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岁老兵常紫光:亲人被炸死 我毅然投笔从戎

18.10.2014  13:45

  “每天早晨天不亮,四五点的时候,日军的飞机就来空袭。我们只能躲在简陋的防空洞内,听着外面如闷雷一般的爆炸声。每天一两个同伴被炸死是很正常的事情,更别提被炸伤、炸残的。看着昨天还同吃同住如同亲人一样的战友,忽然间化为一具焦尸,开始还十分难过,后来就麻木了。与其伤心,不如奋起反抗,报仇血恨。

  2014年9 月 23 日,天上下着淅淅沥沥的秋雨,成都市铜丝街 5 号一座有些破败的小院内冷冷清清,华西都市报记者见到了94岁的常紫光。房间狭小,一张单人床,一张靠墙的书桌上堆放着一些杂物,此外就别无他物了。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常紫光终身未娶,平时的生活起居由同样已是满头白发的志愿者叶敦序照料。虽然一生坎坷颠沛,但常紫光说:“虽然如此,但我心无愧于人民。

   得知记者前来 第一时间行军礼

  1940年,还是高中生的常紫光入伍参军,成为出川抗战的一名战士,隶属于国民党军队第40军,出征湖南常德,保卫芷江、衡阳等机场。

  “老人年纪大了,听力和口齿都不太好,反应也比以前慢了许多,很多往事不一定想得起来了。”叶敦序说,大部分抗战老兵都是八九十岁甚至上百岁的老人。“每年老兵的人数都在减少,很多抗战中可歌可泣的往事就要消失在历史中了。

  得知华西都市报记者前来,常紫光虽然不能起身,但他第一时间还是颤颤巍巍地用关节变形的右手行了一个军礼。年逾九旬,军姿未改,当年从军抗战的经历在常紫光身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母亲妹妹被炸死 毅然投笔从戎

  自1938年11月8日日机首次袭扰成都开始,到1944年11月止,在长达6年的时间里,成都所受轰炸至少21次。其中,尤以1939年6月11日、1940年7月24日和1941年7月27日所受的3次轰炸最为惨烈。

  日军对成都的轰炸包括机场、工业基地、平民住房,甚至包括医院、学校乃至教堂。这种对平民无差别的轰炸,在世界战争史上罕有听闻。

  “每次日机来空袭,都给我们平民百姓带来灭顶之灾。街道上啪啪啪关铺板的声音响成一片,娃娃哭,大人叫,大家都拼命往城外跑,整个成都城乱成一团。我的老母亲带着我们兄妹两个躲在桌子底下,动都不敢动。妹妹吓得大哭,老母亲又焦急又害怕,只有说莫哭了,被日本人的飞机听到了不得了。

  1940年,常紫光还在成都曙华中学读高中,日机的一次大轰炸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在那次惨烈的轰炸中,常紫光的母亲与妹妹被日机的炸弹炸死。背负着血海深仇的他,毅然决定投笔从戎。

  也许是心中无法释怀的伤痛,常紫光对母亲与妹妹惨死的往事一句带过,似乎在回避着什么。“家没了,但我没有流泪,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国仇家恨,一定要让日本人血债血偿。”从那一刻起,常紫光一夜长大,从一名学生娃变成了准备浴血沙场的战士。

   衡阳保卫战 空前惨烈的城市战

  1944年6月23日,8年抗战中中日双方伤亡最多、时间最长、空前惨烈的城市保卫战在衡阳拉开序幕。

  在此后的47天时间里,中国军队1.76万多名将士坚守孤城,浴血奋战,击退了日军优势兵力的多次进攻,打破了日军经由衡阳快速南下的企图。日本战史称之为日俄战争以来又一个“旅顺要塞之战”。

  1944年5月27日,日军发起湖南会战。到6月20日,日军基本控制了长沙等地。日军决心按照原定计划,乘中国军队布防不及,以一部突进抢占衡阳,控制这座极其重要的战役枢纽。

  位于衡阳市东郊、湘江东岸八尺岭下的衡阳机场,是粤汉路上最大的军用机场,也是美国空军第14航空队在中国东南地区的重要基地,战略地位极其重要。由于日军此次作战目的之一是破坏中国军队西南的机场体系,而且日军为掩护部队达成打通粤汉南段铁路的目的,必然要夺取更接近战线的机场,所以,衡阳机场成为两军必争之地。

  在兵源不足、装备不全、援军不到、粮弹不继的情况下,中国军队仅凭粗陋野战工事,抗击着日军5个师团及一个独立旅团共11.6万多人的围攻。历时48个昼夜,中方伤亡1.5万多人(其中阵亡7400多人),日军伤亡7万多人(其中被歼4.8万多人),导致日本首相东条英机下台。

  衡阳保卫战,堪称中国守军官兵同仇敌忾、前仆后继、共赴国难的忠勇壮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