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2015年前三季度旅游经济运行分析

20.10.2015  16:35

  2015年前三季度,攀枝花市旅游经济保持了平稳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134.62亿元,同比增长35.68%。旅游经济在合理区间平稳运行,旅游市场发展健康有序。具体情况如下:

  一、旅游企业运行监测情况

   (一)旅游景区

  全市纳入统计的17个景区(点)及239个农家乐共接待游客878.23万人次,旅游收入80.38亿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7%和54.6%。其中,16个国家A级景区共接待游客352.58万人次,营业收入2.74亿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32.2%和40.28%。A级景区、乡村旅游、新村旅游均呈平稳增长的良好态势。

   (二)旅游住宿

  全市纳入统计的17家星级宾馆共接待游客27.83万人次,营业收入14.9亿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6.85%和27.71%。其他住宿设施(除星级宾馆外)共接待游客288.52万人次,旅游收入50.63亿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33%和14.76%。其他住宿设施(除星级宾馆外)新增床位2011张,全市旅游住宿业实现了平稳发展。

   (三)旅行社

  全市纳入统计的26家旅行社(含分社),共接待游客0.69万人次,较去年同期下降18.75%;营业收入为1.4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0.09%。我市旅行社主要是组织市内游客到市外旅游,今年有少数旅行社开始做本地游,探索新的经营方式,但总体上本地游及组织外地游客入攀旅游占旅行社接待人数及收入比例仍然较小。

  二、旅游市场运行特点

   (一)旅游经济总体向好

  一季度受“春节黄金周”假日经济的拉动,旅游市场较为火爆;二季度受高温天气影响,旅游市场进入淡季;三季度,随着暑期游的到来,以及丰富多样的特色水果等旅游商品的大量上市,旅游市场逐步回暖。总体上看,受全球经济下行的影响,2015年1—3季度我市旅游经济增幅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旅游产业发展及经济增长压力逐步加大,但旅游经济总体向好的发展趋势不变。

   (二)假日旅游需求旺盛

  前三季度,我市假日旅游市场兴旺。春节期间,全市共接待游客107.0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9091.86万元,与去年“春节黄金周”相比,分别增长22.78%和47.11%。“五一”小长假期间,全市共接待游客46.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03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29.8 %和37.7%。“清明节”、 “端午节” 、“中秋节”期间,全市大众餐饮火爆,非星级酒店入住率较高,传统景区和农家乐游客众多,我市假日旅游经济特征明显,假日旅游已成为拉动我市旅游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

   (三)乡村游受游客青睐

  随着我市首批旅游新村的建成,垂钓、徒步、自行车、乡村特色采摘等短途近郊游持续火热,成为广大市民和游客的首选。“春节黄金周”期间,市内乡村旅游继续红火,各旅游新村、农家乐大多游客爆满,花海庄上旅游新村单日最大客流突破4000人次,七天累计接待超过1.5万人次。前三季度,已评为A级景区的10个旅游新村(阿署达、班庄、立新、海塔、独树、红格村、片那立、板桥村、芭蕉箐村、混撒拉村)接待游客180.82万人次,乡村旅游成为旅游收入的主要增长点。

   (四)节庆活动支撑明显

  前三季度,我市节庆活动丰富多彩。“春节黄金周”期间,玉佛寺、宝灵寺、西佛寺新春法会、烧香礼佛游客达数万人,阿署达特色街广场新年游新村活动游人如织,米易灯会游客超过去年;仁和冰雪奇缘接待游客5.6万人次,米易郁金香花展接待游客约4.3万人次,西区庄上迎春花卉展接待游客1.5万人次,鑫岛欢乐世界接待游客1.19万人次。5月1日,最美中国米易篇演唱会在米易体育场盛大举行,共有1.2万人参与,门票收入达600万元;同日,盐边县惠民乡首届“笮海明珠”西瓜节拉开帷幕,田间摘瓜、评选瓜王、吃西瓜大赛、西瓜雕画欣赏等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纷至沓来。此外,索玛花节、樱桃节、三花节的举办,极大地吸引了本地和外地游客,带动了旅游经济的大幅增长。

   (五)新景区(点)带动增长

  以阿署达、鑫岛欢乐世、苏铁福镇为代表的新景区(点),成为旅游的新亮点。阿署达于2014年11月底完成一期工程建设,随着欢乐阳光节开幕式的成功举办,阿署达已成为新的景区(点)。鑫岛欢乐世界于2014年12月底开园营业,今年前三季度,共接待游客14.7万人次。苏铁福镇以打造攀西最大的水上世界为目标,于2015年6月下旬开始试营业,因交通区位便利,设备设施齐全,吸引大量游客前往体验,天气炎热期间,日均接待游客达1500多人次。旅游新景区(点)带动效应明显。

   (六)过境游客持续增长

  在游客更加关注旅游个性化的今天,自驾游与自助游已成为游客短程旅游的主要方式,而我市作为旅游交通要道节点城市,加之富有特色的地方美食,更是吸引了不少过境游客,据高速公路监控中心统计,春节七天,入攀七座以下非客运车辆达13.26万辆,同比增长11.24%。端午小长假期间,入攀七座以下非客运车辆2.32万台,同比增长77%。我市作为过境游客短暂停留节点城市的趋势愈发明显。

   (七)旅游购物有所增长

  近年来,随着阳光康养旅游产业的大力发展,我市旅游商品开发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前三季度,正值我市特色水果、蔬菜大量上市之时,果农、菜农在县内各大景区(点)边、公路旁卖果、销菜,热闹非凡。品种繁多的芒果、当季的石榴、独具特色的盐边特产,大量的特色水果通过快递物流销往省内和全国各地,加之享誉天下的苴却砚、钒钛旅游纪念品,大大刺激了游客的购物欲望,提升了旅游收入。

   (八)宣传营销推动发展

  前三季度,我市以目标客源市场为重点,借助最新媒介,不断创新营销手段,实施全方位、多角度的城市旅游宣传营销。一是设计、发行华西腰带广告24万份,在成都主城区、温江、双流、郫县、德阳、绵阳、宜宾、内江、广元、遂宁等地投放。二是设计、投放新春温馨提示卡,制作旅游宣传DM 单17万份。三是参加攀枝花市2015年“阳光政务——政风行风广播热线”直播节目,并现场解答游客关心的问题。四是推送新春彩信,并分别与攀枝花日报、市电视台、市电台及市内3家微信平台建立了长期合作机制及激励机制,定期、及时发布旅游资讯,同时进行网络攻略大赛评选。五是启动攀枝花夏季旅游营销工作。以“阳光花城 、清凉一夏”为主题制作夏季营销方案,通过腰带广告、手机彩信、微信、户外广告等媒体多形式开展营销工作,立足拉动攀枝花本地客源流动,重点辐射成都、昆明、重庆等周边客源地。六是参展四川首届生态旅游博览会、参加雅安市茶文化旅游节,考察西昌自驾车营地,开展浓缩景观展示、产品展销、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签约等活动。全方位的营销策略使我市“阳光花城”的旅游形象得到了更广范围的认可,大大增强了对游客的吸引力。

  前三季度,在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不利形势下,我市旅游经济虽仍保持在合理区间平稳运行、旅游市场发展健康有序,但仍存在旅游交通大环境亟待改善、旅游景区基础设施不健全、成熟景区(点)不多、旅游产品不丰富、自驾游设施配套不足、旅游要素发展不够平衡、涉旅行业服务质量仍有待提升、消费价格偏高等问题亟待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