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学习班】凝心聚力谋新篇 不待扬鞭自奋蹄
凝心聚力谋新篇 不待扬鞭自奋蹄
—— 论学校春季领导干部学习班动员讲话
党委宣传部 蒋道平
在2月16日至18日举办的学校2023年春季学期领导干部学习班上,党委书记董发勤作了题为《铆足干劲,突破关键高难指标,多快好省全面推进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开班动员报告,深刻阐释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和学校建设发展形势,系统提出各级领导干部要担当服务教育现代化建设新使命、谋划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创造可载史册的新业绩、激发高水平大学的新效能、塑造率先垂范全面创优的新风貌,全面推进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开学前夕,为什么要举办为期3天的学习班? 董发勤指出,这次学习班,是学校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的重要方式,是聚焦学校“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深入推进“干字当头 业绩优先 接续奋斗 竞进一流”比学赶超主题实践活动的重要延续,也是学校在疫情过后,对干部开年如何干工作的研讨布置,是干部人才队伍能力建设的一项举措。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形势变化,增强大局意识和系统观念,以学习促进思想解放,以实干破解发展难题,理清思路、先人一步、快人一拍,着力开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形成新优势,推动学校事业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本次学习班的主题是:认清形势,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凝心聚力、争创一流。
主要任务就是:要瞄准关键指标,研讨奋斗路径,共商特色高质量发展。
董发勤从系统思维、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出发,全面分析了学校的发展成就、建设基础、当前形势、矛盾问题和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遵循、理念思路、具体路径。通篇报告,归结起来,体现为5个“新”。
新使命: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学思践悟、积极作为,担当服务教育现代化建设新使命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也为新时代教育发展指明了根本方向。党的二十大精神思想深邃、博大精深,不仅要反复研读、深入思考、全面把握、吃透核心要义,还要结合我们所从事的高等教育,学深悟透、学以致用。
如何抓好贯彻落实?董发勤指出, 首先,要深刻理解党的二十大对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发展的宏阔布局,积极投身教育强国建设。 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要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发挥龙头作用。要深刻把握高等教育新的历史方位,积极投身教育现代化建设,推进学校改革创新发展,主动参与建设教育强国的伟大实践。
其次,要始终牢记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篇的教育使命,深度融入建设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体系战略格局。 立足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战略部署,要主动思考怎样才是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体系,实现5大职能?如何提升学科专业布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开放合作、社会服务水平,从而更加契合四川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需求,满足“城乡融合”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服务“五区共兴”的区域协调发展。
最后,要服务和支撑绵阳科技城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先行区,进一步彰显西南科大的时代担当与高校作为。 学校在党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布局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之际应运而生,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学校发展,强调要建好建强地处绵阳科技城的西南科技大学。依托绵阳科技城建设,发挥军民融合优势,进一步完善学科建设和科研体系,力争早日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为建设教育强省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贡献更多西南科大力量。
新路径: 汲取建校七十年的历史智慧和经验
坚定信心、汇智聚力,谋划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学校走过光荣的70年办学之路,去年,我们隆重庆祝了建校七十周年。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需要努力为之奋斗的,而且通过奋斗可以实现的,是百年“科大梦”——进入“百强高校”。面临新的时代机遇和挑战,惟有把学校发展置于高等教育发展的大势中谋划,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准确把握国家政策导向,积极求变,真抓实干,才能展现新作为,干出新气象,做出新业绩,谱写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怎样开辟新路径?董发勤指出, 一要深刻认识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特征与实践要求。 大学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鲜明的方向性、超前的引领性、整体的协同性。要把人才培养作为核心任务,这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命脉”,要把科学研究作为基础支撑,这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源泉”,要把社会服务作为重要路径,这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归依”,要把文化创新作为自觉行动,这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灵魂”。
二要锚定“双一流”宏伟目标,坚定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的信心。 西南科大建校70多年,积淀形成了厚重的历史底蕴,建成了成熟的运行体系,凝练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汇聚了一大批忠诚教育事业的优秀教师。从发展阶段看,当前学校处于由快速外延发展转向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
怎样看待学校发展形态?从办学周期来讲,学校已经从初创期、合格期迈向了成熟期,正在向稳定高质量发展期转型;从办学类型来看,目前仍然属于教学科研型高校;从人才培养的角度看,学校处于以培养本科复合型人才和研究生创新人才为主的阶段;从学科专业发展态势讲,学校处于学科带动专业发展的攻坚时期;从学科布局和结构来看,学校处于从多科性大学向综合性大学奠基的重要阶段。总体来讲, 学校当前处于人才培养序列完备、科研能力成形、学科发展成势、社会服务输出加快、国际合作亟待突破的关键节点。
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是: “双一流”建设的高要求和发展动能不充分不平衡的突出矛盾。存在获取外部资源的能力与动力不足、高水平师资不强和内外开放共享不够等现实难题,外围竞争加剧,内生阻力生长。基于这样的形势和目标任务,当前学校亟待采取非均衡发展的方式,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全面提升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
三要全面总结历史经验,开辟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新路径。 七十年来,西南科大长歌奋进,总结凝练形成了 四大宝贵经验。一是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如磐初心;二是始终践行科教报国、自强自立的使命担当;三是始终传承艰苦奋斗、拼搏创新的精神谱系;四是始终秉持改革开放、合作共享的发展理念。 历经30年实践创新,形成了“四维共建”体制机制,“共建与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的特色愈加鲜明。这种合纵连横、敢破敢立的激情斗志,根植于每一位西南科大人的修为中。这些经验,对今天加快建设一流学科,加快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奋斗征程,更显得迫切和必要。
如何科学精准创新发展路径?董发勤指出,从学校的历史、区位、基础和特色来看,未来,西南科大的功能定位,是要立足四川、面向西部、服务全国。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国防军工行业提供人才支持、科技贡献和智库服务。 学校的发展定位是: 要坚持以工为主,理工结合,文理交融,多学科协调发展,突出国防军工和军民融合特色。 人才培养定位是: 是以培养本科生为主,大力培养研究生。既培养从事学术研究的创新型人才,又培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要实现三个率先: 就是率先建设一流学科,率先建设一流的人才队伍,率先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四要整合资源、凝聚系统合力,共同创造西南科大美好未来。 我们要树立更加开放的理念,深度挖掘“四维共建”体制机制的优势和潜力;要丰富社会参与和支持学校办学的方式与途径,发挥好校友作用,广泛汇聚办学资源合力;要不断深化对外开放与国际化交流,促成更多深层次、实质性的国际合作办学项目,不断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董发勤强调,每个人都要思考,什么是目前学校发展的最大难题?什么是学校目前发展的僵局所在?如何打开僵局?什么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动力?学校职能部门要提高站位,打开思路,梳理职责定位,持续以“揭榜挂帅”“赛马制”等工作机制把工作任务方案化、项目化、清单化;要积极构建以突破“一流学科”为目标的上下贯通、左右联动工作机制,加强协调配合。各学院要强化组织领导,“一把手”带头抓、党政同责共同抓、上下齐心合力抓,同心同力同向推动工作任务落地见效。
新业绩:对标一流学科建设的关键核心指标
锻造长板、弥补短板,务实拼搏创造可载史册的新业绩
董发勤指出,学校良好的发展态势为我们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全力冲击新一轮“双一流”,我们还需要瞄准指标、有的放矢、对标竞进,以精准的战略战术书写新时代的奋进之笔。
一要对标分析一流学科建设的核心指标要求。 对学校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的表现,大家要详细复盘,分析学科建设存在的薄弱环节。对照第五轮学科评估标准和第二轮“一流学科”遴选条件,还存在明显短板。主要表现在国家级领军人才匮乏、缺乏高显示度的标志性成果。要精准分析差距和原因,找准问题痛点,凝练思路,提出解决措施,对标推进一流学科建设的各项指标。
二要制定突破核心指标的实践进路。 如何发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目前更需要特色发展。先有一院独大、一科超强,然后才是携手发展。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平台建设、文化建设、体系能力建设这六大建设中要突出重点。我们强调赛马机制,推行揭榜挂帅,就是希望通过遴选优势队伍,发挥尖兵作用,扬长补短。各学院和部门要对标一流学科的建设目标和要求,拿出有效举措,明确具体指标任务,领导干部要沉到一线、靠前指挥,既要坚持目标导向,更要强化过程管理。
三要建立适应一流学科建设需要的考核评价体系。 “考什么”决定着“干什么”,“怎么考”左右着“怎么干”。从指标体系上:一是优化运行指标;二是创新增量指标;三是发展质量指标;四是重大任务指标。考核评价要兼顾总量、增量比率、结构比例、人均产出强度、科均投入产出等多种类型的指标,实行总量指标和人均指标相结合、学院高质量发展与学科专业高质量发展相结合,发展成果的考核评价,应当既要看发展的速度,更要看发展的质量。考核评价体系不能搞“一套衣服大家穿”,一刀切或一锅煮。要实行分级分类考核,各院系各部门的发展阶段、工作职能和特点不同,衡量的标准自然应有所差异。
新效能:不断健全现代大学的内部治理体系
革故鼎新、提质增效,充分激发高水平大学的新效能
高等教育的发展史表明,一流大学的演进与发展,必然伴随着大学制度的变革和治理体系的完善。董发勤强调,必须以现代大学制度的构建来促进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实现“善治”,为学校高质量发展集聚潜力。
一是要明确大学内部治理体系现代化实践的善治原则。 大学的善治主要包括效率优先、整体设计、民主管理、依法治校四大原则,其逻辑关系是:善治的目的是效率,善治的前提是民主,善治的手段是整体设计,善治的保障是依法治校。 二是推进校院两级治理体制改革。 从组织结构、生产结构来看,高校真正的生产单位是具有学术功能的二级院系。要尊重二级学院在学校中作为知识生产和人才培养的主体地位,特别是要明确其权与责。改革经常会发生事权以及事务管理基本运行经费支配权下移,重大财权、人事权及发展事项仍集中在校级层面的现象。这一问题实际是学校治理体系不完善、“放管服”改革不到位的具体表现,是制约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瓶颈。 三是要完善资源配置的调控机制。 学校要合理整合配置资源,树立大资源理念,建立以“双一流”关键指标为核心的校内资源配置机制,保障人才、经费、房屋、设备及招生指标等资源配置更好地服务于人才培养、学科发展、队伍建设、基地与平台建设和校区功能需求。建立财务全额预算管理机制,统筹安排各类资金使用,完善内控体系建设,防范财务运行风险。优化存量资源配置,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和成本分担机制,健全仪器设备、图书情报、档案资源等公共平台和资源的共享机制,提高资源利用效益。同时要避免浪费,开源节流。
新风貌: 锤炼干部队伍优秀素质和过硬作风
直面难题、比学赶超,塑造率先垂范全面创优的新风貌
习近平总书记将领导干部比作“头雁”,因为领头雁决定着队伍的前进方向与前途命运。头雁又必须要学会带团队、带干部。董发勤强调,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大兴深入基层之风,大兴对外交流合作之风。在这场建设一流学科的“长征”和“赶考”中,我们就是要以实干论英雄,以业绩用干部,以质效记奖惩。这场考试,干部是答卷人,师生是阅卷人。他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干部队伍建设要求:
一要切实抓好政治建设,锤炼过硬的政治品格。 学习班既是一次领导素质的“赋能”,也是一次高质量的思想“充电”。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会把握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战略部署,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确保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落实落地,为加快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二要切实抓好队伍素质建设,强化事业发展的人才支撑。 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大力选拔政治过硬、对党忠诚的干部,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的干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干部,作风优良、清正廉洁的干部,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平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学校和二级单位都要一体推进干部队伍、人才队伍、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三要切实抓好作风建设,昂扬比学赶超的信心斗志。 领导干部既要加强能力建设,更要加强作风建设。将愿为、可为与有为融为一体,用实干作出表率,用业绩体现担当,用品行赢得尊重。新任干部、年轻干部要迅速转化角色,尽快进入干事创业的工作状态,要有敢闯敢试的激情和劲头,在实干中兴业,在传承中创新。每一名领导干部都要勇于解放思想,敢于攻坚克难,以昂扬的姿态,比学赶超,奋勇争先,拿出“开年就开跑”“起步即冲刺”的劲头,前瞻思考、战略谋划、整体推进2023年工作,为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再立新功。要锻炼过硬作风,把工作“下沉一线”,努力做到“能进现场、不去会场”,多用“身影指挥代替声音指挥”。通过深入一线调查研究,与干部师生打成一片,拿出新办法,形成好举措,把重大问题研究好、敏感问题处理好、棘手问题解决好,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在动员报告最后,董发勤要求,领导干部要学思践悟,真抓实干,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坚定加快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底气,鼓足内涵式发展的勇气,增强突破式发展的锐气,以时不我待的劲头,以舍我其谁的担当,奋斗拼搏新时代、奋发有为竞风流,为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贡献智慧、奉献心血,增添源源不断的动力。
(顾倩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