拧紧每颗“螺丝钉”——2017年全国工程质量安全提升行动督查侧记之二
17.08.2017 18:42
本文来源: 住房与城乡建设厅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细节决定成败。每每发现细小不足,督查组专家都会强调:“一定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只有把小处做细、做好,不放过一个细节,不忽视每个细微之处,才能真正实现工程质量安全的提升。”
总结近10天的督查,第一督查小组认为,各个受检项目对细节的重视仍然存在很大提升空间。专家说,细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纸上”的细节,就是制度、规章、规范规定要求的细节;二是“场上”的细节,就是项目实施中对制度、规章、规范在细节上的落实。在某工地,督查组发现钢筋等工程原材料没有分类堆放,钢筋加工区材料标识牌没有填写进场时间和数量,要求立即纠正。工地负责人虽然马上叫人来改正,但他“小题大做”的“嘀咕”,还是没能逃过专家的眼睛。
督查组质量专家说:“这些问题看似不存在严重隐患,也比较容易整改,但为何不从一开始就按规范去做呢?说到底还是不重视,还是觉得这是小事、细节,不影响大局。这种想法很危险。”他认为,有这种想法的人,在项目现场往往会“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这对整体工程质量和安全水平的提升,十分有害。这些具体而细小的想法和操作,必须坚决纠正,但这不能完全依赖主管部门的监管及企业的宏观管理,而要把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班组、个人。这在我国古代就是惯例。
在我国古代,曾有一项名为“物勒工名”的制度,即要求将器物的制造者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以方便管理者检验产品质量。较为知名的是,几乎历代城墙建造时均会在墙砖上烧刻督造官员、工匠窑户的姓名,一旦出了问题,就会“按名索人”,追究制造者、建造者、监督者的责任。这项成就古代建筑工程精品的重要制度,仍值得我们借鉴。
怀古思今,我们还是有很多需要努力的地方。在督查组对抽检项目的建设、施工、监理单位及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质量行为进行检查时,循例需要相关单位配合提供检查所需的材料。有的项目按要求配备了“懂行”的专职资料员,一个人面对层层叠叠的材料,完全能够迅速、准确地找出专家所需材料,很好地配合完成检查工作;但有的项目就没有配备专职资料员,导致专家只能看着一群临时“资料员”手忙脚乱、茫然无措地应付督查工作。专家对此表示:忽视资料员的重要性,也是不注重细节的表现。事实上,资料员的工作“细”,但并不“小”。凡是资料员能尽职尽责完成自己工作的项目,其管理水平、质量和安全,一定能够让人放心。
山累微土而大,海纳细流乃深。雄壮巍峨的精品工程,必须是每个细节、每一小处都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工程。要做到每一块砖、每一锨沙、每一颗钉都是精品,每一个都必须成为“精品”。只有每个人都把自己手上的工作当成是整个工序中最重要的一环,才会精益求精,才会“义不容辞,责无旁贷”,才能有效带动整个项目、所有工程质量与安全水平整体提升。“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提倡发扬‘螺丝钉’精神的原因。”专家说。
督查发现,对于个人责任意识的重视程度也已与日俱增。《工程质量安全提升行动方案》要求严格落实项目负责人责任、从业人员责任以及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强调要落实注册执业人员的质量安全责任,规范其从业行为,推动建立个人执业保险制度等。这就是在强调工程项目的每个参与人员都要对项目建设的质量与安全负责,且不仅是一时之责。专家说,各级主管部门要严格执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书面承诺、永久性标牌、质量信息档案等制度,要加大责任追究力度,依法严肃查处违法违规的单位和个人,特别是要加大在资质、资格和人员从业限制等方面的惩罚力度。
除了强调提升个人责任意识的重要性,督查组还反复强调,提升工程质量安全水平,需要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工程建设参建各方主体必须进一步建立健全质量责任体系,进一步细化主体责任和从业人员的责任,并突出建设单位的首要责任。作为工程决策、勘察、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的主要策划人和组织者,建设单位才是工程质量安全的实际决定人,它们可以通过组织协调其他设计、施工、勘察等各方主体落实责任意识,以督促每个责任主体责任的落实为出发点,抓住关键环节的关键人,开展具体工作,切实保障全国工程质量安全的提升。
第一督查组的督查结果表明,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督查地区工程质量水平稳中有升、总体可控。但专家也提醒:质量安全形势仍然严峻。要彻底扭转这种严峻的形势,进一步提升质量安全,建造出更多精品工程、放心工程,就必须从细节入手,从人着手,把每一个工程建设者都打造成“精品螺丝钉”,只有每一颗“螺丝钉”都是精品,都拧得紧,精品工程才有保证。(黄梅)
本文来源: 住房与城乡建设厅
17.08.2017 18:42
永在征途不止步 ——2017年全国工程质量安全提升行动督查侧记之三
“抓工程质量安全,是一场永不停歇的持久战,住房与城乡建设厅
真督实查严监管——2017年全国工程质量安全提升行动督查侧记之一
“项目现场塔式起重机与在建大楼相互干涉,住房与城乡建设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