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年前 齐白石王缵绪成都失和背后的故事

19.10.2014  12:22

    

    齐白石《蜀游杂记》第4页抹掉了有关王缵绪的记忆。

    一个是著名画家,一个是原四川省主席

    1936年,成都书画界、收藏界发生了一件大事:著名画家齐白石和时任四川省主席的国民党上将王缵绪,结缘于成都,他们和睦相处,谈书论画,但1941年,也就是白石老人蜀游后的第五年,81岁的大画家在他的《蜀游杂记》末页这样写道:“辛巳冬十月十又八日因忆在成都时有一门客,日久忘其姓名,翻阅此日记,始愧,虚走四川一回。

    对当年曾热情接待自己的国民党上将王缵绪,白石老人居然称其为“门客”,“忘其姓名”。1946年9月,他又翻阅了一次《蜀游杂记》,面对往事他挥笔写到“丙戌秋,明日中秋,偶捡旧书,见此本子,也伴我历游四川,仍作记事用。老年人善忘,有一小事,必须记之。

    那么,是什么“小事”让白石老人时隔十年后依旧“必须记之”?这就是1936年成都民间一度热议的话题:两位名流由最初的和睦相处,继而发生冲突,不再往来。

    这其中的恩恩怨怨,蕴含着怎样特殊的历史背景和两人间的个性差异呢?

    “儒将”王缵绪的书画雅好

    华西都市报今年8月17日周末版刊发了《闹市里有座83岁的“王公馆”》,报道原四川省主席王缵绪及其长子王泽俊在蓉旧公馆的往事,这引起王缵绪重孙女郑纪女士的热情关注。

    现供职于北京某媒体的王缵绪重孙女郑纪在接受采访时透露,民国时期的四川军阀中,只有王缵绪和田颂尧是秀才出身,王缵绪具有良好的古典文学基础,他早年曾加入海上亭云书画社,与黄宾虹、张大千、陈泽霈等有往来。

    1949年以后,人民政府特任命王缵绪为川西文物委员会副主任。1952年10月10日,王将自己毕生收藏的文物捐献给政府,分别由西南博物院(现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和川西博物馆(现四川省博物院)保管。

    王缵绪,1885-1960,四川西充人,1906年考入四川陆军弁目学堂后转入四川陆军速成学堂炮科,与刘湘、杨森同窗,抗战初期,王任四川省主席、第六战区、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重庆卫戍总司令等军政要职。

    郑纪女士介绍,王缵绪自有“儒将”之称,解放后,他将自己创办了二十多年的重庆(私立)巴蜀学校和西充巴蜀分校(现西充中学)以及他收藏的文物全部无偿捐献给国家。重庆三峡博物馆在“景仁怀德”展览前言中所说:“王缵绪先生捐赠的300余件(套)书画,几乎全为珍贵文物”。

    据了解,王缵绪目前存有部分诗词、题字传世,资中永庆寺牌匾“令我见佛”、资中银山镇题“古银山县”、重庆巴蜀学校“毋忘国耻”、“诱诲堂”等匾额,至今保存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