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专稿】我校2015年人才培养工作综述
“精英人才”培养理念引领育人新征程
——我校2015年人才培养工作综述
“2015”的脚步渐渐远去,它的足迹却然清晰而厚重。改革与创新的脚步强健有力、步步相扣,一步有一步的力道,一步有一步的精彩。这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十二五”在这里完满收官,“十三五”在这里又拉开了新的序幕。
——回望“2015”,我校在12个省份的本科招生提档线高出当地重点线100分以上;本科生一次性就业率95.70%,研究生一次性就业率97.65%;本科生继续深造率达到53.41%,其中出国深造率达到12.20%;学校获评教育部2015年“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就业五十强)。
——回望“2015”,我校博士生在《自然》子刊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多篇论文;成电学子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机器人竞赛、“挑战杯”、“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际基因工程大赛等众多国内外重要赛事中夺金折桂。我校在读博士生创办的成都泰聚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陆新三板,成为全国首家在校大学生创业上市公司。
——回望“2015”,学校在人才培养等方方面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比这些“成果”更加重要的是,它探索的理念、开创的机制、建立的体系、实行的措施,将在“2016”乃至更为长远的将来,绽放出更加靓丽的光彩。
“精英人才”培养多种类型改革全面启动
“精英人才”培养理念的提出是学校改革发展的标志性成果之一,在人才培养改革的道路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深远意义。如果说2014年是理念的“孕育阶段”,那么,2015年则是理念真正落地生根、产生实效的关键一年。
这一年,学校一边制定《电子科技大学十三五本科人才培养规划》,一边实施规划中的相关工作,从精英人才培养体系、“以学为中心”的研究型教学体系、潜心育人的高水平骨干教学队伍和国家级优质教育平台及资源建设等方面,科学谋划了“十三五”的主要工作与举措,并着力付诸实施。
培养适应“互联网+”和泛信息化时代的敢于跨界创新并具有跨界交叉融合、跨领域综合集成能力的人才,培育引领未来学术前沿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学术精英和行业精英,使学校成为我国电子信息精英人才培养的基地——2015年是这一“理想”向“现实”转化的关键节点!
以此为牵引,学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产生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巨大变化。2015年,学校的本科招生工作首先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规模首次控制在5000人以内(共计4960名),生源质量也再上新台阶,在12个省份的本科招生提档线高出当地重点线100分以上,初步实现了“得天下英才而育之”的心愿。
2015年“暑期学校—国际学堂”开学典礼在清水河校区举行
与此同时,精英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也迈出了新的步伐,涵盖“文史哲学”等5大模块的具有电子科技大学特色的核心通识课程体系初步建立;旨在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促进学生自由全面成长的多元化教育体系也更加完备;专业教育的优势和特色进一步加强;包括“精英人才培养特区”、“暑期学校-国际学堂”、面向“互联网+”融合发展需求的“互联网+”复合培养计划(实验班)等多种类型改革也全面启动。
研究型教学体系和实践体系的建设也是成效显著:“探究式小班教学”大力开展,科研水平高的千人、长江、杰青、青千、青拔、优青等杰出人才为本科生开设研究型课程已成“新常态”;在线开放课程(MOOC)建设迅速推进,研究型实践教学体系不断完善创新,专业实验中心建设与生产实习改革迈上新台阶,2015年全校2013级学生4667人参加了生产实习。
教学队伍建设也全力为“人才培养”发力,骨干教学队伍培育力度进一步加大,潜心育人的制度环境进一步得到完善,育人的活力和潜力正在不断激发出来。目前已建成28人的首席教授队伍、92人的教学骨干队伍,高水平的教学态势和教学成果正在逐步形成。
“精英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也带动了学生工作的重要转变。除了继续狠抓学风、突出价值引领,学工系统还着力打造文化体系,以品牌强化人文素养,并立足多方共赢,以创业培育创新精神,从而与人才培养体系的变革密切呼应,为“精英人才”培养模式的全面推进贡献了力量。
过去一年,学校打造“成电讲坛”“成电辩坛”“成电栋梁”“成电影院”“成电故事”五位一体的成电文化平台,“成电讲坛”的嘉宾层次更高、辐射影响更大、主动进校的更多,系列主题讲座40场,参与学生近3万人次。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理事长王辉耀、美国问题研究专家金灿荣、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等学界、政界、文艺界等社会各界著名人物纷纷造访成电,为成电学子开拓视野、提升境界、增长见识搭建了良好平台。
不仅如此,学校开设的9门艺术系列和辩论系列精品讲座课程,选课学生近1700人;成电辩坛课程、赛事、队伍相结合,组织校内赛事50场,完成辩论队基地一期建设;成电栋梁建立校级“立人班”1个,学院“立人班”10个。“立人班”成为2015年大梅沙青年论坛上唯一受邀的青年团体,多位同学在APEC会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青年论坛等国际会议上发言;成电影院共计放映22场;增设“成电故事”校史教育专题课程,共计举行17场;首次完成全校本科生综合素质发展报告白皮书。
艺术课堂、成电舞台、艺术团“三位一体”的艺术教育平台也继续推进,年度开设公选课121门次,覆盖学生达7999人;举办演出37场,其中高水平专业团体演出18场;艺术比赛获奖种类、数量达历史最好水平,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两项,第三届亚洲国际合唱节大赛金奖,在全国及国际各类比赛中获奖15余次。校园文化建设成效明显,获四川省高校校园文化成果一等奖、全国特等奖。
研究生教育开辟新航线
2015年7月,我校携手广东顺德创新设计研究院成立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以机电学院为主的我校一批研究生赴顺德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专业实践,取得了远超预期的丰硕收获,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增添了一个完美的注解。
“电子科大-广东顺德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揭牌成立
“电子科大-广东顺德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是学校在珠三角地区布局新增的一个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也是学校探索实施研究生“分类培养”的“桥头堡”。研究生分类培养势在必行!电子科大已经积极响应国家和学校的号召,着力为国民经济主战场输送更多的行业精英人才!
“分类培养”是学校全面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冰山一角”。实际上,从2015年开始,学校的研究生教育发生了许多显著地变化。以2015年深化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的一套“组合拳”为例,学校完善招生工作规则制度、改进研究生招生选拔方式、试点博士招生申请考核制、举办大学生夏令营和研究生暑期学校、加强了硕博连读和直博研究生的选拔,使研究生生源质量稳步提升。
据统计,2015年我校招收博士生395人(其中工程博士生5人),全日制硕士生3669人(其中学术学位2100,专业学位1569人),来华留学研究生300人(其中博士生72人);录取2016级硕士推免生953人,2015年全日制硕士生报名考生10178人(其中“985”高校学生2919人)。
在分类培养模式改革中,学校以增强创新能力和职业胜任能力为目标,完成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并积极与中电29所和华为成都研究所等企业签订联合培养协议,选拔研究生赴实践基地开展联合培养,获教育部专项经费资助建设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胜任能力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平台。
同时,启动研究生教研教改项目和研究生核心课程建设,开展本-硕-博贯通课程体系建设改革,完成首批研究生讨论式小班教学现代化教室的建设;继续推进研究生英语课程分级教学和新开课教师试讲等工作,开展2015年度“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和研究生教学“优秀主讲教师”评选工作,完成“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优秀任课教师”的评选工作;修订《电子科技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巡视专家组工作条例》,完善研究生教学巡视专家评价、学院教学质量小组评价和研究生评价的三方综合教学质量评估机制。
在保障学位论文质量、细化研究生管理、指导研究生就业等方面,学校也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最终转化成了我校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
——2015年,我校博士生在《自然》子刊和《先进材料》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和SIGCOMM、INFOCOM等国际顶级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的人数和篇数均呈现稳步增长;2名专业学位研究生荣获全国“第二届工程硕士实习实践优秀成果获得者”称号;
——2015年,我校获第十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团体二等奖1项,Altera专项一等奖1项,第一届全国研究生移动终端应用设计创新大赛一等奖1项;40名研究生毕业生荣获四川省优秀毕业生称号;3名研究生荣获2015年“百人会英才奖”。
——2015届研究生在就业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保持了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就业率为97.65%,对就业情况持满意态度的为94.29%,就业薪酬水平继续提高,毕业研究生平均预估年薪为9.4万元(2013届为8万、2014届为8.6万)。
“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锐意创新
“互联网+”创新创业为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提供了新的载体。因此,许多高校意识到,要以此为契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进而为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提供支撑。
当前国家实施的创新驱动战略中,高校创新创业非常重要,行业性高校应该走在前列。电子科大是以电子信息为特色的“985工程”重点大学,更应该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创业工作中作出具有示范性、引领性的贡献。在这一历史机遇面前,“高校应做‘互联网+’创新创业引领者”已经成为全校师生的共识。
此前,我校经过多年探索,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校院两级创新创业工作体系,并努力探索打造一体化创新创业孵化链条,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创新创业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从2010年至今,学校已扶持产生300余个学生团队、1600余个自主研发项目,孵化43个创业团队注册成立公司。
2015年,学校继续大力拓展资源,争创一流创新创业平台,打造政、企、校一体化孵化链条,联合团省委、省委组织部、省金融办发起成立“四川省高校创新创业俱乐部联盟”,与中航工业共建“联创平台”,与龙湖集团共建“电子科大-龙湖集团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与新尚集团共建新型孵化平台“创咖啡”,与成都研究院打造线上与线下融合孵化器“E创空间”,获评教育部“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和四川省“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园区(基地)”,成为教育部“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成员单位、团中央“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联盟”成员单位。
与金融机构也实现了无缝对接,先后举办四川省金融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融资对接活动、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金融路演活动、全省高校首场“创业天府•菁蓉汇”以及“创投峰会”、“电子科技大学第五届创新创业周”等系列活动,参与校友、企业家、学生近万人次;联合投资机构共同发起成立规模为人民币2000万元的股权投资基金——电子科技大学创业种子孵化基金,并打造了成都市首个“市县校”三方联合股权投资基金——电子科技大学天使投资基金,基金规模为1亿元。
成都泰聚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中心挂牌上市
学生团队荣获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赛一等奖、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集体奖和“互联网+”全国赛银奖;学生创业团队融资达6200余万元,均创历史最好成绩。2015年11月23日,我校在校生创业企业成都泰聚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挂牌新三板,成为首家在全国性股票交易市场挂牌上市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公司。
2015年,学校提出了“一校一带”的战略构想,制定了《电子科技大学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并报送教育部,从而为我校创新创业工作的后续发展做好了铺垫,也为“一校一带”的贯彻落实提供了有力支撑。方案从创新创业培养体系、培养机制、课程体系等十个方面细化了创新创业的改革举措,以期切实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显著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校对经济社会的贡献度。
2015年9月25日下午,学校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唐良智与李言荣校长,共同为创新创业学院揭牌,唐良智担任首任名誉院长。这是成都高新区管委会与电子科技大学签署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大力实施“一校一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了解,创新创业学院将围绕建设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创业精英聚合基地、创业项目孵化基地、创新创业理论研究高地和教育改革示范基地的总体目标,按照“开放合作、行业特色、精英教育、产学融合”的办学思路,通过构建创新人才库、精英导师库、创业项目库和创业资金库“四库”,聚集人才、资本、技术、项目、政策、导师等核心要素,构建高校、政府、社会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体系,形成“1+1+1”的创新创业组织培育模式,提高大学生创业的可行性和成功率。
目前,创新创业学院已投入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1000万元,每年将选拔30-50名学生重点培养,配备一对一的导师及项目启动资金。2015年创新创业学院的首批30名学生来自通信、电工等10个学院,围绕“互联网+”通信、金融、医疗、环保、电子商务等行业进行创新创业,部分同学已经有自己的团队和公司。
国际化办学有了新高度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离不开“国际化”。2015年,学校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继续保持稳定的发展态势,为成电师生走向世界、拥抱世界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也为提升我校在世界舞台的影响力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5年,我校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合作举办的非独立法人合作办学机构“电子科技大学格拉斯哥学院(Glasgow College, UESTC)”正式获教育部批准,并被纳入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成果体系,这为进一步拓宽我校的办学自主权和提升学校的国际知名度创造了有利的平台和条件。孔子学院建设再上新台阶,蒙彼利埃孔子学院成为法国孔院中唯一受国家汉办年度表彰的单位。孔院汉语开班数和学院持续增长,并获当地政府颁发职业培训单位许可。
李言荣与格拉斯哥大学校长Muscatelli签署协议
2015年,我校全年与国境外高校累计新签35份合作协议,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数目较去年增长1倍多;我校来华留学生长短期招生持续增长,首次突破1000人,其中长期留学生新招248人,毕业122人,保有量达到503人,规模大幅提升,位居四川省第二位;学生赴海外学习交流总人数达到2340人,较2014年增加55.38%,获得国家公派留学经费资助超2000万元人民币。
2015年,我校短期境外专家来访782人次。全年校级重要来访32批次、153人,较去年增加72%。美国杰尼阿塔学院校长James A. Troha、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Peter Andreas Grünberg、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校长Anton Muscatelli、法国驻成都总领事馆总领事魏雅树、英国工程技术学会国际运营总监Ian Mercer、新加坡驻成都总领事馆总领事颜呈吉、加纳海岸角理工学院校长Lawrence Atepor等国际学界、业界、政界著名人士纷纷造访成电。
2015年的成绩已经成为“过去式”,改革的步伐依然是铿锵有力的“进行时”。“2015”决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2015的规划与蓝图、实践与探索,将在新的时期引领我校人才培养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