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00干部与25万城乡居民“结亲”

24.10.2013  16:32

武胜积极构建“1+N”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机制——

□康志犹  文伟  记者  陈君  文/图
        “大娘,我叫王璨,在县政协办公室工作。你家由我来联系,今后我们就是‘亲戚’了。”10月14日,武胜县政协办公室干部王璨走进华封镇黑水塘村7组、8组村民家中,主动与村民们套近乎。
        10月9日以来,武胜县3400余名县乡机关干部和企事业单位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带着民情联系卡、民情联系花名册、民情日记、廉政宣传明白纸等资料,挨家逐户与全县25万余户城乡群众  “结亲”,积极构建“1+N”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机制。
集中走访  逐户“结亲
        10月14日,王璨早早起床,喂饱了吃奶的孩子,与相约到华封镇走访的县政协和县经信局干部一道,向华封镇进发。
        来到华封镇,王璨被安排联系黑水塘村7组、8组的112户群众。王璨找到联系同村的另外4名县、镇干部,步行来到8组地界,开始了“走亲”行动。
        “你家几口人?”“不清楚。”“你家的联系电话多少?”“记不到了。”“那你的其他家人在哪里?”……走访中,王璨也遇到了这种吃“闭门羹”的现象。对此她仍然微笑着耐心攀谈,慢慢引导,完成走访。“‘1+N’干部联系群众机制是以村(社区)为基本单元,建立1名县乡机关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中层以上管理人员与N户群众或N个网格结对的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县“1+N”干部联系群众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县群工局局长张安民介绍。
群众的问题  不能拖延
        “你昨天反映的3个问题,我咨询了天然气公司和沿口镇政府。”10月15日上午9时,沿口镇金银坎村村民陈文明接到县纪委信访室干部秦真的电话,对其昨天反映的问题给予了初步答复。“群众的问题摆在面前,心里就有了牵挂,不能让群众的问题在自己这里拖延。”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秦真要求自己及早了解情况,及早回复。10月14日下午6:30,走访回到办公室的秦真整理完当天的民情日记,就群众反映的问题分别向天然气公司和沿口镇政府进行了咨询。
        通过秦真的答复,陈文明知道了,经过该村的天然气高压管道要解压后才能民用,并且天然气管道的铺设要按照城镇市政规划来实施,因此还要等一段时间,但天然气公司已答应进行调研,争取让村民们早日用上天然气,至于他同时反映的2条便民路问题,镇政府也已答应实地查看后组织整修。“有了联系干部,今后办事遇到麻烦就有‘靠山’了。”陈文明喜滋滋地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