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反腐倡廉热词:通奸 打干亲 戴官帽商人
张浩/漫画
【不动产登记】
2014年11月12日,李克强总理签署第656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公布《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自2015年3月1日起施行。
《条例》共六章35条,对不动产登记机构、登记簿、登记程序、登记信息共享与保护等作出规定。
《条例》明确由国土资源部负责指导、监督全国不动产登记工作,同时要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确定一个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不动产登记工作,并接受上级不动产登记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条例》要求国土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统一的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确保国家、省、市、县四级登记信息的实时共享;国土资源、公安、民政、财政、税务、工商、金融、审计、统计等不同部门之间要加强不动产登记有关信息互通共享。
【车检腐败】
约200元的汽车安全技术检测登记表,被以3倍多的高价随意出售;近6000辆“病车”轻易通过年审摇身变合格……小小的车辆检测站背后,竟是公安局副局长持干股、享分红。新华社8月27日曝光的广东省佛山市公安局原副局长王宏强涉嫌受贿案在广州铁路运输中级法院公开审理。该案涉车辆年检腐败,职位高且收受贿赂巨大,王宏强被称为“佛山车辆年检黑幕”背后的“大佬”。
据悉,这起去年至今年初被起底的佛山车检腐败窝案曝出公安局、车管所、交通局、检测站等多个部门公职人员与民营车检站“联手”让近10万辆“病车”通过检测关而牟取数千万“黑色利润”。透过该案可以看出,一旦行政权力与企业直接勾结,就必然滋生腐败乱象。
【打干亲】
“打干亲”本是“认亲”的一种民俗,但是,它却出现在今年中央巡视组对四川省的反馈中:一些干部通过“打干亲”“打礼”等方式拉关系,利用节日和红白喜事收受红包。
毋庸置疑,官场的“打干亲”背后折射出的是官场的“圈子文化”。评论指出,正因为某些领导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力,与他人“打干亲”“认干亲”,使得社会资源过分集中于内部圈子团体,损害了社会公平正义。某些人因为“打干亲”,可以平步青云,一路顺风;而另外一些人因为没有这样的“干亲”可打,没有这样的人际圈子,虽然有能力有抱负,但却只能固定在某个层级上。
近期,四川省泸州市纪委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各部门干部认真自查“打干亲”问题,有干亲关系的必须立即解除,领导干部要作出不“打干亲”承诺书。
【打击官赌】
“整治查处党员干部参赌涉赌案件6122起,涉及7162人。”这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2014年10月中央晒出的一份清单。专家称,官员赌博过去只有零星的公开,此次“官场赌风”首次大规模暴露在公众面前,意味着这一曾被忽略甚至有些“隐秘”的问题,成为反腐突出的焦点。
国家公职人员不同于其他群体,它是民众了解国家政体、形象的窗口,其一言一行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国家形象。只要官员沉迷于赌博,必然产生不利影响。现在有些官员不仅是赌博,甚至形成了“赌风”,它不仅仅影响的是个人、家庭,更败坏了官场风气,败坏了党员形象,对整个官场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玷污了官场健康环境。
【戴官帽商人】
戴着政府的帽子,拿着企业的票子,屡被禁止的“红顶商人”,仍在编制内外自由游走——最新数据显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共排查出党政干部在企业兼职近8万人次,完成清理约5.5万人次。
禁止党政机关干部到企业兼职的规定,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2013年10月,中央组织部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任职)问题的意见》,其中规定“现职和不担任现职但未办理退(离)休手续的党政领导干部不得在企业兼职(任职)”,各地掀起集中规范清理行动。江苏省排查出5374人,4726人退出;山东摸排出7640人,已清理规范6038人……在集中规范清理干部到企业兼职期间,全国各省区市共排查出党政领导干部企业兼职近8万人次。
【断崖式降级】
“断崖式降级”指官员职务被很大程度的降级。2014年7月16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消息,云南省委原常委、昆明市委原书记张田欣和江西省委原常委、秘书长赵智勇被开除党籍的同时,均被取消副省级待遇,张田欣降为副处级非领导职务、赵智勇降为科员。从副省部级降为科员,赵智勇罕见地连降7级,被舆论形容为“断崖式降级”。
“断崖式降级”意味着处分违纪官员的力度在加大,这充分反映出中央的反腐决心进一步“升级”,某些官员即使没有达到移送司法机关的程度,也要依据现有制度从重从严处分。“断崖式降级”彰显出的反腐决心,对广大领导干部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也让公众对惩治腐败更加坚定了信心。
【发票腐败】
小小一张发票,写明的是消费金额、时间、地点和单位,然而很多时候,明明白白的消费背后是不明不白的公款私用现象。为清扫这一贪腐温床,2014年“五一”期间,一些地方纪委将整风肃纪的目光聚焦在公款消费发票上:辽宁省纪委督察组在朝阳市多家酒楼发现多张疑似公款消费的发票,北京市纪委通报“五一”期间共发现相关单位在“顺峰”“净雅”等高档餐厅消费的发票30余张。
自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以来,公款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遏制。然而,当前在发票上做文章、利用发票进行公款消费的公职人员、国企管理人员仍不在少数,发票也上演了一幕幕“变形记”:巧立名目。一些单位或个人消费的款项不能通过财务制度报销,于是采用开具礼品、食品、耗材等类型发票的方式报销;化整为零。当消费金额过大时,为了避免引人注意或超标准消费,通常会采取开具多张小额发票的方式进行报销;空手套白狼。各种变着花样的公款吃喝、领导出国消费,甚至在招商过程中的因私花费,最终都是要入账报销的,大部分都归为“办公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