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四川省人口统计公报出炉 从三组数据看经济发展新趋势
3月19日,经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公室批准,省统计局发布2018年四川省人口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8年末,四川常住人口8341万人,比上年增加39万人,总量居全国第4位,连续8年实现增长。
“这是四川首场专门聚焦人口数据的新闻发布会。”发布人、省统计局副局长陈智说。人口是经济社会系统中最基础、最活跃的因素,能折射经济和发展趋势。召开此次新闻发布会,就是希望详尽报出四川最新人口“大盘”,以便公众更好从中触摸四川经济发展新脉动。其中有三组数据,尤其值得关注。
一减一增
流出省外人员减少,省外流入人员增加,四川经济活力持续增强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陈耀认为,人口要素流动,是一个国家、地区、城市经济活力的表现。
2018年,四川人口流动“一减一增”,折射出四川经济活力持续增强的趋势:流出省外人员减少,全省流出省外人员995万人,继2017年(998万人)首次降到千万人以内后再次减少;省外流入人员增加,流入130.4万人,比上年增加2.4万人,比2010年平均每年增加2.2万人,呈逐年增多趋势。
“简单来说,工作机会和生活环境导致人口的流动和迁移。”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毛中根说,流出的少、流入的多,总体反映出我省经济发展较快,宜居宜商环境进一步改善,更多人愿意选择留在四川安居乐业,“特别是一些新兴高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年轻人很有吸引力,有利于促进产业发展和人口增长。”
对此,陈智也十分认同。发布会上,他分享了近期到绵阳调研的一则见闻,“投资460亿元的绵阳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招聘,仅这一个项目今年就新招了1600余名国内大学生到绵阳就业。”
2018年全省常住人口比上年增加39万人,也得益于经济稳定增长。陈智说,统计学中定义的常住人口,是指无论户籍还是非户籍,在本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近年来,四川经济稳定增长,新兴产业竞相发展,吸引了各类人才来川就业创业。稳步推进脱贫攻坚,大力支持农民工和川商返乡就业创业,成效十分明显。同时,四川得天独厚的宜居宜游环境和开放共享的包容性,也吸引了不少省外人口入川定居。
一老一小
65岁及以上人口首次超过14%,老龄化程度高于全国;出生人口较2016年年增10万,人口总抚养比44.29%,“人口红利”依然存在
“2018年四川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程度高于全国。”陈智说。按照国际通行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时,意味着进入老龄化;达到14%,为深度老龄化;超过20%,则进入超老龄化社会。2018年全省65岁及以上常住人口1181.9万人,占人口总量14.17%,比全国高2.2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的人口首次超过14%,表明我省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给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带来巨大挑战。”
这是否代表四川人口红利已不存在?答案是否定的。“四川出生人口数,下降得比全国慢。”在陈智看来,新生人口数据成为支撑之一。
2016年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以来,全省出生人口比之前平均每年增加10万人左右。2018年新出生二孩比例还首次超过了一孩。
谈人口红利,更重要的一个指标是“人口总抚养比”。“就是指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要负担多少非劳动年龄人口,小于或等于50%,就是人口红利期。”陈智说。
2018年四川人口总抚养比为44.29%。目前,无论按国内还是国际统计口径,我省劳动年龄人口总量仍超过5000万人,就业人口总量仍达4800多万人,劳动力资源丰富,人口红利在一定时期内依然存在。
“和全国一样,四川也存在劳动力总量过剩和结构性短缺并存的问题。”省社科院研究员李晟之表示,当前劳动力数量并不缺,缺的是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劳动力大军。据预测,到2020年,传统的数量型人口红利可能将在四川消失。但随着就业环境持续改善、职工退休年龄延迟,以及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不断优化改善,促进四川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的结构性红利将愈加显现。
一“干”一基
成都吸纳七成以上新增常住人口,“主干”地位更强;常住人口百万以上县有12个,县域经济底部作用进一步夯实
2018年四川常住人口8341万人,比上年增加39万人。其中,成都常住人口1633万人,比上年增加28.53万人。也就是说,2018年全省新增常住人口,超七成在成都。
陈智说,成都常住人口绝对量、增量一直稳居全省第一,近两年增速还在加快。从大环境看,近年来,京沪为破解“大城市病”,相继提出了人口目标和产业疏解政策,在此情况下,深圳、广州、杭州、成都等新一线城市成为人口新的增长极。省会城市对本地区的常住人口吸引力日益增大。从成都自身看,人口流动背后是更强的产业支撑。作为新一线城市,成都密集出台“人才新政”,产业发展势头较好,“主干”作用进一步增强。
“在‘一干多支’发展战略下,‘主干’成都要面向全国乃至全球去集聚资源,引领全省高质量发展。”李晟之说,2018年,成都经济总量、人口等在全省的占比不断提高,这符合市场客观规律,也和战略决策趋势一致。随着成都与各经济区协同发展互动逐步落地落实,“主干”引领作用也将逐步释放。
从人口趋势看经济发展脉动,县域经济的底部作用也进一步筑牢夯实。“百万人口大县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举足轻重。”陈智表示,2018年全省常住人口达百万人及以上的县(市、区)(以下简称县)达12个,分别是武侯区、双流区、金牛区、仁寿县、资中县、渠县、安岳县、中江县、简阳市、三台县、达川区和宣汉县。“12个县占全省人口比重和经济比重基本相当。”数据显示,12个县常住人口之和占全省常住人口总量的17%左右。而从经济总量看,12个县的经济总量合计超过6500亿元,占全省经济比重超过15%。“12个县经济总量均超200亿元,其中双流、金牛、武侯经济总量超千亿元。”
收入,也是经济实力的重要表现指标之一。数据显示,这12个县多数财政收入超过10亿元,其中2个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百亿元;绝大多数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农民收入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李立洲 记者 朱雪黎)
责任编辑:郑玮 分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