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为民办实事民生工程目标完成情况摘要

28.12.2013  04:39

一、交通先行工程

●建成“两快两射”工程

两快两射”工程均已完工。二环路高架快速路5月28日提前建成试通车,快速公交5月31日投入试运营;成温射线、红星路射线分别于5月20日、5月28日提前完工并投入使用。

●提升公共交通出行能力

二环路快速公交已开通,平均运营时速每小时27公里,比普通公交快一倍,日均客运量约22万人次。全年共投入2000台公交车在中心城区运营,主要用于增加社区公交运力和二三环区域放射性线路运力,按线网层次逐步增加二三环区域互补性线路运力。中心城区日均公交客运量达470万人次,公交分担率28%,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

二、教育助学工程

●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

对93.4万名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了学费、课本费和作业本费。

●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投入5761.9万元,对5.05万名城乡低保家庭和低保边缘家庭学生实施教育资助,实现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和两类高中教育阶段的满覆盖。投入9045万元,对6.03万名普通高中家庭困难学生给予了生均1500元的生活补助。

●促进公益性幼儿园发展

新增公益性幼儿园163所,其中郊区(市)县新增127所,中心城区新增36所;全市公益性学前教育覆盖率已超过60%。市本级安排专项资金6025万元,用于支持公益性幼儿园发展,其中5325万元用于生均公用经费补助,减轻成都籍适龄幼儿家庭经济压力,700万元用于帮助公益性幼儿园改善办学条件。

三、就业促进工程

●扩大就业规模

一是全面推行职业技能鉴定在线考试模式,全市共培训城乡劳动者21.76万人,组织了2300余场鉴定考试,职业技能鉴定合格16.13万人;二是加强就业援助,筹集公益性岗位8444个,安置就业困难人员8140人;三是建立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在民营机构现场招聘活动中推行实施“双审核”和“黑名单”制度。9.2万名失业人员、2.6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动态消除了“零就业”家庭,城镇登记失业率2.55%。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新增转移就业9.89万人。

●促进青年(大学生)就业创业

一是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一站式”服务,定期组织专场招聘活动,积极搭建校地交流平台;二是做好高校毕业生创业园建设,充分发挥现有的15家省级创业园示范带动作用,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了1217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创业。我市本地生源高校毕业生就业率87.9%,有就业愿望的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全部实现就业。

四、社会保障工程

●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510.58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达320.34万人,参保覆盖率达90%。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697.05万人,参保率98%。

●促进养老服务机构建设

全市首批民办养老机构示范项目用地计划已通过,明确纳入重点项目年度用地计划管理范围。目前已筹建养老服务床位1.2万张。出台社区微型养老机构建设意见,明确建设标准及工作要求;125个社区微型养老机构已建成。

●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完成粮油、果蔬、肉类、乳制品等大宗食品全产业链重点监管监测抽检样品20853批次,合格率97.03%;完成快速检测样本23.9万批次,其中种养殖环节开展农残快检样本5.3万头(份)、瘦肉精快速检测样本15万头(份),合格率均为100%;流通环节完成快检样本3.6万批次,合格率99.95%。

五、扶贫解困工程

●开展低保五保对象医疗救助

农村困难群众门诊救助人次平均达到104.42元,住院救助人次平均1142.4元。

●帮扶贫困残疾人

为68892名贫困残疾人发放了专项生活补助。通过提供免费实用技术培训、发放实物和资金等方式,帮助16960名农村贫困残疾人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健全居家托养、机构托养的财务管理、业务流程、考评标准等规章制度,扩大居家托养覆盖面,通过向社区服务机构、轻度残疾人购买服务等方式,为重度残疾人提供生活料理、日常看护、户外活动、疾病监护等服务;为8404户重度残疾人提供了居家托养补贴,补贴托养服务机构57家。

六、医疗卫生工程

●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在11所市级公立医院全面上线了“一卡通”管理系统,实现了就诊卡基本信息在市级公立医院传递并共享。开展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健康管理、健康教育等11大类16项60小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城乡居民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2.7%。

●促进城乡妇女健康

实施城乡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城乡孕产妇住院分娩率100%,孕产妇死亡率为10.26/10万,婴儿死亡率为4.92%。。启动“幸福双丝带活动”,免费为3万名适龄妇女开展“两癌”防治筛查和宣传;开展“关爱女性保障计划”,免费对800名符合条件的妇女提供保险期一年的“两癌”等妇科重大疾病的保障。

七、百姓安居工程

●推进北城改造

北改”区域累计启动项目409个,完成投资约557亿元。货运大道、蜀龙路五期、熊猫大道、北湖9条配套道路、天岭路和万石路立交工程6个项目建成通车。旧城改造项目成效显著,为民路、光荣西路危旧房改造项目、曹家巷一、二街坊改造项目、昭觉寺片区的昭觉寺片区1号地块、新成华大道铁塔厂棚户区改造等项目顺利推进。

●加大城乡居民住房保障

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22000套,其中:廉租住房2000套、公共租赁住房12369套、限价商品住房2300套、经济适用住房5331套。竣工各类保障性住房27621套。全市发放租赁补贴7470户。实施棚户区改造9854户,完成棚户区改造2500户。

●实施城区老旧院落改造

完成630个老旧院落改造提升任务,惠及群众10万余户,30万余人,重点对无专业物管的院落进行软硬件完善提升。

八、文化体育工程

●开展文化惠民活动

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活动“名师一堂课”活动15次;开展“博物馆奇妙之旅”活动25次,“苗地”征文及画展活动进入最后征集阶段,年末评选出优秀作品。作为成都市关爱未成年人文化品牌,“文化直通车”进校园举办了409场公益性演出,未成年观众达40余万人次,覆盖全市20个区(市)县,演出内容包括儿童剧、木偶剧、音乐剧等。

●推动全民健身

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采购全民健身体育设施,采购全民健身路径144套、农民健身工程143个;向上级体育部门争取健身设施89套;总共376套全民健身体育设施已完成安装,并投入使用。

九、基础设施工程

●加强能源设施建设

农村电网开工35项,在建10千伏高压线路40千米,在建低压线路75千米。

●加强水利设施建设

龙泉驿、青白江、崇州等7个区(市)县新建蓄水池757口,整治山平塘376口,改造提灌站136座,整治石河堰13道,整治渠道36.53公里,新增或恢复山丘区蓄(提)水能力500万立方米。

十、生态环境工程

●启动环城生态区建设

锦城湖、锦江滨河公园高新段和锦江三圣湿地(白鹭湾一期)已于5月31日前建成并对外开放,白鹭湾正申报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北湖、江安湖、金沙湖等湖区水环境综合整治方案完成审查,金沙湖、北湖、江安湖湿地启动“串塘成湖”建设工作。

●实施大气、水环境综合治理

在中心城区及郫县实施下河排水口排污治理,对清水河、肖家河、楠杆堰、陡沟河、黉门堰、凤凰河、西郊河流域228个下河排水口进行了治理。建成肖家河二道闸、凤凰河分水闸、凤凰河二沟倒马坎水闸、摸底河进水闸、陡沟河进水闸5处输配水工程,环境用水调度能力进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