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县畜牧产业现提质增效

08.11.2013  17:30

      本网讯  (记者 刘静)  今年以来,平昌县把畜牧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培育,全力推进山区现代畜牧业提质增效。1-10月,全县出栏生猪100.9万头、肉牛11.7万头、禽680万只,分别同比增长12.8%、28.6%和17.2%;畜牧业实现产值27.69亿元,农民人均增收354元。

     龙头带动打造产业集群   平昌县坚持把“温氏50万头生猪一体化养殖基地建设”作为带动全县畜牧产业发展的动力源,围绕“一个年产30万吨饲料厂、5个年产10万头仔猪扩繁场、800户规模养猪合作户”总体目标,千方百计提供服务和保障,强力推进项目实施。目前,温氏30万吨饲料厂、通木村种猪场全面投产,发展合作养殖户370户、建成149户,今年首批出栏生猪2.5万余头,头平利润151.1元。预计明年项目全面建成后,全县年新增出栏优质生猪50万头,合作养殖户年均增收10万元以上。   同时,大力培育龙头企业集群,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手抓,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培育壮大畜牧养殖和加工龙头企业。全县培育振海、昶享、欣昌林等养殖龙头企业31家,发展“德源”、“朱老头”、“思千里”等加工龙头企业6个;龙头企业年产值达36.5亿元,实现利润5.8亿元,直接带动农户6450户,人均增收4500元以上。      做大规模凸显示范效应   平昌县以新农村示范片为依托,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进一步优化畜牧产业区域布局,全面实施“五线十片百区千场万户”工程,即围绕县内5条公路干线,重点打造10个畜牧养殖示范片,建设300个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小区,培育1000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带动适度规模养殖户5万户。   坚持“政府主导、业主主体、项目奖补、综合配套”,积极培育畜牧产业带动主体,鼓励和支持业主通过先期投入、大户通过自主投入建设畜禽养殖基地,引导散养户向养殖小区集中,推进土地等资源向养殖大户集中,构建“四带”发展格局,即:良种繁殖场带大型养殖场、养殖场带养殖小区、养殖小区带大户、大户带农户,不断壮大养殖规模。全县建成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181个,培育年出栏生猪500头、肉牛100头、家禽10000只以上的规模养殖场1726个,带动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农户1.4万户,以生猪为重点的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到65%以上。      优化模式提升产业层次   该县把林下土鸡养殖作为畜牧产业新的增长点,全县发展30个土鸡养殖重点乡镇,围绕“驷马-得胜-五木-元山-江口”大环线,建成振海、昶享等孵抱场6个,年孵抱提供优质鸡苗400万羽;培育元山“华丰”、岩口“易路”等年出栏土鸡5万羽以上规模养殖场27个;带动发展年出栏土鸡500只以上的家庭农场1048个,全县年可出栏土鸡500万只以上。   坚持养殖基地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对接,科学编制养殖区域规划,明确宜养、限养、禁养区域,推行“畜+沼+菜(果)”、“园中场”等生态养殖模式,大力发展生态循环经济。元山镇富源养殖场在猪场周边流转土地200亩发展果蔬,吸纳10多个农户就地务工,年人均收入5000元。江口镇太平村鑫旺生猪养殖场对接汇科生态农业公司,沼液沼渣用作千亩绿色蔬菜示范基地肥料,每亩节约成本60元以上。   大力培育畜牧专合组织,引导加工企业、种畜禽场、规模养殖场横向联合,采取“四供(猪苗或禽苗、药物、饲料、技术服务)一统(产品销售)”、订单养殖、赊(寄)养、二次返利等经营模式,与养殖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盟。全县培育振海土鸡、龙泉生猪、惠联养殖等畜牧专合组织52个,直接带动养殖农户5万多户,年人均畜牧增收5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