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驻村帮扶一年5.4万人摘“穷帽”

01.09.2015  10:40

    (张小丽  记者  张啸)“不要在电线上面晾衣服”、“不要用湿的手去触碰开关”……8月27日,临近开学季,内江隆昌县渔箭镇石庙子村8名特困留守儿童聚在村委会,领取了一份特别的开学“礼包”:一堂由国网内江供电公司青年志愿者带来的电力安全知识讲座,以及新的书包、文具盒。
        该村支部书记刘时友告诉记者,自国网内江供电公司团委书记江云伟去年挂职该村副支部书记后,这样的爱心志愿活动就成了常态化;在江云伟的协调下,村里办公条件、电力设施等也得到了极大改善。
        石庙子村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全村年人均纯收入不到2000元,410户1276人中,有超过三分之一外出务工。为了帮助像石庙子村这样的贫困村摘掉“穷帽子”,去年8月,内江市启动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选派1212名市、县、乡三级干部,组建301个驻村帮扶工作组,进驻建档贫困村开展帮扶工作,江云伟就是其中之一。
        挂职后,江云伟首先对全村8个社的重点贫困家庭进行了走访。他了解到,由于自然条件恶劣,石庙子村很多地方不适宜种植农作物。村里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村道破烂、电线老化,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很快,一个涵盖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智力扶贫、爱心帮扶等内容的扶贫计划在江云伟心里成型。
        针对村里的五保户、特困户,江云伟为他们建立了扶贫档案,每逢节假日总要带上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前去看望。他还筹集4000元购买9只羊羔送给特困户,帮助他们发展养殖业。在江云伟的积极协调下,国网内江供电公司还为石庙子村捐赠了4台电脑,并现场培训村两委工作人员使用电脑办公;出资20余万元,实施全村老旧下户线改造工程,解决全村逢年过节电压偏低的问题;4.26公里新建村道也顺利竣工。
        村子里的变化,让村支书刘时友看到了致富的希望。她与江云伟谋划着,根据村里的土壤条件和村里的劳动力情况,成立一个养羊专业合作社,并引进蒲葵和茵红李等特色经济作物,增加村民收入。
        记者了解到,根据内江市去年8月印发的《内江市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方案》,每名驻村干部派驻时间原则上不少于2年,并要求“贫困村不脱贫,扶贫对象不达标,工作组不撤出。”截至目前,全市1212名驻村干部与27665户困难家庭结成了对子,被帮带家庭人均增收505元,5.4万人摘“穷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