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初心再出发——省人大常委会2019年创新实践人大工作回顾
四十年风雨兼程,四十载岁月如歌。
“40年的实践和探索,使我们在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做好地方人大工作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必须要在实践中坚持并不断丰富和发展。”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彭清华在纪念四川省人大设立常委会40周年座谈会上如是说。
“四十不惑”,历史的年轮驶入2019,注定这一年不同寻常。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人大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彭清华殷殷寄语全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践行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全面提升新时代我省人大工作水平。
承前启后、探索创新——2019,这一年四川省人大常委会继续致力于“四讲四有”人大建设,勇于实践,诸多的“第一次”,浸透着浓浓的“川味儿”,也见证着新时代的新担当、新作为。
为民立法“有新招”
邛海湿地,参差荇菜清新如画;甜城湖中,一江绿水碧波荡漾;乐山“绿心”,四季花海姹紫嫣红;川东达州,古老村落惊艳时光;雨城雅安,聚居村民其乐融融……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映照着一桩桩立法案例,是我省各地立法质效的生动展示,与百姓的幸福感息息相关,也与“法治”紧紧相联。
在上述立法案例中,如何促进立法与实施的良性互动,让百姓的幸福感与获得感更强?金秋十月,一场特别的评选在省人大常委会开展,这便是省人大法制委首次进行的立法案例研究评审工作。
“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对人民负责作为第一责任,把群众意愿和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作为第一要务,努力使每一项立法、每一个决议、每一个议案都体现和维护人民利益。”本次评审工作,正是践行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彭清华上述嘱托的真实写照,《〈四川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立法案例研究报告》等6篇研究报告获得一等奖。
按照“立法项目有特色、立法过程有经验、法规实施有效果”的原则,早在2019年4月,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相关处室和21个市(州)人大常委会便选取了3部省级地方性法规和21部市(州)地方性法规开展案例研究,并综合采取问卷调查、专家评审、实证分析、调研走访、成本效益分析等方法,对选定项目的合法性、合理性、可操作性、规范性、实效性等进行研究评估,通过了解法规贯彻执行情况,促进了立法与实施的良性互动。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省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设立第一年便实现高点起步,选取就业促进、养老服务、性别平等、医疗保障等项目,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推进工作,并首次启动我省性别平等和家庭教育地方立法调研,委托成都大学开展线上线下地方立法系列问卷调查。
开展我省乡村振兴立法工作,努力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顺应广大农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擦亮四川“农业大省”金字招牌,推动我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省人大农业农村委协助常委会制定《四川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初次投入人大主导立法的生动实践,召开协调会、座谈会、论证会和书面征求意见等,对草案进行了十二稿修改,形成《条例(草案)》,努力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省人大民宗委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探索立法指导新路径。实行早字入手、全程融入,把立法指导融入法规审批全过程;充分利用省人大立法专家库资源,为各地提供专业化指导,达到指导有效、指导有序、指导有力。
监督亮剑“实打实”
国有资产是全体人民共同的宝贵财富。
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国有资产报告制度,向党和人民报个“明白账”,是完善国有资产治理体系和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
创新开展国有资产监督工作,省人大预算委步履坚实:
2019年,省人大预算委开展国有资产管理情况调研,协助常委会首次听取和审议了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专项报告,承担了省人大常委会重点调研课题“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情况调研”;首次审议了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综合报告,及时整理审议意见,按程序印送省政府研究处理。
制定《四川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贯彻落实〈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建立省政府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意见〉工作规划(2018-2022)》,经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审议通过后,印送省政府和市州人大常委会。
《规划》对本届省人大常委会每年听取报告作了统筹安排,对规范政府报告内容、强化政府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建设提出了相关具体要求。
督促市州建立国资报告制度。截止2019年底,已有19个市州出台了报告制度,21个市州人大常委会都听取了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综合报告或者单项报告。
推进国有资产管理情况联网监督,启动了国有资产联网监督系统建设的前期研究工作,同时正在研究制定国有资产联网监督信息报送标准。
创新推动研究工作,省人大预算委还启动了预算审查监督智库建设,与西南财经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成立地方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研究中心,并协助中心开展了财政环保专项资金绩效、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涉农转移支付资金绩效管理情况等课题的研究。这是全国省级人大层面第一个联合研究平台,被省委列为长期省校合作重点项目。
监督亮剑“实打实”,省人大教科文卫委积极探索。
在协助审议我省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情况的报告时,他们精心组织专题调研,认真梳理常委会会议审议情况,形成审议意见,以省人大常委会名义印送省人民政府研究办理。召开审议意见办理推进会,听取相关部门的初步办理意见并进行研究,就进一步抓好落实提出明确要求。这是省人大常委会首次就政府专项工作报告召开审议意见办理推进会。
互通互联促交流
最美四月天,锦江大礼堂迎来了20余位年轻的外国朋友,他们是省人大外侨委邀请的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留学生,来自波兰、印度、阿富汗、孟加拉、尼泊尔等国。
在省人大历史陈列馆、常委会会议厅和锦江大礼堂等现场教学点,精美的图片、精炼的文字、珍贵的实物展示、讲解员现场的生动解说引得客人流连忘返。
首次通过这样的现场教学宣传我国人大制度,宣传四川,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人大故事”,有力促进了人文交流和文明互鉴。
加强互通互联,省人大常委会人代工委首次在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建成代表之家,为常委会联系代表、扩大代表对常委会工作的参与搭建平台。全省建成1.8万余个代表之家、代表工作站、代表联络室,定期接待群众,代表联系群众工作得到常态化开展。与此同时,普及省人大代表履职APP手机应用平台,开通四川人大代表手机报,进一步提高了代表工作信息化水平。
互通互联,加强交流,还促进了办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事儿。
省人大经济委认真落实常委会领导对《攀枝花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恳请帮助协调支持成昆铁路尽快抢通保通的情况报告》的批示精神,及时联系省级相关部门和成都铁路局集团,持续跟进断道修复情况,积极协调推动尽快恢复成昆铁路正常运行。
省人大城环资委协助机关党委协调和推进盐源县巫木乡至格萨拉景区的道路建设,主动加强与文化和旅游厅、攀枝花市盐边县和凉山州盐源县有关部门的对接,为巫木乡巫木河村将来融入攀西阳光康养旅游带、格萨拉生态旅游区,借力成熟景区和攀西地区全域旅游大环境,以发展乡村旅游业为切入点,实现脱贫后的可持续增收和村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打下基础。
省人大监察司法委则在基层联系点建立“信息直通车”,深入高效收集民意、汇聚民智,分析问题、改进工作,打通新时代人大监察和司法工作深入基层的“最后一公里”。
……
砥砺初心再出发,一年接着一年干,新时代人大工作的“四川风景”,将会更加亮丽!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