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四川全面深化改革十件大事发布

04.01.2021  14:51
原标题: 2020年四川全面深化改革十件大事发布

  四川新闻网成都1月4日讯(记者 李丹)4日,四川省委改革办发布2020年四川全面深化改革十件大事名单。

   一、谋划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改革

  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决定》,把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作为重要内容进行部署,提出了引领性的重大改革举措。制定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点改革工作安排,明确20项重点改革任务,同时,与重庆市联合印发《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若干重大改革举措》,对包括探索经济区和行政区适度分离、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等11项改革任务作出安排。协同推进95项政务服务事项跨省市通办。

   二、平稳有序推进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

  把推进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重大基础性改革。坚持试点探路、尊重民意、顺向调整、配套政策、依法依规,着力将乡镇和建制村数量调减、布局调优、成本降低、效能提高。目前,全省减少乡镇(街道)1380个、减幅31.6%,减少建制村18110个、减少40%,改革“前半篇”文章基本完成,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发展质量、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治理效能为重点的“后半篇”文章正在有序推进。四川“两项改革”重塑了乡村经济和治理版图,加强了农村基层政权和基层组织建设,为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夯实了基础基础。

   三、以改革创新思维规划建设省级新区

  制定出台《关于规划建设省级新区的指导意见》,对创新规划布局、集聚产业发展、增强创新能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等作出部署。创新管理体制,按照简约、协同、高效原则,依法依规组建省级新区管理机构,赋予与省级新区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管理权限。科学确定管理权责,积极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的管理模式。鼓励先行先试,赋予更大改革自主权,重点推动投融资体制、商事制度、人才激励制度等改革,加强改革系统集成探索。鼓励有条件的省级新区申报设立综合保税区,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批复设立宜宾三江新区、成都东部新区、南充临江新区、绵阳科技城新区,建设发展和体制机制创新有序推进。

   四、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治和应急管理体系

  研究出台《关于健全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工作方案》,推进疾病预防控制、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应急物资保障等五大体系建设。印发《关于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治和应急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全面推进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控、医疗救治等体系建设。实施《四川省疾病防控救治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重点实施疾病预防治疗、基层预防控制等六大能力提升工程。目前已健全完善应急指挥机制和多部门联防联控机制,建立疫情防控分区分类精准施策机制,启动建设省公共卫生综合临床中心和六大区域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基地,全面提升重大疫情防治能力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水平迈出重大步伐。

   五、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改革开放

  积极先行先试,强化系统集成,基础性制度和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形成730项制度创新成果,三批156项省级管理权限下放至自贸试验区。首批8个协同改革先行区加快建设,实现成德眉资同城化“全覆盖”,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先手棋”探索新路径。携手重庆共建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加快打造具有国际水准、中国特色、巴蜀底蕴的内陆开放示范窗口。综合保税区增至6个,成都国际铁路港、泸州、宜宾综保区通过验收,成都高新综保区发展绩效评估在全国综合排名第一。获批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和全国新一轮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四川自贸试验区主要指标位居第三批自贸试验区前列。

   六、创新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机制

  把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作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创新培育发展机制,建立“省分片、市(州)抓县、县管园”的工作推进机制。制定园区认定标准,对园区实施动态管理。创新乡村发展要素保障机制,建立投入规范统计体系。创新乡村振兴考评激励机制,对每个先进县给予奖励。实施优秀农民工回引培养工程,开展深化职业农民制度试点。召开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会议,以改革创新破瓶颈解难题,增强园区动力活力为探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奠定基础。

   七、加快推进服务业改革助推现代服务业强省建设

  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服务业恢复振兴。召开服务业发展大会,对加快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部署。出台《关于加快构建“4+6”现代服务业体系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建立省领导联系指导服务业“4+6”重点产业推进机制。制定《关于进一步推进服务业改革开放发展的实施意见》。着力深化服务业体制机制改革,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促进消费挖潜升级。2020年前三季度,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增幅达2.2%,较一季度、上半年分别回升5.1、2.6个百分点。

   八、推动地方金融改革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着力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四川银行开业运营,唯品富邦消费金融公司获批筹建,“新三板”西南基地正式揭牌,全省金融体系不断健全。成都获批数字人民币试点和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为实施四川数字经济发展战略打造智慧金融创新标杆。出台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系列支持政策,及时推出“复工险”“稳保贷”等战疫复工金融产品。启动“天府科创贷”,打造知识产权融资产品“知贷通”,推出“绿蓉融”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创新开展特色金融服务。实施“五千五百”上市行动计划,开展“金融顾问”服务,搭建天府信用通平台,优化企业融资服务。强化金融监管,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九、推进县域集成改革试点促进县域高质量发展

  围绕实施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出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县域集成改革试点方案》,首批试点确定9个县(市、区),包括4个县(合江、南部、邻水、开江),2个县级市(峨眉山、隆昌),3个市辖区(绵阳游仙、遂宁船山、宜宾翠屏)。召开工作推进会,全面实施改革试点工作,重点探索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现代产业发展、协同创新、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城乡融合发展和基层治理等改革,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更加有效、微观主体更有活力、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的县域发展体制机制。目前改革试点有序推进。

   十、以县级党校分类改革推动党校办学水平整体提升

  在全国率先启动县级党校分类改革。以提高党校办学质量为目标,以整合区域培训资源、深化办学体制改革、优化党校功能布局为路径,将183所县级党校分为独立办学(67所)和统筹办学(116所)两种类型,着力构建以市级党校为龙头、市县党校共建共享、县级党校优势互补的党校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