、恩阳区摘帽完成省级验收考核。

  市级23个扶贫专项实施方案全年规划项目404个,规划投资266.22亿元,实际建成项目455个、完成投资274.01亿元,项目建成率、投资完成率分别为112.62%、102.9%。

  2017年全市连片扶贫开发巩固提升已建79个片区成果,完成覆盖57个乡镇、506个村、81万人口的13个片区连片开发。累计新建聚居点233个巴山新居8269户,联网道路1500公里,整理土地9.7万余亩,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

  “全面建成小康”六字箴言,可谓字字千钧。党的十九大已经胜利召开,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近在眼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从未如此触手可及。

  扶贫仍在路上,攻坚正在进行。每一次的精准扶贫工作会上,“重大政治任务”“头等大事”“一号工程”“立军令状”仍是市级领导的口头禅。

  宁愿苦干不愿苦熬,巴中用“但愿苍生俱饱暖”的情怀为民造福,用愚公移山的意志苦干实干,用脱贫攻坚的号角激活了这片热土的动力和青春。决不落下一户贫困户,跟上“同步全面小康”的时代步伐,一首光辉灿烂的幸福之歌在所有巴中人民的心中唱响。

 

昭觉县脱贫攻坚纪实
    这是中国西南一个偏僻的彝族山村——昭扶贫与移民
南充市下足绣花功夫 脱贫攻坚连战连捷
  2017年是脱贫攻坚承上启下、全面突破的关键之年,南充市委、市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南部县、蓬安县相继摘掉贫困县帽子;嘉陵区、仪陇县、高坪区3个贫困县(区)顺利完成省级验收评估;全市468个贫困村全部达到贫困村退出“一低五有”标准;10.扶贫与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