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干我干大家干 户户加入产业园

13.02.2017  12:32

 

 

王超在鸡圈前向记者展示土鸡。


        走访地点:南充市高坪区万家乡邵家坪村
□记者 周艺 刘佳 文/图
    2月6日,正月初十,山中的清晨寒意袭人。南充市高坪区万家乡邵家坪村的王超起了个大早,给自家的土鸡喂食后,便赶着去帮村里一户人家改炉灶。一天下来,他挣了工钱200元。
    下午,等王超活路干完了,记者随他去找同村的张明仲。只见张明仲改建加固后的农房整洁而宽敞,大门上贴着一副春联:“你干我干大家干,左看右看进屋看”,横批是“精准扶贫”。
    在张明仲屋旁的鸡圈里,他俩一边撒食,一边摆开了“养鸡经”——“这些鸡可以卖了,再养下去价格估计要掉。”“是啊,我已给村上说了,你也准备下,过两天区上会派人来收,价格比市场上还高一点呢。”两人兴致高昂地聊着,笑容在脸上荡漾开来。
鱼渔并举”激活贫困户发展动力
    王超和张明仲都是邵家坪村的贫困户,但从去年开始,他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年时间,该村32户贫困户的危房全部改造完毕,入户路、社道路、水渠、蓄水池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工率达90%,村卫生室建起来了,村文化室也开放了。最让村民们喜悦的是,大伙儿心心念念的产业有了眉目。
    35岁的张敏在外经商多年,事业有成。去年在万家乡党委、政府的号召下,他毅然回村创业,成立了专合社主打紫薯种植、深加工以及生猪养殖。全村32户贫困户以人均1000元的标准配股入社,并以保底8%的比例进行分红。同村的张作武,也回来流转了700亩土地种青花椒,“去年年底前,首批幼苗15000株已栽下地,成活率50%,面积达400亩。”今年,张作武计划将剩下的300亩地种好,基地建成后,可为当地近百名农民提供就业机会。
    “在精准脱贫上,我们首先考虑了产业支撑的作用。”村支书王文友说,村里有种红薯的传统。去年,经区农业、林业部门实地勘测后,证实当地的土壤气候条件适宜发展紫薯种植;至于花椒产业,则是结合了村里的农业生产环境和近郊乡镇产业发展等因素作出的选择。“毗邻邵家坪村的好几个村花椒种植已成规模,和他们抱团发展有助于邵家坪村的花椒销售。
    通过村里产业的发展,王超如今有了多项收入来源。去年因为入股紫薯合作社,年底时他拿到了1200元的分红,家里的5亩地,一年的租金也有接近1500元,由于懂点技术,在产业基地里打工,他一年能收入近万元。另外,去年凭借村里发放的5000元扶贫资金,王超购买了300只鸡苗,养上了两头猪,一年下来养殖能带来上万元收入。“我今年打算向信用社贷款4万元,把养鸡规模再扩大些。”王超乐滋滋地憧憬着未来的日子。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邵家坪村在产业扶贫上一方面引进业主带动增收,另一方面鼓励贫困户按照自己意愿发展种养业,‘鱼渔并举’激活了贫困户的‘造血’能力。”万家乡党委副书记张凤告诉记者,邵家坪村计划今年彻底摘掉贫困村帽子。
    “除了鼓足腰包,还要让村民形成好风气。”张凤说,今年1月以来,高坪区在全区特别是贫困村里,开展了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恩奋进主题教育,“让人人都积极发挥主人翁精神,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产业覆盖贫困户非贫困户都受益
    高坪区是2017年全省16个计划摘帽的贫困县(区)之一,今年要实现1.2万名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1.8%。
    作为该区今年36个计划退出的贫困村之一,邵家坪村一年来的发展,折射出全区脱贫奔康的主要脉络:全域布局产业带、产业带上建奔康园、奔康园中育龙头、扶贫资金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能人走……点面结合地发展现代农业,促进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为顺利完成年底全区摘帽目标,我们已明确今年本级财政投入至少1个亿,用于脱贫攻坚。”高坪区扶贫移民局副局长郑帮学表示,产业扶贫,既需要精准的产业规划、积极的龙头带动,也需要构建良好的利益联接机制,调动贫困户的主观能动性。目前,高坪已规划打造3条产业发展带,涉及到柑橘、蔬菜种植、特色养殖和旅游观光、阳光康养等多方面,已明确建设脱贫奔康产业园57个,不仅让贫困户“户户入园”,还要实现产业的全员覆盖,让贫困户和非贫困户都受益。
记者观察
避免同质化因地制宜育产业
    产业,是农村脱贫奔康的重要支撑。可目前一些贫困村在发展扶贫产业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同质化、低端化现象。如何精准选择扶贫产业,让贫困群众实打实地受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邵家坪村的产业发展重点瞄准紫薯、花椒种植,并结合增强贫困户自我造血能力,发展小家禽养殖等。这是结合了历史、现实等时间因素,土壤、环境等空间因素,对接了市场销售等方方面面走出的产业发展路。该村产业发展后,不仅可让贫困户受益,还有助于全村所有人增收,推动大家共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