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聚合涉农财政资金促农增收

15.11.2014  15:51

11月7日,走进平昌县元峰村省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只见四通八达的耕作道形成路网,水利设施渠系配套,一座座高科技玻璃数字化智能大棚、PC板连栋大棚整齐排列……

 

示范园是县财政整合了众多涉农项目改善基础设施,撬动社会投资建设起来的!”该县财政局分管涉农项目的副局长叶勇介绍。近年来,平昌县积极探索,创新机制优化涉农财政资金使用方式,促进农民增收。

 

整合涉农项目发挥财政资金综合效益

 

涉农财政资金的项目多,但单个项目的资金量相对较小,实施后不足以改变生产条件实现可持续发展。”叶勇说。

 

如何能有效地发挥出涉农项目财政资金的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呢?平昌县财政积极探索,建立起整合涉农项目平台,解决涉农项目容易发生“各吹各的号、各弹各的调”的问题。

 

每年选取一至二个重点项目、一个重点示范片为依托,县财政建立起整合涉农项目的预算编制平台。”叶勇介绍,除各种直接补贴农民或有特殊用途的救灾救济资金外,平昌县将中央、省、市和县本级财政安排下达的涉农项目资金一律纳入了整合和统筹的范围。

 

每年10月底前,县涉农领导小组确定次年的示范片和产业重点,涉农部门据此整合申报涉农项目。县财政以示范片和产业重点为预算编制平台,严格预算编制,做到“多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支农资金存入支农专户,专账管理:建立优势产业平台,以保障粮食安全为重点,提高粮食生产现代化水平;以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现代畜牧业提质扩面及健康生态渔业发展为重点,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提升产业化水平为重点,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向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发展。建立重点区域平台,以成片整体推进幸福美丽新村示范片建设为重点,提升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整体水平;以率先建成全国绿色经济示范区和扶贫开发示范区为重点,增强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建立重大项目的平台,以中央、省、市、县各级确立的重点项目建设带动资金整合,资金整合又促进重点项目建设。

 

撬动社会投资培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正是看中整合涉农项目彻底改善了生产条件,我们才投资这儿的。”元峰村省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业主李晓川说。

 

元峰村省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核心区4800亩,采取“企业带动、合作社组织、农户参与、部门服务”四方联动机制,按照“资源共享、信息共有、市场共建、风险共担、利益共赢”的原则,整合阳升蔬菜、翼展草莓、同利果蔬、山元菌业等7个专业合作社,成立平昌县巴山青蔬菜专业联合社,产加销一条龙服务,按照“统一育苗供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购加工、统一品牌销售”的模式,指导和带动农民发展产业,依靠核心示范区蔬菜苗木种植的理念示范、技术示范、市场示范,带动周边5个乡镇、26个村、1.3万户、5万多人建成商品蔬菜基地3.5万亩,做大蔬菜产业,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突围。

 

2013年以来,利用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定点挂联、捐赠的500万元资金,县财政整合涉农财政资金1000万元,撬动平昌温氏养殖公司配套1000万元,设立起原始资金额度为2500万元的平昌县光彩助农帮扶基金,滚动使用,发展起年出栏生猪1000头及以上的生猪养殖家庭农场400户,培育出生猪养殖的富农优势产业。

 

近年来平昌县财政整合涉农项目资金5.8亿元,以点连线、成片推进,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农业生产条件,招商引进广东温氏、四川同利、成都翼展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投资近20亿,建立起50万头生猪一体化养殖基地、10万亩商品蔬菜基地,新栽茶树6万亩、核桃2万亩,打造出驷马—得胜—元山等乡村旅游环线,成功跻身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农业产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培育起生猪养殖、包括商品蔬菜在内的优质粮油种植、茶叶、乡村旅游服务等4大富农优势产业,今年1-10月,全县农民人均收入超过6000元。(四川农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