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来了值守干部和2名年轻干部,有什么好处?
天气然什么时候能用上?村里坑洼的道路什么时候能修整?自今年2月以来,成都市新津县辖区各乡镇的群众有任何想法或者困难,都可以走进当地的“三值守”办公室,向驻扎在里面的县乡镇负责人说说家长里短。
今年3月起,新津县探索推行 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三值守”制度 ,要求县领导、部门机关干部、镇乡(街道)机关干部到村(社区)值守,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下基层、办实事、转作风。
“推行‘三值守’制度,是增强基层力量的重要手段,促使干部往基层走,把全县力量往基层倾斜,实现强基兴村的目标。”新津县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保留村(社区)“五职干部”的基础上,每个村(社区)增配2个工作岗位,让更多年轻干部充实进基层。
故事一
老彭的苦日子有了新转折
“杨局长好,又过来看老彭呀?”11月20日上午,新津县卫计局副局长杨建新出现在彭安全家门前时,有村民主动和她打招呼。在“三值守”中,她联系的是万和村,她每个月都会来万和村几次走访民情、了解困难。
正是这样的日常走访,让杨建新了解到彭安全家的情况:妻子患癌症去世,留下5岁的女儿与他相依为命,不久后他自己又被查出传染性肺结核病,并逐渐丧失了劳动能力,女儿一天天长大,但因学历低,工作也没落实……
今年3月,彭安全家开始出现全面性的转变。在“三值守”制度中,新津县卫计局和兴义镇的主要负责人负责联系彭安全所在的万和村。他们在了解到彭安全家生活异常困难后,提出了一个“系统解决”方案:落实低保、免费治病、修新房、帮助彭安全的女儿就业。
费用谁来承担?万和村村主任高勇说,村上根本就没有这个财力。“三值守”制度解决了这个问题。通过“三值守”联席会议制度,最终确定了建房方案,新津县卫计局募资、兴义镇政府资助以及群众捐助。
彭安全家的新房很快建好了,今年10月,彭安全搬进了新家。宽敞明亮的三间,有90多平方米,还带有洗澡间。新房总共花费7万多元,其中新津县卫计局募集2万元,群众捐助2.5万元,其余费用是兴义镇政府兜底,彭安全家一分未掏。新津县卫计局、兴义镇还资助彭家女儿学习了财会等技术,让她在超市找到工作。
彭安全站在新房前露出笑容。
故事二
新来的年轻干部学会了化解矛盾
李勇是新津县普兴镇普兴社区新增配的两名社区干部之一,在岗位上实干一段时间后,正接受系统的村(社区)主要负责人后备人选培训。接受党性教育、参加素质拓展培训、聆听专家讲解基层治理……李勇觉得这是大学毕业后过得最忙碌、学习收获最多的一段时间。
包括李勇在内,新津从大学生志愿者、农村致富能手、回乡大中专毕业生、外出务工返乡党员、复员退伍军人等优秀年轻人中,共遴选新聘了212名干部,充实到全县106个村(社区)中。这批年轻人平均年龄34.8岁,比“五职干部”平均年龄低6.7岁。
最初两个星期,李勇“肠子都差点悔青了。”他担任的是社区主任助理,分管党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违建、文化等。“每天一大早就要到办公室,晚上回到家就累得不想动了。”
他独自处理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化解矛盾:7月底一场大雨,行道树倒下砸到一辆轿车。“当时害怕司机喊赔钱,自己不晓得到哪儿去找那个钱。”到现场后,李勇先赔不是,然后招呼几个群众一起把树抬开,把落在车上的树叶清理干净。“没有想到司机也不说喊我们负责之类的,自己开车走了。”
经过几个月的锻炼,如今,李勇和另一名新来的干部已经能独当一面了。这让社区党总支书记廖洪大大松了一口气。
廖洪说,普兴社区加上流动人口有3400多人,之前5名干部压力非常大,补充新人进来后,带来很多新气象。年轻人都很会用电脑、现代办公系统,现在村里每天干了些啥,都梳理得清清楚楚。李勇现在一有空就在建村民电子档案,建起后招工之类的事情就能很快处理了。
牧山星城管委会干部到牧马山社区走访,收集意见建议。
延伸阅读
“三值守”制度解决万余项问题诉求
新津县今年3月实施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三值守”制度以来,县级领导值守285人次,部门(镇乡)主要负责人值守669人次,机关干部、村(社区)干部走访群众实现全覆盖。同时,建立村、镇、县三级联席会议制度,自下而上逐级解决群众问题诉求。截至目前,办理解决群众诉求和意见12979项,办结率达90%。
按照新津县“强基兴村”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实施一年抓两头、二年抓覆盖、三年大提升,力争将全县10%的村(社区)培育成全国一流、全省示范的精品村(社区),30%的村(社区)培育成成都先进的示范村(社区),60%的村(社区)培育成达标村(社区),彻底消除薄弱村(社区)。
新津县纪检干部“三值守”期间到农户院落收集党风廉政建设意见。
川观快评
力量向基层倾斜
变化从基层生发
基层村(社区)是党的执政之基。党的工作最坚实力量在基层、最强大血脉在基层、最活跃源泉也在基层。
力量向基层倾斜,作风在一线转变……新津“三值守”工作和“强基兴村”行动,一个由上而下,一个由外而内,各自以不同的方式为新津的基层村(社区)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老百姓有了问题,小事可以找村干部,大事找值守的镇乡(街道)干部、机关干部,甚至县领导,在家门口解决烦心事;村干部有了问题,对照目标任务和指标体系,按图索骥、逐项完成,犹如手握一份精心设计的操作手册,可理清思路。
不知不觉间,一个系统化的基层解决方案在新津初具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