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古城“突围”旅游“寒流”

27.01.2014  18:49

新华网太原1月27日电(作者 吕晓宇 孙亮全 李泽晖)2013年,中央出台一系列干部作风建设规定,也是新《旅游法》实施第一年,公款游缩水、旅游团减少,平遥古城旅游市场遭遇“寒流”。在此背景下,打文化牌、服务牌和品质牌,平遥古城顺利“突围”“寒流”。

公款游”遭禁 “团队游”遇冷

去年,公务接待住宿同比减少六成,要求开‘公务发票’的客人少了一半,餐饮人均接待消费仅30余元。”山西省平遥县居广居宾馆总经理李鸿晋介绍,“宾馆营业额同比下降40%。

平遥古城是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旅游是平遥县的支柱产业,第三产业在全县财政收入中占比近一半。

中央一系列党风廉政建设规定出台,公款旅游、吃喝、购票大幅“缩水”。平遥县委一份文件显示,2013年,全县公务接待同比下降近40%。

去年10月,新《旅游法》颁布实施后,旅游景点再遭“大寒”,平遥古城“团队游”游客占所有游客的比例降幅超过了50%。

旅游收入增三成,“留得住人”是关键

事实上,面对政策和市场的双重“寒流”,平遥县的旅游收入并没有因此“颓废”。全县旅游经济呈“三降三升”的局面:公款旅游人数下降,团队旅游数量下降,门票收入下降,但全县旅游总人数上升,旅游综合收入上升,“私款”游和自驾游上升。

面对市场“寒流”,平遥旅游收入不降反升,得益于政策的及时调整、旅游“内涵”的挖掘以及服务的强化。

去年平遥古城门票收入下降两成。”平遥古城管理委员会主任高明介绍,为了跳出“门票经济”,山西省去年5月份出台措施,要求全省49个A级景区实行门票优惠,旺季8折、淡季6折,长期有效。

高明说,虽然牺牲了部分门票收入,但门票打折优惠后,拉动效应比较大,尤其是散客。

平遥不断挖掘独有特色的旅游元素,吸引了大量自由游客前来。依托独有的北方晋商文化,开发的平遥首部大型室内体验剧《又见平遥》,累计演出近600场,吸引了26万人次观演,门票收入达3500多万元。

针对市场的变化,平遥县还出台“旅游九条”,确定了建设晋商文化旅游中心和山西旅游集散中心的战略新定位,5A级景区创建通过初审。执法部门顶住社会巨大压力,取缔黑三轮近千辆、黑景点7处。

平遥县旅游局局长侯世俊说,应对措施收到实效,以前的观光游向休闲、深度游转变,过夜消费者明显增多,游客平均停留时间延长两小时。

挖掘文化“内涵”提升竞争力

红彤彤灯笼,喜庆的年画,这几天的平遥年味儿十足。平遥县德居源客栈负责人雷彩玲忙碌不停,她正为顾客准备年夜饭的材料,“每年腊月二十三小年后,就会有许多客人来平遥体验年味儿,红烧肉、炖土鸡,肉丸子烩粉条,都是外地客人和老外喜欢的特色菜。

为了挖掘古城文化和民俗文化,平遥每年腊月二十三开始举办“平遥中国年”活动,人气大增。近三年来,除夕至正月初六到平遥古城体验年味儿的游客人数每年呈递增趋势。

山西省文化学会会员赵永平表示,经过30多年的培育,无论消费能力是高还是低,游客普遍具备了品质诉求,旅游名城更应抓住这个机遇,以“”取胜,提升游客的消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