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公开规范 力求便民高效 着力构建乡镇(街道)标准化政务服务平台 ——绵阳游仙区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建设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

30.10.2013  14:49

      游仙区是中国科技城、四川省绵阳市的核心区和主城区,幅员面积1018平方公里,辖游仙经济开发区、经济试验区2个综合经济开发园区,22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54.5万人。近年来,中共游仙区委、游仙区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区政务服务中心、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村(社区)便民服务代办点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构建三级联动的规范、便民、廉洁、高效政务服务平台,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实施跨越发展、建设富乐游仙。2011年以来,游仙区在兼收并蓄和创新实践的基础上,突出政务公开,实行“十统一”模式,全区23个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完成标准化建设,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政务服务,深受办事群众欢迎和好评。

      一、党政重视乡镇(街道)标准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

      (一)印发标准化建设方案。为结合基层政权设施及站所综合用房灾后恢复重建,推进乡镇(街道)政务服务平台标准化建设,区政府办于2011年5月印发《游仙区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方案》(绵游府办发〔2011〕20号)。

      (二)召开现场会议推动建设。2011年6月,区政府召集区级有关部门负责人、各乡镇长、街道办主任及分管副职,召开全区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工作会议,明确职责任务、建设标准、完成时限,以点带面、分步实施、整体推进该项工作。

      (三)纳入年度目标考核管理。区委、区政府将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运行纳入对各乡镇、街道办年度党政综合工作目标考核管理,占目标考核分值3分(总分值100分),并确定为“一票否决”内容。

      (四)建立便民服务问责机制。根据《四川省政务服务监督管理办法》、《四川省行政机关责任追究办法》等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印发了《游仙区政务服务责任追究办法》,将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运行情况纳入责任追究范围,明确对乡镇长、街道办主任、分管副职、直接责任人问责细则。

      (五)保障标准化建设资金投入。2011年,为确保全区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工作顺利推进,区政府结合基层政权设施及站所灾后恢复重建,首批安排资金1000万元,用于便民服务中心装饰装修、网络安装、广告标识标牌制作、设施设备采购等。

      二、“十统一”科学建设乡镇(街道)政务服务平台

      区政府办印发的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方案,明确提出“十统一”标准要求,具体包括:

      (一)领导机构设置。各乡镇长、街道办主任兼任便民服务中心主任,安排一名副职任便民服务中心专职副主任,加强便民服务中心工作组织领导。

      (二)整体风格风貌。在实施基层政权设施及站所综合用房灾后重建项目中,将一楼或一至二楼抬空用作便民服务中心大厅,装饰装修专业设计。各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名称、标识、整体色系、柜台、桌牌、工作牌、制度规范、公示栏等按统一规范制作。

      (三)集中开放办公。在功能分区方面,办公区设前后台,大厅设公众休息等候区,配备座椅、报架、饮水机等公共设施。科学设置便民服务窗口,明确要求各乡镇(街道)党政副职和全体工作人员进驻便民服务中心,实行集中开放式办公。

      (四)进驻服务事项。将省、市明确要求的劳动保障、人口计生等5个方面17个小项纳入便民服务中心办理,做到“应进必进”。此外,还结合实际、拓展功能,将广播电视、税务、党务服务等6个方面的13项服务事项纳入便民服务中心集中办理。

      (五)“三级代理”模式。申请人办理事项可通过村(社区)便民服务代办点、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区政务服务中心三级平台,由确定的三级代办员全程代办完成。

      (六)运行管理制度。制定了首问负责、限时办结、责任追究、一次性告知、工作人员日常行为规范等12项运行管理制度,确保“用制度管人、用制度办事、用制度约束权力”。

      (七)舆情收集处理。依托司法大调解中心、联户代表制度,建立民情信息中心,组建信息员队伍,公布民情热线电话,规范民情信息“收集→报送→交办→办理→反馈→公示”的收集处理流程,广泛收集舆情民意。

      (八)实用人才服务。建立新农村建设实用人才库,集中本地生产能手、经营能手、能工巧匠、农业技术人员等方面的实用人才信息,公布服务热线,开展信息查询和预约服务。

      (九)网络软件使用。安装带宽2兆的光纤用于党政网,不低于10兆的光纤用于政务外网、互联网、各部门专网,使用全省便民服务业务通用软件系统,以及区政务服务中心开发的便民服务“三级代理”网上办件平台。

      (十)行为电子监察。使用全省统一的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安装音视频监控,实现与区政务服务中心行政效能监察窗口对接,对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工作状态实时电子监察。

      三、乡镇(街道)标准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取得成效

      当前,群众对政府服务的需求,正在向多元化、便捷化、优质化的方向发展。群众需要政府提供直接服务的前沿窗口,提供脱贫致富和劳务输出的信息基地,提供种植养殖方面的科技服务,需要政府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运行,变群众跑为干部跑、变多次找为一次办、变进多家门为进一家门、变临时随意办为集中规范办,从而达到“便民”和“服务”的目的。

      (一)有力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多年来,乡镇政府在生产指导、结构调整上“越位”,在公益服务、社会保障上“缺位”,在政事、政企关系上“错位”,是我们普遍面临的矛盾。通过职能整合,组建便民服务中心,实行政务公开和“三级代理”,各服务窗口在逢场赶集日全员在岗集中面对面服务群众,其它时间可由综合窗口代为受理、内部转办,乡镇工作变“”为“”,小政府提供大服务,是建设服务型政府最为有效、最为重要的一个平台。

      (二)“三级代理”实现全程代办。“三级代理”制度,即在村(社区)、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区政务服务中心明确工作人员为代办员,申请办理事项由代办员全程代办,实现群众办事不出村(社区)。需在区政务服务中心办结的事项,由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相关窗口通过区政务服务中心“三级代理”网上办件平台,提请远程网上预审、网上受理,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代办员每周一次到区政务服务中心集中转报代办件纸质资料、代为取件。有条件的村(社区)便民服务代办点,也可直接提请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窗口、区政务服务中心窗口远程网上预审、网上受理,其代办员约定时间转报代办件纸质资料、代为取件。目前,全区落实区级部门代办员25名、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代办员51名、村(社区)代办员690名。据统计,2012年1-9月,全区通过“三级代理”模式共计为群众代办服务事项6192件,深受群众好评。

      (三)政务公开建设阳光政府。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窗口名称、办理事项、法定时限、承诺时限、代办时限、收费情况,“三级代理”制度、流程图及代办员姓名、负责区域,咨询服务、行政效能投诉举报电话,在便民服务中心和村(社区)便民服务代办点公告。便民服务中心全面公示组织机构设置,窗口工作人员姓名、照片、职务、联系电话、在岗情况,首问负责、限时办结、一次性告知、责任追究、工作人员日常行为规范等制度。便民服务中心办事指南、办理要件还通过综合窗口多功能显示屏、大厅LED显示屏公告。公开办事流程让群众知晓,敞开大门让群众办事,明确职责让群众监督,将群众置于监督政府工作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鱼缸效应”,最终让群众真正享受到阳光政府、责任政府、法制政府提供的优质服务。

      (四)效能监察建设效能政府。对所有纳入便民服务中心办理事项进行流程再造、优化提速,全区统一要求进驻的11个方面30项服务事项,其中14项核定为即办事项,另16项承诺办理时限整体提速60%。在抓好内部电子监控平台建设的同时,坚持内外并举,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将群众置于监督政府工作的主体地位,促进服务事项高效、规范办理。

      (五)拓展功能实现“小政府、大服务”。在建好前沿窗口为群众提供直接政务服务的同时,建立完善民情信息收集处理和农村实用人才管理制度,进一步整合各乡镇(街道)民情信息中心、农村实用人才库资源,畅通舆情民意反映渠道,提供种植养殖科技服务。

(游仙区政务服务中心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周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