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7年四川质监工作怎样 请看部分市州局长的回顾

20.01.2018  00:00
 

1月19日,省质监局召开全省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会。会上,成都市质监局、广元市质监局、眉山市质监局、自贡市质监局、省质监审评中心、攀枝花市质监局、泸州市质监局、绵阳市质监局、南充市质监局作了经验交流。


深化品牌战略  建设品质成都

成都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贺欣

去年以来,成都市质监局紧紧围绕质量强省工作部署,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努力打造一批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和品牌产业,着力发挥品牌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设品质成都。

在推动质量共治,形成品牌建设合力方面。成都市政府成立由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亲自挂帅的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和品质提升行动领导小组,建立品牌联席会议制度,22个区(市、县)成立相应工作机构,构建上下联动、横向协调、齐抓共管的质量品牌工作格局。出台实施《关于积极采用国际一流标准开展品质提升行动建设品质成都的意见》《成都市质量发展“十三五”规划》《市长质量奖管理办法》等引导激励政策,连续9年将品牌建设纳入市委、市政府目标绩效考核,推动品牌建设与质量强市建设协同推进、融入经济社会建设方方面面。始终坚持全球野、国际眼光,导入IS037120《城市可持续发展——关于城市服务和生活品质》等国际标准,推动产业、金融、文化、交通、技术创新、城市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发展等九大领域对标国际一流标准、加快标准升级,以标准提升质量、以质量铸就品牌。

加强地理标志产品培育,引导特色农业从粗放式、低品质生产向标准化、高品质生产转变、促进传统工艺从“做产品”向“做品牌”转变,让“成都味道”“天府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目前,已培育国家地理标志产品46个、领跑副省级城市,蒲江雀舌、龙泉驿水蜜桃品牌价值分别达到174亿元、65亿元,郫县豆瓣以650亿元品牌价值位居全国加工食品类地理标志首位,蜀绣远销海内外、成为城市文化名片。以组织争创四川名牌为抓手,支持引导企业提高生产工艺、加强质量管理、打造产品品牌,提高成都产品、成都服务的美誉度与附加值。目前,全市拥有四川名牌516个,位居全省首位。组织企业争创中国质量奖、四川天府质量奖;设立每年一届、最高奖金达100万元的市长质量奖;举办2017国际标准化综合知识培训班、卓越绩效千企培训、标准引领增材制造产业发展研讨会等重大活动,搭建企业与国内外质量顶级专家沟通交流的高端平台;联合市级部门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品牌升级工程、中小企业品牌成长工程、小微企业品牌扶持计划和产业标准升级行动,着力打造一批拥有核心技术、质量管理体系健全、标准创新能力突出的品牌企业,抢占“微笑曲线”两端。2017年3家企业和单位成功入围第三届中国质量奖及提名奖建议名单并完成公示,已有24家企业获得国家、省、市质量奖(提名奖),中光防雷、硅宝科技等成为行业“单打冠军”,新希望集团、通威集团位列中国最具价值品牌100强。同时,瞄准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积极组织创建知名品牌示范区、有机认证示范区,在重点领域深入推进标准化示范试点,助推产业做大做强、形成品牌。目前,已成功创建高新微电子技术产业、青羊都市文化旅游服务产业、龙泉驿汽车产业、新都板式家具产业、大邑石油机械配套产业等5个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和3个四川省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成都高新区成功创建全国首个国家高新技术标准化示范区,大邑县成功创建全省首个国家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县,蒲江县获批国家首批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

开展消费品质量提升行动,加强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和风险监测,实施企业信用动态管理,督促企业按标生产、诚信经营;做好监督抽查信息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推动形成部门监管、企业主体、群众监督的品牌共治氛围。深入开展“质检利剑”行动,针对家具等重点产品实施区域整治,严查彻办假冒伪劣等各类质量违法案件,依托网络理政平台、市长公开电话、局长信箱,积极处置企业和群众关于品牌、质量等各类举报投诉600余件,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有效回应了企业群众诉求,营造了企业安心经营、群众放心消费的品牌生长环境。


唱响绿色生态主旋律释放质量强农新红利

广元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冯治勤

近年来,广元局以创建全国首个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市为抓手,有效整合农业标准化、地理标志保护、有机认证、品牌发展等主要职能,走出了一条提升农业供给质量的新路子。

在全域推进有机创建,促进农业提质增效方面。实行“四个带动”,推动全域全链全面全民创建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市。一是市长挂帅带动全域创建。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市长“一把手”工程,在全国率先召开创建动员大会,全域全产业开展示范创建。县区政府压实属地责任,全域创建成为各级党政部门的自觉行动。二是部门协作带动全链推进。质监、农业等部门制定“1+4”创建方案,培育种养企业29家,精深加工业16家。三是重点突破带动全面覆盖。在产品上,以猕猴桃等4个优势特色产品为突破,推动农产品整体有机化;在区域上,坚持梯次推进,建成国家示范区2个,列为国、省创建区各1个,培育省创建区3个。四是财政投入带动全民共创。安排专项经费1千万,对新认证产品每个给予2万元奖励,转换期和复查分别按认证费的80%、50%进行奖补,撬动社会资本投入。

在深入实施地标保护,做靓区域拳头产品方面。坚持“四个狠抓”,实现有机认证与地标保护深度融合,做大做强一批龙头产品。一是狠抓培育创建,夯实发展基础。开展资源普查,制定创建规划,成熟一个、申报一个、保护一个。全市累计获批产品23个,建成国、省示范区各1个。二是狠抓对标评估,筑牢技术支撑。以重点产品为导向,开展全产业链质量分析与评估,先期抽检猕猴桃样品30个,分析查摆特色性能指标26项,建立了猕猴桃先进指标体系。三是狠抓质量监管,保障产品品质。运用“互联网+”技术,建立质量追溯等体系,联动部门开展监督抽查137批次,合格100%。四是狠抓宣传引导,提升保护意识。坚持走园入企、进村入户宣传,鼓励使用专用标志。2017年新核准标志使用企业6家,全市专用标志使用达130余万枚。

在着力农业标准引领,增强产业发展内劲方面。立足“三个优化”,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步伐,提振绿色农业发展后劲。一是优化标准化发展机制。制定出台《广元市“十三五”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设立激励机制,对企业开展标准化工作和主导制修定国家、行业、省级地方标准给予10-20万不等资金奖励。二是优化标准技术体系。与川农大等院校进行科研对接,建立院士工作站9个,研制特色标准体系60个。三是优化农业产业基地。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标准”等产业化新模式,加快农业标准化、有机基地建设,建成国家、省级农标示范项目63个。

在坚定塑造特色品牌,全面发挥集群效应方面。突出“三个强化”,坚定塑造一批特色有机产品品牌,助力产业做大做强。一是强化品牌创建。召开全市质量品牌发展、专业培训大会,邀请陈虹等4名顶尖专家同党政、部门、企业600多人“华山论剑”,唱响质量品牌最强音。推进品牌资源整合,获批开展全国知名品牌创建区4个,“广元七绝”成为全省十大区域公用品牌。二是强化品牌提升。联合省质量协会对全市428户规模以上企业开展品牌建设和质量管理培训,鼓励企业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引导168家企业开展自愿性体系认证,在45家企业推行首席质量官制度,开展QC小组活动,奠定了坚实质量管理基础。三是强化品牌保护。围绕名牌农产品深入开展“打假保名优”专项整治,先后查处假冒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不按标准生产等案件10余起,有效净化了名牌农产品发展市场,增强了广元农产品核心竞争力。


创新举措  夯实责任

凝心聚力抓好特种设备安全工作

眉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王绪

2017年以来,眉山市质监局以“抓主体责任落实、抓责任主体到位”为工作着力点,以集中开展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行动为主线,紧紧围绕遏制重特大事故,紧盯重点行业、重点设备、重点时段、重大风险,全面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守住守牢安全生产底线,有力保障了党的十九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全国、全省和全市“两会”及第九届中国泡菜博览会、第八届中国东坡文化节等重大会议活动的特种设备安全,巩固了连续7年无安全责任事故的良好态势。

在严格落实一岗双责、企业主责、行业管理、属地负责基础上,眉山市创新实施“一包一”安全责任模式。将全市1500余家使用单位、60余家生产单位、5个问题楼盘电梯安全、淘汰燃煤锅炉年度任务按职责、权限和属地原则,全覆盖定点定人,“一对一”明确监管对象,落细监管责任和完善对接机制,实行日常监管巡察、跟踪隐患整改、督促申报检验、协调矛盾困难等“一条龙”、一个人负责到底。创新“一加一”安全检查模式。市局到基层开展安全检查,由特监科监管人员和特检所专业技术人员按“一比一”组成综合督查组,区县大型综合性检查依申请派专业技术人员参与,解决长期以来安全监察人员懂管理不懂技术,难以从技术层面发现安全隐患难题。创新“一帮一”安全约谈模式。每年有计划组织特种设备相关的规上企业、重点企业和一般使用单位(维保单位)法人代表到市局,由局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特监科长进行“一帮一”、“面对面”安全约谈,进行安全提示提醒,赠送《特种设备安全法》等书籍,听取意见建议,有效解决“关键对象”认识停口上、工作浮面上,落实主体责任乏力的问题。

强力推动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由质监“单打独斗”向各级各层面齐抓共治转变。争取市政府建立了眉山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由分管副市长主持召开会议,听取质监部门主抓和行业管理部门协管情况汇报,总结工作,分析形势,部署任务。争取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电梯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按属地原则将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经费纳入财政年度预算、纳入市目标绩效考核。坚持“党政同责”,涉及特种设备安全的重要事项提交党组会议、局长办公会议集体研究,局领导班子成员共同作出决定。坚持“部门联合”,会同发改、经信、环保等四部门发文,共同加强燃煤锅炉安全节能环保监管,淘汰燃煤锅炉114台,对淘汰的燃煤锅炉复燃问题,在联合环保部门严格查处的同时,一律通报经信部门实行断电处理;联合住建、城管、社区等单位共同举办全市200多家物业服务企业召开电梯安全工作会议;联合城管部门建立常态化的垃圾发电重点项目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模式,及时消除严重事故隐患;联合旅游、卫生、安监、消防、应急办等部门开展旅游行业、大型商场、气瓶充装行业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演练;联合发改、公安、住建、商务、安监等六部门发文,规范车用CNG气瓶从安装到报废全环节安全监管问题。坚持“市县联动”,市局上报市安办挂牌督办严重事故隐患,责成区县政府分管领导为责任人,由区县政府负责督促完成隐患整改销号;市局排查发现的一般安全隐患,一律交由区县局督促整改,区县局排查发现的重大安全隐患,一律由市局进行跟踪督办。坚持“监检配合”,监察机构依法对检验机构进行监督和指导,检验机构积极配合监察机构开展技术检查,检验过程中发现的严重事故隐患,一律报送监察机构进行查处。通过全要素同向发力,实现了上下一致、左右协调,整合了力量,形成了多元共治的良好格局。

牢固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观念,始终把风险管控挺在隐患处置的前面,把隐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的前面,着力构建风险管控和隐患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一是广泛培训抓宣贯。按照《四川省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指南》的要求,细化制定市县两级监管部门、检验检测机构、行业管理部门、使用单位落实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工作措施。安排10余万元资金举办了多期特种设备安全大培训,培训企业人员620人次。二是典型引路抓推进。按照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的方式,从重点单位到一般单位,从高风险设备到低风险设备,分步推进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打造5家试点单位,引导169家重点单位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逐个单位建立完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逐台设备开展安全风险辨识,逐条隐患建立台账,逐条措施保证隐患整改消除。在此基础上,坚持企业主体、部门监管的原则,安排两区、四县、三个园区1500余家使用单位,全面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使用单位自查、自辨、自控、自改、自报的自我防控工作稳步推进,企业“自治”和部门监管的作用有效发挥。三是强化预警抓防控。安排专人定期收集辖区内重大风险辨识结果和全国特种设备安全风险信息,及时获取96933平台和BDIM系统反馈的舆情和信息,第一时间向全系统和使用单位发布提示,经常化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分行业、类别开展经常性专项检查和工作督查,强化各类风险管控措施。针对电梯维保质量风险,每年组织专家进行全覆盖检查,日常工作实行月报制,定期掌握企业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管控“流浪气瓶”监管风险,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液化石油气瓶充装单位安全专项整治,印制了标准的合格气瓶图片,设置了标准的合格气瓶实物,统一全市气瓶标识标注式样,按照宣传动员、自查自纠、督促整改、检查验收四个步骤开展工作,彻底规范企业充装行为,解决长期以来遗留的突出问题。


夯实质量基础  助推转型升级

自贡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李泽贵

2107年,自贡市紧紧围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的需要,努力提升检验检测能力,为加强质量基础建设、推动质量提升、服务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在优化检验检测资源配置,夯实质量发展基础方面。该市采取“3+1跨部门横向整合”模式,将市质监局直管的市计量测试研究所、市产品商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市流量计量公正站3个检验检测机构,与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直管的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整合为正处级公益二类事业单位——自贡检验检测院。机构类别定位公益类,更有利于部门履职,保障检验检测的公平、公正性,保证政府的公信力。机构级别定格于正处级事业单位,有利于进一步加大全市检验检测资源整合力度,推动从“3+1”拓展到“1+N”跨领域、跨行业、跨部门改革模式,减少了政府监管的环节,提升了检验检测机构的第三方相对独立性,保障了检验检测的公正性、权威性。机构性质定位公益二类,有利于提升人员、设备利用率,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强化市场竞争意识,为逐步推动检验检测机构与政府部门脱钩、转企改制,探索组建企业化运营的检验检测集团奠定基础。

在强化检验检测技术支撑,提升产品质量水平方面。强化检验检测能力,保障重点领域质量安全。加大政府投入,新增检验检测参数约1000项,为政府食品监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大大提升了食品安全监管的能力。创新检验检测手段,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用无人机、TOFD检测设备(超声波衍射时差法检验测仪)、便携式磁探机等高端装备,解决了大型天然气球形储罐首次开罐定期检验及垃圾焚烧发电厂垃圾焚烧炉内部检验的检验检测技术难题,切实保障了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不留死角。充分发挥检验检测优势,破解技术瓶颈。鼓励检验检测机构开展检验检测技术攻关,破解检验检测技术难题。制定的《水泥胶砂试体成型振实台检定规程》,填补了国内空白,预计每年可产生经济效益约180万元。拓展检验检测服务功能,满足企业个性化、差异化需求,提供高质量技术咨询、标准研制等增值服务。为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建设提供技术保障,初步构建起涵盖区域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四大产业链(节能环保锅炉及配套产品;节能泵阀、压缩机及成套设备;工程及运输机械;三废处理设备)技术标准体系;促进高分子材料、有色金属、含碳元素、精细化工产品等4大行业11家企业开展质量对标行动,提升了行业产品质量整体水平。

在发挥检验检测服务功能,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以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为导向,在保障基本检验检测公共服务的基础上,逐步提升检验检测的个性化和综合服务能力。围绕传统产业,提供多元化服务。围绕特色产业,提供个性化服务。制修订“自贡工艺灯”“自贡仿真恐龙”“恐龙行业术语”3个标准,实现我市彩灯行业产品标准“从无到有”。确保了我市国家级彩灯文化产品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顺利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现场验收。


大力推进质量对标提升行动着力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四川省质量技术审查评价中心主任文永勤

2016年年初,为更好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省委省政府率先在全国提出开展质量对标提升行动,省局党组高度重视,积极谋划,统筹部署,我中心在省局的领导下,在成检公司、省危化所、省标准化院、省纤检局、泸州市质检所大力支持下,全程参与质量对标提升行动的技术工作,大力推进质量对标、质量达标,以“四川造”标准升级,带动高质量产品的市场供给,进一步助推我省产业转型升级。两年来,制定家具、家电、儿童消费品、LED灯、强化木地板等24个产品先进指标体系,认定长虹彩电、彩虹电热毯等5家企业的产品为四川省首批企业达标产品,质量对标提升行动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牢牢把握标准升级这条主线,在确定对标产品的基础上,组织专家收集整理、翻译、汇总分析项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和技术法规3000余条,标准文本2000余份,分析研究对标产品执行标准与先进标准之间的差距。在制定体系,找依据方面。按照科学、先进、合理的理念,以国家、行业、地方、企业现行有效标准为基础,国内外先进标准、技术法规为标杆,国内外知名品牌产品实测值为参照,结合前期产品标准比对和质量现状分析的结果,进一步确定了编制先进体系的四个原则:对标产品须满足国内现行有效标准的最低要求,即为合格品;满足国内外标准或技术法规指标值最高要求;与国内外知名品牌实测值基本持平;经我省企业技术升级进步,部分优秀企业可以达到。经过近50场研讨会, 230余人次专家反复论证,最终形成先进指标体系。内容涵盖了对标产品、对标项目、先进指标值和检验检测方法。重点关注了产品的安全环保和主要功能。积极向国际先进标准看齐靠拢。按照《质量对标提升达标产品认定管理办法(暂行)》,经过基本条件确认、抽样检测、技术审查等程序全面审核,严格把关申请达标认定企业的企业标准、产品实物质量、质量管理能力关,认定长虹彩电、彩虹电热毯、金象复合肥料、明珠儿童家具、金步儿童皮鞋为四川省首批企业达标产品。企业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增加高质量产品的市场供给,经济社会效益已见成效。在突出实效,促提升方面。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技术依据和技术标准,引导企业向先进标准看齐,带动企业和产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从而提升核心竞争力。全省企业的参与热情越来越高,很多企业纷纷要求当标杆,勇作行业排头兵,积极投身到质量对标提升中,主动查找与先进体系的差距,从原材料、产品设计、生产工艺、生产装备、过程质量控制等分析原因,不断改进产品质量,反复验证提升后的产品质量是否达到或超过质量对标先进体系。同时,还充分发挥技术专家作用,深入企业,从企业标准制定、工艺提升改进、质量管理等方面进行一对一帮扶指导,帮助相关企业找准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建议,使其产品质量能尽快达到或超过对标先进体系的要求,积极推动质量对标活动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