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八百里无人区”现50年前遇难遗骨 推测他是四川籍

30.11.2016  16:07

图1

图2

图3

图4

棉工衣、红色毛线团、长棉袜、手电筒、防风镜……这些是一名地质工作者留在戈壁滩无人区的多件遗物。

11月28日,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行政委员会公安局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平安茫崖”发出一条特殊的“寻亲信息”:寻找上世纪60年代在茫崖大浪滩失踪人员亲属!

11月29日晚,茫崖行政委员会公安局副局长唐拓华向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证实说,这条特殊的寻亲信息,确系该局发出。通过遗物,他们初步查证推测,这位地质工作者名叫邓光学,可能为四川籍。在四川仪陇县和巴中县有亲戚朋友或同学。“目前,我们已与四川巴中警方取得联系,希望两地联动,一起帮这位罹难地质工作者寻亲。”唐拓华说。

当晚8点30分许,巴中警方回应,寻亲行动已连夜展开,11月30日应该就有新消息。

发现遗骸

帆布包里装有防风镜

据唐拓华介绍,今年11月,在青海茫崖大浪滩沙滩上,有捡石爱好者发现了一具人体白骨。接到报警后,经茫崖行委公安局刑警和法医现场勘查,遗骸位于花土沟镇至新疆若羌县罗布泊镇沙子便路往北100余米,距大浪滩钾肥工区直线距离10公里左右。“遗骸仰面露在地表,已完全白骨化。”唐拓华说,遗骸为男性,身高在1.75米左右。身穿深蓝色棉工上衣和棉裤,黄色冬皮鞋,随身携带一个浅黄色帆布包。通过查看,帆布包里装有信件、手电筒、防风镜等遗物。

初步推测

或是川籍地质工作者

通过现场勘查和遗骸方位,民警推测,这位在茫崖大浪滩地区的失踪人员,可能因走失迷失方向,不幸在无人区罹难。

同时,根据穿棉工衣、信件邮戳和一张洛阳日报,民警推测死亡时间为1960年9月至1961年4月前。帆布包内有多双手工缝制的深色长棉袜,袜子里包裹着一团红色毛线。另外,民警通过解读信件模糊字迹和邮戳判断出,信件寄往了新疆若羌县。一个信封寄出地址是:四川省仪陇县邮电局,有“邓光学同志收”字样;另一个信封模糊,有“邓光学同志收”字样;一个寄发往贵州的信封为“李中华”收,寄件地址:四川省巴中县鼎山公社××××四小。

唐拓华说,通过这些遗物,他们推测这名失踪人员可能叫邓光学,是一名地质工作者。信件寄往新疆若羌县,邓光学单位或住址可能在若羌县某地。同时,推测上世纪60年代失踪的邓光学可能为四川籍,在四川仪陇县或巴中县有亲戚朋友或同学。

巴中警方寻亲行动正在展开

11月29日晚8点30分,记者与巴中市巴州区鼎山派出所所长陈旭东取得联系。陈旭东介绍,在记者与其联系的十多分钟前,他们接到了青海茫崖警方电话,请求协助调查“邓光学”情况。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鼎山行政区划经过了多次变化,如今鼎山派出所辖鼎山、大罗、羊凤、龙溪、龙背等多个乡镇,常住人口10余万。因年代久远,查找难度可能较大。目前民警正在摸排,将针对信件中“鼎山公社××××四小”进行重点调查,预计11月30日应该有最新情况。

连线茫崖警方:

失踪地号称“八百里无人区”

29日晚10点,华西都市报记者电话联系上了茫崖行政委员会公安局副局长唐拓华,他向记者介绍了疑似四川籍地质工作者邓光学的发现、侦查过程。

唐拓华说,发现遗骸的地方有大量的荒漠戈壁,当地号称“八百里无人区”,该处是从青海通往罗布泊的一条故道,几十年没人经过都很正常。发现遗骸的是茫崖当地几个戈壁爱好者,他们去捡石头的时候发现这具遗骸,很显然没有经过掩埋,不是正常死亡的状态。他们做了标记,回到茫崖后,通过微信把这个情况告诉了公安局。

接到这个消息后,11月23日,唐拓华率领刑警和法医一起赶去,经过搜索找到了遇难者遗骸。经过现场勘察,遗骸已经完全白骨化,当地气候极度干旱,衣服还在上面,但经过风吹日晒,已经完全失去了颜色。遇难者随身携带的黄颜色帆布包,由于当地几乎无雨,所以帆布包里的信件等私人物品还保存着,字迹甚至还能辨认。通过里面报纸的具体日期,以及写信的具体收信人、地址等,他们推断应该是当年的冬天,这名疑似叫邓光学的地质工作者在这里迷路,最后不幸遇难。

目前,民警提取了部分有辨认价值的遗物,对遗骸就地进行了土埋。“为让这名失踪人员魂归故里,我们已向四川省仪陇县、巴中市公安局发函联系。”唐拓华表示,同时也希望广大网友积极行动起来,帮忙寻亲。如有知情者可与该局指挥中心联系,电话0977-8251109。他们希望能找到疑似失踪者的亲属,让遇难者能在几十年后有个最后归宿。

封面新闻记者梁波华西都市报记者李逢春谢颖(青海茫崖行委公安局供图)

图1:民警在整理遇难的地质工作者的遗物。图2:遇难者的防风镜。图3:遇难者随身携带的50多年前出版的报纸。图4:遇难者的手电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