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政府将晒责任清单 2017年公布全部权力清单

22.11.2014  17:45

  法制晚报讯(记者 陈斯) 北京市继今年首次晒出审批权力清单之后,还将晒出“责任清单”,让公务人员“尽责”并接受监督。2017年,政府“权力清单”将全部公开。

  全市优化投资项目审批流程试点经验总结推广会昨日召开,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士祥出席会议并讲话。

   非行政许可审批全清理

  李士祥表示,去年以来,市政府先后分三批取消和下放了审批事项381项,精简比例达41.2%,完成了国务院提出的减少审批事项三分之一的任务。下一步,市政府将在明年年底前完成“非行政许可审批”清理工作,并于2017年实现权力清单全公开。

   解读 不再留灰色地带

  “非行政许可审批”是指不属于《行政许可法》调整的行政审批。2004年我国施行的《行政许可法》对行政许可的设定作出了高标准、严要求的规定,即除了法律和法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外,一切形式的“红头文件”都不得设定行政许可。

  然而实施十余年,效果并不理想,甚至在很大程度上被各种权力主体成功“虚置”了。

  日前,在中国行政法学研究会2014年年会上,中央编制办公室政策法规司司长王龙江表示,所有的非行政许可事项都将被消灭,不再开后门,也不再保留灰色地带。

   2017年 权力清单全公布

  李士祥说,去年以来,本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在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上往前迈出了一大步,具体体现在思维方式、服务方式、管理方式、监督方式这四个方面的转变。今年,本市重点制定公布行政审批、投资项目审批、行政处罚事项“三个清单”。到2017年,政府“权力清单”将全部公开。

   解读 “四单制”规范权力运行

  截至今年6月底,北京市共有各类执法主体2152个,执法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多达1765部。对各个政府部门行政权力的内容与运行机制,社会公众并不完全知晓。

  为此,北京将通过实行“四单制”进一步规范权力运行:一是“列单”,通过梳理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行政审批和行政处罚权力,编制权力清单;二是“晒单”,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向社会公开行政权力清单,接受公众监督;三是“跟单”,通过全市行政执法信息服务平台,跟踪检查权力运行的内、外流程和效果,客观评估权力行使效能;四是“调单”,依据权力效能评价结果,调整权力配置、改革权力运行机制,构建和完善全市行政权力的运行体系。

   新闻背景 权力清单有什么

  “权力清单”是指明晰政府部门每个单位、每个职位的权责,给权力划定边界。目前,市政府审改办经过反复核实,确定了市级投资项目审批事项110项,并向社会公开了清单,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

  晒出政府权力,还要拿出“责任清单”,让公务人员“尽责”也接受监督,做到“法定责任必须为”,同时,还要完善清单管理制度。

(原标题:全市公务员晒“责任清单”)

文章关键词: 政务公开 权力清单 我要反馈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