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东兴区2015年大春生产形势分析

13.07.2015  20:42

  大春粮食作物是我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75.6万亩以上,占全年粮食面积的78%左右,总产30万吨左右,占全年的88%。

  今年,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粮油生产,1月23日就召开全区大春生产动员会暨技术培训会,并以内东区府办发[2015]19号《关于做好2015年大春增产增收工作的通知》文件,将计划任务分解到乡镇,并纳入目标督查,3月20日又结合全市大春生产现场会,召开全区大春生产现场会,积极开展现代农业项目、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生产能力提升工程建设,中央财政产油大县奖励资金集中使用项目,落实粮食三项补贴惠农政策,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实施水稻、玉米、小麦高产创建,重点抓好水稻、玉米两大优势粮食作物;全力抓好水稻旱育保姆育旱秧、机械化插秧、机械化收割;玉米地膜覆盖、乳苗移栽;油菜免(少)耕直播、机械化收割,测土配方施肥、病虫统防统治等粮食实用技术的推广。虽然在大春作物播栽期间,遭遇春旱、少雨等异常气候的影响,大春主要粮食作物的基本实现满栽满插,全区大春主要粮食作物长势基本正常或优于去年。

  目前,玉米进入乳熟至蜡熟期、高粱拔节孕穗期、水稻孕穗开花期、红苕长势较好,大春生产基本实现面积稳定、长势喜人、产量有望增产。现将大春粮食生产形势分析如下。

  全区大春粮食作物基本估价:

  今年,我区水稻、玉米、红苕等主要粮食作物实现了满栽满插,种植面积稳中有增,预计完成大春粮食种植面积75.6万亩,比上年增加  0.1万亩,预计完成粮食产量30.8万吨左右,预计比上年增加  0.28万吨,实现了大春粮食总产的稳定。

  水稻:种植面积29.11万亩,面积与上年减0.1万亩;预计平均亩产比去年495公斤增产7公斤,预计总产比去年14.45万吨增加0.16万吨。

  水稻产量构成分析:虽然3-5月气温高降雨少,与上年相比,全区机插秧面积2万余亩,据农技站苗情调查,水稻种植密度略有增加,约较上年增200余窝,上林穗数较上年增加0.2万穗;据植保站《植保情报》螟虫发生较上年减低0.03百分点;加之我区开展二个万亩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示范区采取良种统供、技术统训、病虫统防、物资统配。实施面积3.56万亩,辐射带动6.3万亩,因此水稻在面积略有减少情况下,总产应较上年增加。

  玉米:种植面积19.54万亩,面积与上年持平,预计平均亩产比去年373公斤增产10公斤,总产量7.48万吨,比上年增加0.2万吨。

  玉米产量构成分析:虽然3-5月气温偏高降雨量少,但播栽进度正常、扬花结实期间雨水、光照充足,玉米稀癞子少、很满尖、籽粒饱满,粒数、粒重较去年上升。由于开展一个万亩玉米高产创建示范片,示范区采取良种统供、技术统训、病虫统防、物资统配。实施面积1.1万亩,辐射带动1.6万亩。预计今年单产略有上升,总产增加。

  高粱:种植面积2万亩比去年减2万亩,由于3-4月气温偏高降雨量少,播种偏迟,移栽推迟,但5月底至7月初雨水充足、加之高粱虫害“芒蝇”发生较轻,防治好往年,目前高粱苗情长势好于去年,通过田间苗情调查分析,预计亩产比去年204公斤增20公斤,去总产0.74万吨较去年减少0.292万吨。

  大春豆类:种植面积7.4万亩,比上年增0.1万亩,预计平均亩产比去年293公斤增5公斤,总产量2.2万吨,比上年增0.065万吨。

  红苕:种植面积12.6万亩,比上年增0.03万亩,红苕栽插期雨水调匀,苗情长势较好,预计亩产比上年330公斤增7公斤,总产量比上年4.15万吨增0.096万吨。

  洋芋:种植面积3.3万亩,比上年增0.1万亩,预计亩产比去年151公斤增10公斤,总产量比去年0.483万吨增0.048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