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女孩患尿毒症寻亲 20年后重逢生母捐肾相救

29.04.2014  10:27

这是一个关于爱和寻找的故事。

21岁的温州女孩陈月静,曾数次想过亲生母亲的样子,也曾无数次想象过与生母相逢的场景,可是她无论如何也没想到,她和生母在20年后的再相逢,竟是如此纠结:她急需母亲用自己的肾来救命。

陈月静来自温州泰顺农村,她的亲生母亲叫叶月连。这对母女俩失散了20年,前不久刚刚相认。

20年前,刚刚出生三天的陈月静被现在的养父母收养,与亲生父母再无联系。去年,陈月静被查出肾病,需要肾移植,最好是亲人的。

在好心人和媒体的帮助下,今年年初,母女俩终于相见相认。面对患病的亲生女儿,46岁的叶月连没有多想,决定捐肾救女。

按照计划,手术被安排在4月28日,也就是昨天上午在浙医一院进行。

目送生母进入手术室

姑娘的眼眶红了

为了这场手术,院方特意为母女俩开了一个双人病房。昨天上午,在医院病房里,赶来为陈月静加油的,还有她的养母苏玉荣、亲生父亲梅相西等。

一大早,医院大厅就聚集了媒体的长枪短炮,不仅杭城媒体,还有陈月静老家温州的媒体,连中央电视台也来了,大家都在为这对母女祈祷,祈祷手术顺利。

手术主刀医生是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浙医一院肾脏病中心主任陈江华教授。

整个手术分两个阶段,先进行的是摘取手术,然后才是移植手术。考虑到病人的情绪,术前记者一直没有敢打扰母女俩。

昨天早上7点多,陈月静牵着叶月连走出了病房,母女俩的脸上一直挂着微笑。

直到目送生母进了手术室,陈月静的眼眶湿润了。

医院免去了所有手术费用

因为“这个故事感动了大家

上午9点20分左右,养母苏玉荣、亲生父亲梅相西陪着陈月静走向了手术室,直到手术室关门的最后一刻,陈月静一直拉着养母苏玉荣的手。

接下来是漫长的等待,苏玉荣始终“坐立不安”,最后干脆站在手术室门口,把头贴在墙上,双眉紧锁。一张纸巾,被她紧紧握在手心中。亲生父亲梅相西也一直在手术室门口徘徊。

手术一直持续到了昨天下午1点多。

下午1点33分,陈月静和叶月连被推出了手术室,看到躺在病床上的女儿,苏玉荣忍不住泪流满面。主刀医生陈江华教授表示,手术非常成功。“她(指陈月静)妈妈可能一周就可以出院了,陈月静如果各方面都稳定的话,没有明显排异,两周就可以出院了,以后就定期到医院来随访、观测、药物调整。

昨天,记者还从浙医一院了解到,院方已经答应免去陈月静母女俩的所有手术费用,共约10万元左右。

提及免费的初衷,浙医一院郑树森院长坦言,因为这个故事感动了大家。“大家帮忙找到了她的亲生父母,我想这个是不幸中的大幸,通过她的事情,我总感觉到这是大家的关爱传递了正能量,我们作为医务人员,除了在技术上能帮她以外,在经济上也继续帮助她一把,大家一起努力把这事做好。

20年前,陈月静是被亲生父母遗弃在温州泰顺章荣村,和她出生地在同一个镇上。

陈月静的养母苏玉荣,至今依旧能清晰记得20年前家门口的那一幕:1993年农历十月廿三半夜,孩子被一条蓝白相间的薄毯子包裹,里面还有一包奶粉、一捆稻草、八个红鸡蛋、20块钱,以及一张写有生辰的纸条:农历十月十九,17时30分。

那一年,陈月静的养母苏玉荣42岁,养父陈明存50岁,膝下有五个子女,连孙女都比小月静要大了。“当时她已经手脚冰凉,不能眼看着孩子冻坏,抱回家后第二天我们也想着打听她的父母,但是没有消息,后来也就留了下来。”苏玉荣说。

当年抛弃你

是因为家庭负担太重

从小,陈月静就知道自己是个“捡来的孩子”,但这并不影响到她在家中的地位,哥哥姐姐们不仅让着她,还百般疼爱,养父母对她更是宠爱有加。

陈月静也是一个懂事的孩子。“上学的时候,我们给她的零用钱她都会省一点下来存起来,给我买过一双拖鞋。” 苏玉荣回忆说,月静八九岁的时候,就知道在农忙时节给爸爸和来帮工的人烧饭,送到山上给大家吃。

命运总是会捉弄人。2013年,陈月静突然感觉头疼,最终在杭州浙医一院被查出:尿毒症。对于一个农民家庭,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噩耗,不仅需要巨额的医药费,还有一个难题是肾源问题。

一般来说,亲人的肾匹配度是最高的。也就在这个时候,有人提出,帮助陈月静寻找亲生父母。

消息在陈月静所在的章荣村传开了,村支书陈维均开始帮助联络,找媒体、公布电话,最终在今年年初,找到了线索。“月静的亲生父母很可能就是我们同一个镇的一对夫妇,当我第一次通过电话联系上他们,对方说确实有过这么一个女儿。”陈维均说,那一刻他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电话的另一头,是叶月连夫妻俩,当时他们正在福建厦门打工,靠着微薄的收入,养活一家四口(一个上大学的女儿、一个上初中的儿子)。“今年春节前,有一次打电话回家,邻居跟我说电视看到一个女孩找父母,所以又接到他(指陈维均)的电话,我们感觉可能是真的。” 陈月静的亲生父亲梅相西说,20年前之所以遗弃孩子,主要也是家庭负担太重。

只要是个当娘的

都会这么做

今年3月,在陈维均的安排下,叶月连和陈月静分别从福建和温州赶到杭州,在浙江大学司法鉴定中心做了亲子鉴定,不到一周,结果出来了:亲生母女关系。

当时,看到结果,母女俩搂在一起哭了好长一阵子。” 陈维均回忆说,这一刻,迟到了20多年。

结果出来的当天下午,叶月连就开始接受各种化验,确认自己的肾和女儿是否匹配。拮据的她甚至连化验费都付不起。原本在福建打工的梅相西辞了工,也来到了杭州。

3月25日,医院安排肾脏捐赠者和接受者签署文件,面对声明书,叶月连看都不看就签下她的名字。一切准备就绪,只等4月28日手术。

当年遗弃这个女儿之后,每逢看到电视台有寻亲节目,叶月连总会泪流满面。

这个被抛弃的女儿,是这个农村妇女这辈子心头最大的一个痛处,时不时地刺得她生疼。

只要是当娘的,都会这么做。”叶月连说。

医药费

仍然是这个家庭巨大的负担

昨天下午的手术很成功,但是,接下来对陈月静一家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正如浙医一院肾脏病中心主任陈江华教授所说,陈月静需要长期服药。“这种情况下我估计第一年可能要6至8万,第二年可能慢慢降下来。

昨天的手术中,独缺陈月静的养父,70岁的老人陈明存。在办理完养女各项手术的手续前两天,老人匆匆赶回老家继续打工。“他在泰顺一个工地上记账,他这个年纪找份工作不容易,现在借了很多钱,以后还要用钱。” 养母苏玉荣说。

据村支书陈维均介绍,陈家的经济状况很不好,最值钱的就是泰顺山区的老房子,卖了也不够治病费用,现在,社会各界已经为陈月静捐款20多万元,但与今后长期服用抗排异药物的费用比起来,依旧杯水车薪。

另一方面,陈月静的亲生父母这边,也在努力筹钱。

陈月静的故事,我暂时想用央视主持人白岩松的话来结尾:“20多年前,父母与孩子被分开是悲剧;这一次因为生命的危机,父母与孩子又相遇,所有人都希望是喜剧。但是,看喜剧的我们还不能只顾着笑,第一,希望这样的分别今后不要再发生;第二,希望月静在父母的帮助下迈过这个坎儿,从此,岁月静好。”(记者 李阳阳 通讯员 陈旭东 夏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