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之路—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已经很久没有这么迷上一本小说了。书的开头,孙少平是个连“丙”菜都吃不起的穷困的农村学生;书的结尾,孙少平是个身有残疾的普普通通的煤矿工人。从头至尾,孙少平都没有能够脱离所谓的“社会底层”。平凡的人,和其他人一起经历平凡的世界,却永远保持一种不平凡的精神状态。看《平凡的世界》仿佛回头看了三四十年,我羡慕他们的平凡生活,不知道是他们当时的物质生活太匮乏,还是我们现在的精神生活太贫瘠。我们有着越来越多的选择,却不知道是为自己选择还是为别人选择;我们走得越来越远,却忘了当初自己是为什么要出发。
书中那平凡却浓厚的乡土气息令人羡慕,孙家几代人尽管在农村守着清贫的日子,但乡里人和睦得竟有些唯美——新人的结合带了快乐,新生命的诞生带来喜悦,摘枣这样的节日也带来欢聚,这就是农村人淳朴的爱情、亲情和乡情。我五岁从农村出来,偶尔回去过几次,我在变,农村也在变,但不管怎样,我再也回去不了,仿佛自己从未属于那里。到不了的地方都叫做远方,回不去的世界都叫做家乡,我一直向往的却是比远更远的地方。我自以为自己不断在寻求自我的道路上走得很顺利,却感觉走上了一条比记忆还要漫长的路,陪伴我的是朝圣者般的孤独,我脸上带着微笑,心中却充满悲苦,因为,我离我的家乡、我的农村越来越远了。
书中那平凡却淳朴的爱情观念让人感慨。秀莲愿意嫁入一贫如洗的孙家,家庭殷实的润生也接纳了饱经风霜的郝红梅……竟然还有这么一个纯正爱情的年代,他/她会很容易下定决心和一个一无所有的人共度一生,仅仅是——因为爱情。现在的爱,有着,或者是大多数人都认为应该有诸多的条件和限制,爱需要双方无时无刻保持完美状态。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无条件的爱是一种散漫无纪的爱,正如大家眼见的那样,散漫无纪的爱是一场灾难。我曾很多时候在幻想,三年前,如果我早一点表白,当年的她是否会去西班牙,也许就不会听到她那句“人一生会遇到约2920万人,两个人相爱的概率是0.000049。所以你不爱我,我不怪你”。如今看来,无论怎样,这都是一场无法抵御的灾难;而不是三十年前,我们可以一起经历磨难。我们可能以同样的方式爱着彼此,但那并不意味着我们以同样的方式表露悲伤。她走的时候我曾用她最爱的小说《挪威的森林》安慰自己“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而现在,我很确定的告诉自己,我早已迷失了,甚至都不期待相逢。
书中那平凡却无时无刻的亲情流露令人动容。小说中有大量关于人间亲情的描写,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孙玉厚一家了——孙玉厚勤劳朴素、忍辱负重;他的儿女孙少安、孙少平、孙兰香等自强自立、善解人意、善于帮助别人。如今,离家工作的我们回家的时间越来越少,家族里的亲情也往往受到各种因素的考验。记得,在冬天某个寒冷的晚上,我跟父母一起吃饭,爸揉眼睛的时候整个脸全部皱成一团,那分明不是倦态,不管我愿不愿意承认和面对,他们,真的老了。我慢慢变得耐心地聆听父亲这几年突然有的唠叨,甚至愿意陪母亲去跳广场舞,这是电话、微信,都无法表达亲情。父母老了,而我需要经常回家。
最后,《平凡的世界》是用温暖的现实主义的方式来讴歌普通劳动者的文学作品。与路遥的另一部作品《人生》相比,《平凡的世界》更具有人性的高度,作家把苦难转化为一种前行的精神动力。这部小说在展示普通小人物艰难生存境遇的同时,极力书写了他们克服重重困难的美好心灵与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作品中的主人公孙少安、孙少平是挣扎在贫困线上的青年人,但他们自强不息,依靠自己的顽强毅力与命运抗争,追求自我的道德完善。其中,孙少安是立足于乡土矢志改变命运的奋斗者;而孙少平是拥有现代文明知识、渴望融入城市的“出走者”。他们的故事构成了中国社会普通人人生奋斗的两极经验。但不管怎样,在那个年代,人们相信劳动能够填饱肚子,努力能够改变命运。而这几年,我唯一听到有人赞扬劳动,是每年劳动节毕福剑的节目,听到全场从不做家务的一群人在忘我地叫着“五一七天乐,劳动最快乐”。以前,我们都不想平淡的过一生,现在,我却多想活在一个平凡的世界。但是,我们没有了孙少安,没有了路遥,没有了劳动,甚至,也没有了七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