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武 旅游扶贫“点亮”群众致富路

08.10.2016  21:10

白马王朗旅游度假区高原游艇及高原直升机观光体验项目已投入运营。 向远木 摄

白马藏族乡扒昔加寨欢歌迎客。 胡宇 摄

外国友人在平通镇牛飞村学羌绣。 胡宇 摄

  在刚过去的 “十一”大假中,九环东线旁的平武县白马藏族乡索古修寨村民索珠才里家里13间房间一床难求。“以前,我们这儿很穷。在政府的帮扶下,我们修起了藏家乐,游客不仅可以欣赏白马藏族建筑,品尝白马饮食,还与我们一起唱歌跳舞,感受我们这儿悠久的白马藏族文化。”索珠才里乐呵呵地说,现在大家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好过。

  白马藏族乡旅游业发展只是平武以旅游业带动脱贫的一个缩影。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平武县委、县政府准确把握县情实际和发展现状,以建设全省山区经济生态强县和全省旅游强县为目标,坚持“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工业强县、依法治县、和谐发展”五大战略,立足境内独特的自然风光、历史人文、民俗风情等优势资源,大力发展以旅游为重点的绿色低碳产业,初步形成了 “一核一线四沟域”(“一核”即以县城为核心;“一线”即九环东线;“四沟域”,即火溪河流域、虎牙河流域、磨刀河流域、青漪江流域)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红红火火的旅游业增添了平武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我们力争到2019年,贫困发生率降至3%以下,率先实现贫困县‘摘帽’;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收入较2010年翻一番,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平武县委书记李治平表示。

  交通建设打通群众脱贫致富路

  在脱贫攻坚行动中,平武县挂图作战,正在打一场摘“穷帽”、拔“穷根”的歼灭战。在这场战役中,首当其冲的是交通大会战。对于山区县的平武来说,只有破除交通瓶颈,才能把平武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平武早日摘掉贫困县的帽子。

  9月19日,备受关注的九绵高速举行开工动员大会,平武群众为此奔走相告。早在今年2月,全长13.1公里的九绵高速控制性工程白马隧道率先开工。据了解,九绵高速公路全长241.6公里,其中有一半的线路穿平武而过。按规划,九绵高速将于2021年年底建成通车,届时平武将告别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制约平武发展的交通瓶颈将从根本上打破。“路通了,成都的客人3个小时就能到我们寨子了,我们的藏家乐生意会更好。”白马藏族乡扒昔加寨村民药尼早激动地说。

  今年,平武县还启动完成了九环线平武县城至白马寨大门提升改造工程,平松路水毁整治工程等工程正稳步推进。

  平武在打通“大动脉”的同时,正在串起“毛细血管”。“以前我们这儿是泥巴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这是一年前平武县龙安镇莫鱼沟村村道的真实写照。而现在,一条全长10公里的水泥路已通往大山深处。75岁的村民卢德林回忆说:“过去,我们最怕生重病了,一旦生重病要请10多个人,用滑竿把病人往医院抬,翻山越岭到县城要4个多小时。现在路通了,我们种的土特产拉出去卖更方便了。”

  “十三五”期间,平武县将紧扣扶贫、旅游、产业发展,积极配合完成G8513、广平高速平武段和G247、G543、S216、S107等干线公路建设;全县25个乡镇实现道路黑色化,248个建制村通村路全部通畅,路面全部实现硬化,实现“发展路”与“民生路”互补、“扶贫路”“旅游路”“产业路”同步。

  农旅融合农民在家门口当老板

  “十一”大假期间,在九环东线平武县南坝场镇,皮薄肉香的平武核桃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选购。

  近年来,平武县按“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总体要求,发展起了茶叶、核桃、中药材、纤维林等四大特色产业和魔芋、马铃薯、中蜂等六大传统特色产业。而旅游业发展,让村民们种的山货在家门口就能卖出一个好价钱。

  在响岩镇清水村,上万亩的桃园将山坡点绿。“每年6月至10月桃子采摘季,村里处处飘桃香,来自贵州、重庆和成都等地的货车在村里排起了长队,游客的小车也开进了村里。“我们这里的桃子早中晚季节都有,好卖得很哟。”幸福之情洋溢在村民罗少友的脸上。

  在白马藏族乡,漫山的山花为蜜蜂提供了丰富的蜜源。在扒昔家寨薛世修大爷后院,几十个“棒棒巢”周围围满了蜂蜜,“我们这里养出的蜜蜂没有污染,蜂蜜一公斤要卖一百多元哦。”

  平武青漪江流域6个乡镇盛产优质绿茶。该县有效整合了羌乡农耕、茶马、饮食等民俗文化,大力发展采茶制茶乡村体验游。清晨起床,换上羌族服饰,背上采茶背篓,步行到农家茶园……每年春夏之交,许多城里人来到这里体验采茶、手工制茶、茶艺表演,品尝羌家饭菜。

  在磨刀河流域,当地群众积极探索定制农业和定制旅游发展模式,建设生态环保、心灵环保、社会环保相结合的示范区,促进了生态保护和扶贫开发融合发展。

  在虎牙河流域,该县正在引进实力企业对该流域生态资源进行高品质打造,在全面保护生态资源的前提下进行保护开发。

  目前,平武县农家接待户达450余户,其中星级农家乐58家。平武县正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美丽中国示范区”,启动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通过重点景区建设,重点发展特色旅游、精品民宿,基本形成“全域旅游”格局,建成“全省旅游生态强县”。

  文旅结合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平武的传统文化资源十分富集,“白马藏族、大熊猫、珙桐”有着“活化石”之称。平武深入挖掘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历史文化、报恩文化、传统文化等资源,重点发展自然观光、康养休闲、科考探险、民族风情等主题旅游,不断提升平武旅游整体品牌的影响力。

  在白马藏族乡,白马藏式木楼坐落在青山绿水间。村民利用这些木楼,发展起了旅游业。在扒昔加寨,依山而建的古寨倒映在澄碧如镜的天母湖中。村民张梅正坐在村口,精心打磨白马藏式毡帽。一旁,游客不停地拍照留念。张梅做好一顶毡帽就会被一旁的游客买走。

  平武成功引进成都天友集团,挖掘整理富集的白马藏族文化,打造白马王朗5A级旅游度假区,带动当地白马藏族群众增收致富。其景区项目全部建成后,将解决6000余人就业,带动白马、木座、木皮3个民族乡群众收入翻番。2017年,这里的贫困群众将率先迈入小康。

  平武青漪江流域是羌族聚居地。为宏扬羌族传统文化,羌妹子沈艳燕在平通镇牛飞村建设了羌绣文化旅游产业园,并设立羌绣传习所。传习所开班后,每年培训500余名羌族妇女学羌绣,带动上千名妇女居家就业。2014年,羌绣文化旅游综合开发项目被文化部列入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重点项目库。沈艳燕说:“我要培养一万名居家绣娘,用小针头绣出大产业,带动青漪江的妇女增收致富。”

  平通镇桅杆村周边有上万亩梅花。挖掘梅花文化,让平通镇桅杆村火了起来。每年春节过后,百万余株梅花竞相盛开,千姿百态,十里花海吸引了广大摄影、户外写生等爱好者前来寻找创作灵感。村民除了开张农家乐,还开发出了梅饯、梅汁、梅酒、乌梅等梅产品。目前,桅杆村有40多户群众家里搞起了农家乐。

  不挖山、不砍树、能致富。文旅结合让平武群众的旅游业之路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