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南充汽车汽配将形成千亿产业集群

12.09.2016  13:08
核心提示:急速增长的数字背后,是南充的一句豪语:发力打造新能源商用车制造基地,完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链,至2020年形成汽车汽配千亿产业集群。     9月5日,南充市顺庆区潆华工业集中区内,四川天喜车用空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邓新椿拨通券商电话,就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中心传来的反馈意见进行交流。“针对中心提出的意见,我们正在积极组织答复,如果顺利通过,本月下旬就将挂牌  ‘新三板’。”邓新椿说。
        天喜空调的谋变,正是南充推动汽车汽配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上半年,该市汽车汽配产业销售收入254.3亿元,同比增长8.8%。
        急速增长的数字背后,是南充的一句豪语:发力打造新能源商用车制造基地,完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链,至2020年形成汽车汽配千亿产业集群。


创新
企业走上“风口”

        作为国内客车空调行业的代表企业之一,天喜空调与宇通、金龙、福田、现代客车等知名车企长期配套合作。邓新椿坦言,眼下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黄金期,“谋求上市,就是为突破快速发展面临的资金瓶颈。”
        时值初秋,但在天喜空调的车间内,处处热火朝天。“8月拿了550台订单,根本忙不过来,我们已经连续加了3个通宵班。”邓新椿说。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制造企业普遍叫苦的当下,天喜为何过得“滋润”?除去空调销售的季节性因素,关键在于技改创新。“比如新研发的一体式客车空调,长度仅为3.18米,比市面上同类型空调长度都短,重量控制在250公斤以内。”该公司车间负责人介绍,该款空调还可安装两个小压缩机,空调两边都能同时出冷气,既解决电动压缩机的瓶颈问题,也最大限度节能。
        5月,天喜首次亮相成都国际汽车零配件及售后服务展览会,产品吸引众多客商,成都、南京等地车企当场表达合作意向。
        2013年天喜即发力新能源汽车空调,开始进行技术积累,目前已获得18项国家专利,其中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6项,通过国家高新企业技术认证。“去年下半年起,国内新能源汽车销售有了一定增长,行业春天来了。”邓新椿估算,今年公司产值至少能达到1.5亿元。
        重视研发也让四川重汽王牌兴城液压件有限公司尝到甜头。其生产的轻、中、重卡系列液压油缸占据国内液压油缸的高端市场,参与研发的国IV电控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更是打破国际巨头技术垄断。“公司已和吉利集团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未来吉利南充所用的油缸、车桥等部件,3成到5成将由我们提供。”该公司副总经理曹强说,重汽集团已在南充开建汽车关键零部件生产基地,引进曼技术车桥、高端液压系统、高压油泵等高端零部件产品,“力争与吉利项目同步同期达产,形成无缝配合。”

“鲶鱼”
搅动整个产业

        既有主动技改,也有倒逼转型。
        搅动整个南充汽车汽配业的“鲶鱼”,正是投资70亿元的吉利南充新能源商用车项目。
        3月4日,吉利斥资4亿元收购东风南充100%股权,再次成为业界焦点。有业内人士评价,此次转让是我省汽车行业国企改革的一次重大突破,将对我省汽车产业的布局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半年过去,这桩并购进展如何?
        在日前南充举行的第7届C21城市论坛上,吉利四川商用车公司董事长周建群给出答复:“非常顺利。”
        周建群介绍,东风南充原生产线已完成升级改造,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专家组对吉利南充项目生产准入资质与产品公告进行现场审核,一次性通过评审。“老厂顺利完成改制,加上吉利机制体制灵活、市场触觉灵敏的优势,未来吉利南充项目大有可为。”
        而在距吉利南充项目现场40公里外的蓬安县河舒工业园区,体量更小的四川惠农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已选择跟随巨头“调头”。
        去年下半年,惠农机械逐步放弃农机制造业务,转向汽车机械。“南充汽车汽配企业多而杂,长期处于低端无序的竞争。农机市场产能过剩的情况更为突出,甚至已形成甩卖。”公司总经理蒋启说,吉利项目的入驻,让他们坚定了转型的决心。
        过程殊为不易。为实现从农机具质量认证体系向汽车质量认证体系过渡,惠农机械已先后投入2000余万元,从技术、人才架构、工作流程上进行升级。“与其争夺微利,不如重找市场缝隙。”蒋启说,公司已与重庆五洲龙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生产汽车底盘,“下一步将与吉利南充积极接触,争取在车门、电子产品等领域展开合作。”

破题
还需迈几道坎

        有产业基础和龙头项目,南充汽车汽配产业走向千亿级,仍面临不少现实难题。
        首先是中小企业偏多,不成熟的也多。“许多本土企业不仅难过技术关,在供应链、财务、人事管理等方面也无规范流程,与上市公司开展合作颇为困难。”邓新椿举例,他们在一家南充企业下单订做压缩机支架体,可时间到了对方却无法如期交货,“对于成熟企业来说,这是不可想象的。加班加点赶订单对制造业来说是家常便饭,这背后更是一种契约精神。”
        其次是技术能力偏弱。“虽然有亮点企业,但在电池、动力总成等关键零部件领域仍然薄弱,这方面吉利都是自己招商、组厂,本地企业难以涉足。”南充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说。
        对此,蒋启有着切身体会。“农机制造技术要求相对较低,2010年前后大量资本介入低端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蒋启认为,有关部门应提高汽车汽配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准入门槛,细化技术标准,“避免走农机市场的老路。”
        补贴政策也需要细化。邓新椿说,新能源汽车产业已获诸多政策支持,但落地还需“接地气”。“目前行业补贴大都集中于终端制造企业,而客车类作为定制型产品,涉及诸多企业。能不能进一步细化,让中间企业也获得支持?”
        上述问题,南充已有考虑。刚刚出台的《南充市“十三五”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提到,将鼓励重点零部件企业兼并重组中小配套企业,用3至5年时间培育5家以上国内零部件细分行业的领军企业,开展电机、电动空调、电动转向、电动制动等关键产品和机电耦合、能量回收、轻量化等关键技术以及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关键技术的研发。南充还将出台《南充市新能源汽车补贴实施细则(暂行)》,优先保障新能源汽车项目的用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