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群众文化事业欣欣向荣

12.12.2013  14:08

    本网讯 (记者 罗婷)今年来,平昌县大力实施“文化强县”战略,着力推动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与经济社会同频共振,农村文化建设蓬勃向上,焕发出富有时代特征的生机和活力。

  “我们紧紧围绕山(文化和体育活动)、水(驷马水乡和江口水乡打造)、城(以社区和街道为单位的广场群众文化活动)、线(通过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提升和带动乡村旅游环线发展)四大品牌来做文章。”平昌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吴昊将该县今年来关于文化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工作主线托盘而出。   回忆过去的群众文化工作开展,县文广新局原副局长李伯清最有发言权。在文化战线上鞠躬尽瘁40余年,他亲手编排的节目、负责的大小演出不计其数。   “过去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搞群众文化活动一般只是走走形式,高兴了就演几场,平日里的大多数时间都冷冷清清。”李伯清说,“群众对于文艺演出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偏低,特别是农村群众。前些年我们送文化下乡,感觉群众是在被动接受每一场演出,看完演出就散了。”   如今再聊起城乡群众对于文化活动的喜爱,李伯清不只是泛泛而谈,在他看来,已经有了一场大的变大。   变化在哪里?……   在平昌县第一批启动新农村建设的元山镇中岭村,李伯清看到了巴山新居建设带给当地村民的美好生活,更感受到了农村群众精神面貌和文明素质的提升。“记得有一次送文化下乡,由于乡上选送的节目太多,中岭村村民们编排的一个节目没有选上,他们还请来副镇长‘求情’,要求选送他们的节目。”李伯清笑着聊到,“群众主动积极上舞台表演,争先恐后的场景,常常令他激动不已。”   同样,县城和农村的场景几乎一致。各大小广场每天晚上时间一到,就会有专人播放音乐吸引市民参与,并且都是无偿的。“县文化馆30余人全部解决了事业编制,这在全省几乎没有。县群众文化活动九大专业协会中的美术、音乐、舞蹈协会1000多名会员也几乎都是县城各中小学校教师,他们都是专业人才。”吴昊介绍,“我们长期采用专职、兼职专业队伍,到社区、到乡镇、到机关定时定点辅导,提升群众文化活动品位。”   12日下午,记者在平昌县灵山乡巴灵大院采访县文化馆副馆长蒋炳英时,她作为定期指导老科协的“文化辅导员”出席县老科协夕阳红艺术团代表市科协赴成都演出归来举行的汇报会。   前不久,平昌老科协作为全市唯一一支老年科技协会队伍,代表市科协赴成都参加省老科协系统文艺汇演,他们演出的《巴山钱棍舞》获得了三等奖。据了解,《巴山钱棍舞》是由老科协自编自演,经蒋炳英改编成为30人参演的集体节目,不仅节目编排有较大改动,也更具有了文化底蕴。   老科协也是县群众文化活动九大专业协会之一,团队里有不少老年文化人才,他们退休前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是优秀人才。“不仅认真开好汇报会,还有专人负责编好简报,他们严格按照规范的流程在做每一件事。”蒋炳英说,“像现任县老科协副会长李景唐,退休前是一名高级中学语文教师,后来县文广新局又返聘他当起了文化顾问,每年解决3000元经费。有了组织,就有了依靠,也就更容易出文化精品节目”   “县委、县政府是下了决心,狠抓文艺人才培养,使得文化艺术渗透力增强,我认为这是为什么这些年来平昌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得如此有声有色的缘由。”吴昊告诉记者,“做到全民广泛参与,才能够让人民群众团结一致谋发展,不当发展的‘绊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