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大岁修 都江堰内江今日断流

10.12.2013  09:48

■四川在线记者杨翼 实习生 陈凌寒 摄影 华晓峰

  昨日下午,都江堰水利工程渠首鱼嘴处人来人往,游人如织,在景区导游的介绍下,中外游客共同见证了都江堰10年一度的大修工程。据都江堰管理局介绍,从10月下旬起,都江堰岁修工程就已开启。杩槎竹笼等古法截流技术被巧妙地运用在鱼嘴处的截流工程当中。从今日起的未来一个月里,都江堰内江将断流,成都市中心城区的府河、南河等18条河道将无源头来水。

  古法截流

  断流时间

  12月10日至明年1月9日

  断流影响

  成都市中心城区的府河、南河等18条河道将无源头来水

  岁修场面

  杩槎安放在奔流的岷江水中,工人们背着装满卵石的尖背篓,来往于鱼嘴和杩槎间,将卵石塞进江边的竹笼中

  ■新闻特写

  当年岁修上万人一起干活

  “那时候大修起码要两三个月才能完工,而且全是人工肩挑和背扛,当时上万人一起干活的场面,相当震撼。”今年60岁的丁智德大爷家在都江堰,曾经多次参与过都江堰的岁修工程,得知最近都江堰正在进行大修,专程骑车赶到鱼嘴来观看。

  丁大爷说,当时自己只有10多岁,还住在都江堰街上,早上8点过就背着家里的背篓到工地搬运黄泥、土石。“那时候还实行记工分,大概一天下来能挣两三角钱。

  ■名词解释

  岁修与大修

  两千多年来,各个历史时期对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维护保养已形成了岁修、大修、特修和抢修机制。

  每个岁末利用枯水期对整个工程进行 “体检”和治疗称之为岁修;

  隔上几年时间,对整个工程“全面体检”,并对长期水冲击看不见的水下破损进行修理,就是大修。

  古法截流 岷江一分为二

  “主要以笼兜和杩槎的形式实施拦水围堰来完成内江断流

  昨日下午,在都江堰鱼嘴,一段长长的呈弧形排列的杩槎(用杆件扎制成支架,内压重物的河工构件),矗立在碧蓝色的岷江河道中,将内江与外江分隔。一台重型挖掘机在即将干涸的河床上将鹅卵石铲起,工人们背着装满卵石的尖背篓,来往于鱼嘴和杩槎间,将卵石塞进江边的竹笼中,以起到固定作用。杩槎迎水面,整齐安放着一张张竹笆,填上粘土,将奔流的岷江水阻隔在了外江,仅留有最后一小段缺口。“目前正在进行施工,拟从漂木小槽尾部至鱼嘴前缘,主要以笼兜和杩槎的形式实施拦水围堰来完成内江断流。”负责实施截流工程的都江堰管理局渠首水利水电建筑有限责任公司一名员工介绍,此次都江堰岁修,采用的是最古老的截流方法,材料均为就地取材。

  “预计明日上午,工程将封堵住最后一段缺口,截流内江。使得都江堰宝瓶口、伏龙潭得以整修和加固。”现场工作人员透露,明日最后一段截流也将采用最古老的方式,让挑夫们背着尾端尖尖的背篓,搬运黄泥等材料,将最后一小段封闭。“工人们将对内江的河道进行整体清淤,对河道进行养护。

  十年一次 四大干渠无源头

  “上一次鱼嘴大修还要追溯到2002年,历时一个月

  “太震撼了,没想到还能见到整修水利工程,长见识了。”在都江堰鱼嘴,苏州来的徐先生从导游的介绍中得知,这种截流方法是采用2000年前传下来的古法时说。

  都江堰灌区担负着成都及周边地区工农业生产、城镇生活和环境供水的重任。按照省水利厅的安排,四川省都江堰管理局每年冬季都会趁上游来水较少的时机进行岁修,以保障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安全。

  都江堰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鱼嘴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首道“分水闸”,其安全关系着整个内江的分流、泄洪,重要性不言而喻,“一般每十年左右会组织一次大修。”上一次鱼嘴大修还要追溯到2002年,历时一个月。此次断流时间将从12月10日至明年1月9日,共30天,断流期间,内江四大干渠走马河、江安河、柏条河、蒲阳河无来水。

  都江堰内江断流后,包括府河、南河、摸底河在内的18条配水河道将均无来水。记者从成都市水务局了解到,在接获省水利厅的岁修安排后,成都市水务部门已采取积极措施,利用中心城区河道闸坝在断流前进行蓄水,尽力减少断流对水环境和水景观的影响。

  ■施工难点

  急流中放杩槎

  最怕“”被冲断

  “一个杩槎大概有6米长,绑上木头大约1吨重,这一排杩槎有近百米的长度,一共是27个。”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杩槎放下去后,最困难的就是挡水的时候。“竹笆放下去的时候,受到水流冲击,杩槎发出‘咔咔’的响声,不断地往后退,最担心的就是水流太强,把杩槎的腿冲断,就会连人带‘马’一起掉入水中。

  杩槎

  杩槎是用杆件扎制成支架,内压重物的河工构件,结构主要有支架部分和挡水部分。杩槎主要用于内、外江进水口和其他堰口的截流,有时也用来调剂流量,抢险堵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