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江安县早抓狠抓巧抓2015年大春备耕播种和小春生产管理

07.04.2015  11:29

  为了争取2015年粮油生产工作主动、奠定增产增收基础,江安县创新农技推广思路,在大春备耕、春耕生产和小春田间管理工作中,突出早抓大春备耕、强力市场监管、扶持业主开发、巧布集中育苗、重推农业机械、狠抓小春管理等举措,呈现大春播种进度快、质量好、农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的好势头。

  一、早抓备耕,夯实大春生产基础

  2015年大春备耕物资历年以来最充足。强化了农资市场监管,价格总体稳定,备耕物资充足,水稻、高粱、玉米、大豆种子储备量290吨(其中水稻种子180吨,高粱种子60吨,玉米种子40吨,不含红苕),大葱备种9000筒;肥料5860吨,农膜62吨,农药216吨,加上农民自备常规高粱种和冬大豆种,能确保大春生产用种和抗旱备荒种子(水稻种和高粱种)储备。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通过强化蓄水保水工作,现有工程蓄水5100万方(其中水库3260万方,山平塘蓄水1600万方,石河堰24 0万方);堵溪截流180万方,大田蓄水650万方,但近期干旱较重,水量蒸发较大,预计等雨栽秧的稻田增加到2万亩左右(总田面积30.1万亩),现正加强提灌设施建设,可运行机电提灌78台套、2340千瓦,机电提灌站提水保栽面积4万亩,农民自行机电提水保栽面积6万亩,合计10万亩,占全县稻田面积33% 。

  我县积极开展以水稻全程机械化和高粱轮换间种为重点的新技术、新模式培训,去年9月30日至今年3月15日,全县举办培训班290期,培训37000人次。

  二、狠抓育秧,创新生产管理机制

  以水稻、高粱、玉米为主,建立起39个集中育苗示范区,其中县级主管8个集中育苗示范区共185亩。镇村建立集中育苗场33个计961亩。合计集中育秧苗床面积1146亩。在管理机制上,发挥县农业局、镇农服中心技术职能,县、镇财政和项目经费保证主要物资供应(如种子、药剂、水管),专合社、种粮大户、家庭农场负责集中育苗人工组织,鼓励各地农民参与(或自行联合)育苗,作好人员登记,参与集中育苗的农户优先得苗,其余秧苗所有权和分配权,谁投资、谁所有、谁分配,必须用于本县范围栽插。技术人员、镇村干部分片包干负责,保证秧苗质量和数量,确保大春粮食43万亩、粮食高产高效创建8.6万亩任务的完成。

  全县水稻秧田已育播100%,大春作物播种进度已达97%;农业局大力扶持专合社、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依托他们开展育秧现场示范,怡乐、蟠龙、底蓬、大妙、四面山、铁清、迎安、留耕、桐梓等12个乡镇召开了水稻育秧(机播机插秧)现场会。

  三、巧抓田管,小春作物长势好

  2015年全县小春农作物总面积17.2 万亩,其中小春粮油作物面积12.19 万亩,比上年增加0.11万亩。小春作物中粮食面积 7.99万亩,比上年略增,油菜籽实种面积4.22万亩以上,增加 0.12万亩。截至3月20日,约有2000亩冬洋芋(占冬洋芋总面积11%)已经开挖,当前卖价高(3.8元/公斤)、收益好。

  在小春良种良法措施上,把小春“一喷三防”和“优质良种加小春预留行”作为2015年粮食增产增收的基础,洋芋病毒病、蚜虫得到有效控制,一类苗1.1万亩,占总面积51%,二类苗0.7万亩,占总面积31%,三类苗0.4万亩,占总面积18%;油菜蚜虫、霜霉病、花叶病基本得到控制,一类苗3.2万亩,占总面积75%,比上年提高9%,二类苗0.88万亩,占总面积20.3%,三类苗0.2万亩,占总面积4.7%。同时,实施小春预留行4.3万亩,为2015年粮食增产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