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川陕甘区域旅游合作研究

21.08.2015  12:03

  本文基于新常态、“一带一路”及长江经济带建设、“515”战略等宏观背景下,对川陕甘三省八市州区域旅游合作的必要性、可行性、合作模式及对策等方面内容进行了探讨。

  一、区域旅游合作的时代背景及必要性

  1.区域旅游合作的时代背景

  (1)旅游业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增长新引擎。

  《2014年中国旅游产业投资报告》显示:在经济下行压力下,旅游投资增长强劲,2014年中国旅游业直接投资7053亿元,同比增长32%,比中国第三产业投资的增速高出15个百分点,比全国房地产投资增速高出21个百分点,以旅游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将成为新常态下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

  (2)“一带一路”及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实施。

  随着“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长江经济带三大国家战略的实施,沿线区域社会经济将引来大发展,区域旅游合作将进一步加强,川陕甘旅游合作区域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的交接地带,将迎来旅游发展机遇。

  (3)“515”战略实施推动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

  2015年1月15日至16日,2015全国旅游大会在江西南昌召开,大会结束后,“515”成为一个行业热词。未来三年,我国旅游业发展要实施“515战略”,即紧紧围绕“文明、有序、安全、便利、富民强国”5大目标,推出旅游十大行动,开展52项举措。

  推进区域旅游一体化是“515战略”的旅游十大行动之一。行动提出:要突出抓好重点区域规划,国家旅游局将统筹编制一系列跨行政区划的大区域、次区域旅游经济带规划。建设一批跨行政区的重点旅游目的地。创新区域旅游合作机制。

  2.川陕甘区域旅游合作的必要性

  川陕甘结合部虽然旅游资源富集,但因跨省份、跨行政区域以及利益协调机制的阻碍,严重制约着区域旅游业的协同发展,整合川陕甘结合部旅游资源,建立完善旅游合作机制,树立统一的旅游品牌形象,统筹开发重大旅游项目,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优化区域旅游资源配置,提升区域旅游业整体竞争力。

  促进旅游资源的整体开发,有效配置区域旅游资源。川陕甘结合部区域内嘉陵江、蜀道、米仓山等自然人文资源为各市州共有,加强三省八市州旅游合作,有利于全面整合旅游资源,以差异为基础,将相对分散又互为补充的旅游资源联系起来,形成区域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旅游吸引力。

  形成区域整体旅游形象,促进国内外旅游市场的开拓。川陕甘三省八市州相互毗邻,国内外主要客源市场相似,促进区域旅游合作,有利于实现区域旅游市场的互补效应,扩大旅游市场,强化地域分工和地域之间相互依赖关系,改善区域内旅游业分散、独立、各自为战的局面,推进旅游产业扩张和规模经济跨区发展,提升区域旅游业的整体竞争力。

  (2)促进全国旅游扶贫开发示范区建设,受益游客和居民。

  游客出游更加便捷,出游成本降低。通过打破三省八市州间的旅游区域行政壁垒,实现各市州各景点之间畅通无阻的互动,直接受益游客和居民。对游客而言,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既给他们带来了吃住行方面的便利,也可减少因景点“分而治之”造成的重复计费,降低旅游成本。

  促进山区经济发展,助力全国旅游扶贫示范区建设。区域旅游合作,促进了山区旅游开发,改善了居住环境,使当地民俗产品得以增值而增收。各地之间旅游合作,更为当地居民拓展了就业空间,给居民带来实惠。

  (3)营造良好的旅游投资环境,培育市场主体,争取国家政策支持。

  川陕甘三省八市州旅游合作是对“515战略”提出的促进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的积极响应,能够优化区域旅游投资环境,形成旅游投资洼地,吸引国内外旅游战略投资商,发挥旅游业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区域经济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生态文明等方面的作用,同时,能够共同向中央、国家旅游局、省政府争取各项支持政策,通过优势互补与分工合作,发挥区域整体优势,实现区域整体效益最大化。

  二、区域旅游合作模式对比分析

  我们选取了国内外开展区域旅游合作较早且较为成熟的美国洛杉矶地区、欧盟地区、日本关西地区及我国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区域,通过对其发展模式、合作主体、协作手段和适用条件进行比较,为川陕甘区域旅游合作提供借鉴。

国内外主要区域旅游合作模式分析

  可以看出,在区域旅游合作中,政府是主要的推动力量,同时,旅游企业、行业协会也在旅游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区域旅游合作的主要内容包括交通的一体化、区域旅游品牌的共同打造、旅游信息的共享、编制统一的区域旅游规划等方面内容。

  三、川陕甘区域旅游合作的可行性

  川陕甘旅游合作区域包括广元市、巴中市、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绵阳市、南充市、陇南市、汉中市、达州市三省八个市州,区域总面积为205061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298万,合作区域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旅游资源富集,品质高,功能结构好,社会经济基础及旅游业发展迅速,为区域旅游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区位特殊,交通便捷。

  川陕甘旅游合作区域处于大西北与大西南的交汇处,位于大九寨旅游圈东部,是大青海旅游圈与大香格里拉旅游圈的中枢纽带,成都、重庆、西安、兰州四大城市地理中心,区内交通发达,已建成九寨黄龙、阿坝红原、广元盘龙、绵阳南郊、汉中城固、陇南成州、南充高坪、达州河市机场8个主要机场,京昆、兰海、万广、包茂等高速连接全国大中城市,随着西成高铁的全面建设,未来,川陕甘合作体区域将形成兰州—西安、西安—成都、成都—重庆的Z字形对外高铁旅游交通网络,良好的区位交通,能够实现旅游目的地与客源地的有效对接。

  2.旅游资源富集,文化独具魅力。

  合作区域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先秦古栈道、中国蜀道文化、三国历史文化、藏羌民俗文化的核心区域,川陕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红色革命主要战场,自然人文资源富集,有九寨沟、黄龙两处世界自然遗产,蜀道已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国家预备名录,唐家河已入选世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已建成九寨沟景区、黄龙景区、汶川特别旅游区、北川羌城旅游区、阆中古城、剑门蜀道剑门关景区6个国家5A级景区,65个国家4A级景区,国家A级景区达129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5个,国家森林公园25个,国家自然保护区17个,丰富的旅游资源,多元的地域文化,有利于旅游资源的跨区域合作开发。

  3.社会经济基础好,第三产业增速快。

  2014年,区域内各市州地区生产总值(GDP)共6784.33亿元,同比上年,均稳中有进。广元、绵阳、巴中、汉中、达州、阿坝、陇南的GDP增速均超过全国7.4的百分比。以旅游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已成为各市州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

  4.各市州旅游业均呈增速发展态势。

  2010-2014年,各市州旅游收入、人数同比均呈现上升趋势。2014年,八市州旅游总收入达到1285.14亿元,游客接待量为17534.4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及游客接待量平均增速在20%以上,区域良好的旅游产业发展态势为旅游合作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和发展环境。

  四、区域发展目标及合作模式

  1.发展目标

  发挥该区域的交通区位优势,深化改革创新,破除川陕甘区域旅游合作中的行政体制政策障碍,推进旅游公共服务的有机衔接,着力加强区域旅游资源合作开发、旅游产品和线路打造、旅游市场监管等方面深度合作,打造一批跨行政区域旅游区和旅游品牌,促进规划一体化、交通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市场营销一体化、服务体系一体化、旅游管理执法一体化,实现区域旅游无障碍,全面提升区域旅游整体竞争力,带动区域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引领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川陕甘旅游合作区域成为国家级旅游扶贫示范区、国家级低空旅游示范区、国家级自驾游枢纽基地于一体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新兴旅游目的地、全国区域旅游合作创新发展试验区。

  2.合作模式

  以“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社会参与”区域协同开发模式。

  基于川陕甘区域旅游实际,我们认为,应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同时,发挥市场作用,激发企业活力,促进非政府组织、旅游行业协会的广泛参与,形成“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社会参与”的区域协同开发模式,构筑中国西部新兴旅游目的地,树立经济落后地区旅游合作发展的典范。

  (1)政府主导。

  地方政府在川陕甘区域旅游合作中起到主导作用,是推动区域合作的最重要力量,无论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交通建设、旅游市场促销方面的合作,还是旅游信息服务、旅游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

  政府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的从宏观层面通过建立协调管理机构、制定统一规划、区域旅游合作的发展、制定规范标准、促进政策、监督管理及旅游服务的对接、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引导区域旅游合作的开展,为川陕甘区域旅游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竞争秩序和发展环境。

  (2)市场主体

  旅游相关企业、战略投资商是川陕甘区域旅游合作的市场主体,激发旅行社、景区、宾馆、线上线下旅游服务商、大型投资商等旅游企业的活力,促进旅游企业之间跨区域联合,才能形成区域间旅游顺畅、无障碍,保障资金、技术、人才、品牌、服务的一贯性,促进区域旅游产业链的形成,带动旅游经济发展。

  (3)社会参与

  社会参与主要指旅游协会等非政府机构、行业协会的参与,旅游行业协会是政府和旅游企业之间的桥梁,其在川陕甘旅游合作中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可以维护企业利益、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促进区域内旅游信息交流、企业间的合作及旅游人才培养,协调解决直接涉及企业利益的问题。

  五、川陕甘区域旅游合作对策及建议

  1.共筑互联互通、顺畅快捷的区域旅游交通体系。

  构建区域内城市之间快速旅游交通网络。开通旅游直通车,打造区域互联互通的支线机场体系,构建城际高速公路为骨干的公路快速交通体系,共筑嘉陵江水上旅游大通道。

  促进行政边界区域旅游交通互联互通。解决三省八市(州)边界地区县市之间、边界地区景区之间的断头路问题,实现边界地区旅游景区之间连接顺畅、旅游城镇之间道路互联互通,使游客在跨行政区旅游时方便顺畅。

  破除旅游交通行政壁垒,建立统一规范的交通标识引导系统。减少交通关卡,逐步取消区域内干线公路及桥梁收费,相互免办省际旅游交通牌,推出“联动售票、异地换乘”服务,统一区域内各市旅游交通标识系统,各市之间交通要道互设他市旅游景区交通引导牌。

  2.统筹旅游产品开发,打造跨区域精品旅游线路。

  促进旅游资源跨界整合,共同打造区域旅游精品景区。联合开发大九寨藏羌风情旅游带、大蜀道三国文化旅游带、嘉陵江(含白龙江)生态休闲旅游带、大巴山红色文化旅游带、大米仓山国家公园五大精品旅游区。

  构建区域旅游大环线,开发旅游精品线路。联合开发大九寨藏羌民俗风情游、蜀道三国文化体验游、嘉陵江山水休闲游、红色文化修学游、秦巴生态地质奇观游五大精品旅游线路,构筑一条区域旅游精品环线。

  共建108、212中国最美自驾车旅游廊道。依托108、212国道,串联沿线旅游景区,科学合理在沿线布置自驾游服务区及自驾车营地,美化沿线环境,共同打造108、212中国最美自驾车景观廊道。

  3.塑造区域旅游品牌,联合开展市场宣传营销。

  共同塑造区域旅游品牌。区域旅游主题形象,设计区域旅游形象LOGO标识,统一运用于各市州旅游宣传中,塑造区域旅游品牌,提升区域在国内外旅游识别度和影响力。

  互为客源地与目的地,相互推介宣传互为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相互推荐对方旅游产品及线路,实施精品景区客源互送计划;支持区域内其他地市在本地的旅游宣传活动,互相为对方在本地开展宣传营销提供优惠政策,创造便利条件。

  营销一体化,联合开拓国内外市场。建立区域旅游营销联盟,共建区域旅游营销网络,共同推介跨区域精品旅游线路产品,联合开展国内外旅游营销活动,共同编制区域旅游交通地图、自助游手册,共同拓展国际、国内旅游客源市场。

  4.共建旅游信息平台,实现区域旅游信息共享。

  建立区域旅游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区域旅游一体化协作导航式官方旅游信息网站,为游客提供权威准确的旅游信息及相关活动,可通过网上留言、在线问答等方式与官方互动,及时反馈旅游服务满意度,完善旅游产品设计。同时,实现旅游网站的相互链接和互动,共享旅游信息,与旅游企业网站、国家及省上信息化平台链接。

  建立旅游一体化电子商务系统。建立旅游一体化的电子商务系统,尽快实现门票、交通、酒店、旅游线路、旅游特产等旅游商品在线预订、在线支付。

  促进各市州之间旅游信息交流与合作。加强三省八市州之间旅游交流合作,将各自在旅游规划、开发、行业监管、人员培训及其他各种涉及旅游管理和旅游发展的信息进行交流,及时沟通,定期举办经验交流会和人员互访。

  5.加强市场监管,建立旅游联合执法协作机制。

  建立旅游联合执法协作机制。加强旅游行政执法协作,共同协商解决跨区域重大旅游投诉和违法违规行为,联合开展跨区域精品旅游线路产品运营、旅游合同签订、旅游租车包车专项治理,建立旅游团队服务质量、导游违法违规通报制度。

  建立旅游应急管理机制。探索联手处置跨区域重大旅游事件与旅游安全事件等联动应对办法,完善交通异地救援和保险理赔体系,对发生的重大旅游安全事故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援和帮助。探索建立旅游警务合作机制,在治安、交通和打击犯罪等方面联手配合。

  共同建立旅游诚信系统和诚信披露制度。共同建立旅游诚信系统和诚信披露制度,加强合作各市州执法部门和质监部门的执法信息沟通,定期发布旅游警示和不良旅游企业信息。

  6.破除区域旅游行业壁垒,激发企业主体活力。

  成立旅游企业联盟,推进旅游企业跨城市连锁经营。成立跨市州、不同类型市场主体的旅游企业联盟(如旅行社联盟、景区联盟、旅游饭店联盟、旅游投资促进合作联盟、旅游市场营销联盟),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跨城市连锁经营,鼓励引导星级饭店缔结业务合作,推动有实力的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建立跨省市的旅游集团。

  给予旅行社和导游同城待遇。逐步取消区域内旅游地陪制、跨城市旅行社组团及其他旅游壁垒和进入障碍,鼓励符合条件的旅行社在区域内其他城市开办分支机构,各市旅游景区(点)给予区域内其他城市旅行社和导游同城待遇。

  推动旅游企业交流合作。推动区域内旅游景区之间交流,发展较成熟的地区要利用企业化、市场化程度较高、景区管理经验丰富的优势,向发展落后的地区输送人才与管理技术,促进区域内旅游景区整体水平的提高;加强区域内旅行社在规范运营、信息化建设、导游管理等方面的合作交流;积极探索和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汽车异地租赁经营跨地区连锁(联营)企业。

  7.建立区域旅游合作联席会议制度,统一制定旅游规划。

  川陕甘三省八市(州)政府部门及旅游局(委)主要负责人共同建立区域旅游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区域旅游发展的重大事项,协调解决区域旅游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联席会议可实行年度轮办制,各市轮值承办一年度,每年至少召开两次会议。

  共同编制《川陕甘区域旅游发展规划》,以指导合作区域旅游发展,力争2015年启动规划的编制并纳入2016年四川省、陕西省和甘肃省三省及国家重要规划中,取得国家层面和相关省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