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四川省人群健康状况及重点疾病报告(纲要)》发布

21.01.2016  16:38
2015年四川省人群健康状况及重点疾病报告(纲要)》发布         
  1月21日,省卫生计生委举行媒体通气会,发布《2015年四川省人群健康状况及重点疾病报告(纲要) 》(以下简称《报告》)。省卫生计生委党组书记、主任沈骥出席会议并通报情况,省卫生计生委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冉茂琴主持会议。省疾控中心书记、副主任、主任医师吴先萍,省疾控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祝小平回答记者提问。四川新华社、中新社、人民网、健康报、四川电视台、四川日报、四川广播电台、华西都市报、大众健康报、家庭与生活报、成都商报等媒体以及委机关相关处室、委直属相关单位工作人员参加会议。
  沈骥通报了2015年我省人群健康状况及重点疾病相关情况。一是人群健康状况持续改善。监测显示,2015年,全省户籍人口平均期望寿命76.35岁,较2014年的76.06岁上升了0.29岁,较2010年的74.75岁上升了1.6岁;孕产妇死亡率21.68/10万,较2014年下降11.15%,较2010年下降45.34%,孕产妇死亡率连续13年低于西部平均值;婴儿死亡率7.8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8.92‰,较2014年分别下降2.38%和6.60%,较2010年分别下降35.11%和47.31%,婴儿死亡率连续8年低于全国平均值。
    二是疾病发生与死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全省居民的主要死因。与全球、全国一样,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老龄化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受吸烟、过量饮酒、不合理膳食、缺乏体力活动等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我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和死亡继续上升,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2013年,全省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别为27.7%和10.3%。2015年,全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死亡构成由2010年的87.03%上升到88.00%,慢性病死亡率由2010年的522.84/10万上升到566.22/10万。其中,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72.75/10万,经年龄调整后,标化死亡率为135.52/10万(按2010中普人口标化),占总死亡构成的26.85%,与2010年相比,恶性肿瘤粗死亡率由158.49/10万上升到172.75/10万,构成由26.38%上升到26.85%;恶性肿瘤死亡第1位是肺癌(死亡率为49.24/10万,占所有肿瘤的28.50%),其次为肝癌、食管癌、胃癌和结直肠肛门癌。2015年,全省脑血管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主要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的死亡率分别为122.58/10万、117.59/10万、66.53/10万,分别占总死亡构成的19.05%、18.28%、10.28%。传染性疾病总体发病平稳。近年来,通过各级卫生计生部门及相关机构的共同努力,全省传染病防控效果显著。2015年,全省报告国家甲乙丙法定管理传染病3类32种,报告发病271941例,报告死亡1897人,年报告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分别为334.07/10万、2.33/10万、0.70%。其中,发病率较2014年的348.98/10万下降了4.27%,较2010年368.94/10万下降了9.45%。发病数排在前5位的病种依次是手足口病、肺结核、乙肝、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梅毒;死亡数排在前5位的是艾滋病、肺结核、狂犬病、乙肝和手足口病。2015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由高到低排列,全省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居全国第25位,比全国平均值(488.16/10万)低31.57%,已连续8年低于全国平均值。
  沈骥表示,去年6月,我委发布了《2014年四川省人群健康状况及重点疾病报告》,在西部地区第一次用科学、准确、翔实的资料和数据客观反映了全省人群健康状况及疾病发生基本情况,为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了决策参考,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大量相关健康及疾病防治信息和知识,在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界取得了较好反响。《2015年四川省人群健康状况及重点疾病防治情况》中主要人群健康指标和疾病防控工作数据与2014年和“十一五”末(2010年末)进行了纵向对比,充分展示了“十二五”期间,全省人群健康状况得到显著改善,卫生计生工作取得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