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常州整治工程树木死亡率约35%引质疑

13.10.2014  14:35
工人在清理死树。 景观树大批死亡。

  近日,常州市天宁区宗家塘村头临近高架桥的区域出现了大批树木死亡的情况,树种包含香樟、红叶李、栾树等。类似于这样环境整治工程出现树木死亡的情况并不是个例,在南京也曾出现过多起。那么,这样的绿化景观是不是“面子工程”?树木成活率低,又由谁来买单呢?  江南时报记者 李爽

   环境整治工程树木死亡率约35%

  近日,有媒体报道常州市天宁区宗家塘村头临近高架桥的区域出现了大批树木死亡的情况,树种包含香樟、红叶李、栾树等。据知情人士介绍,宗家塘环境整治工程是常州市高架沿线环境整治工程的一部分,年初通过设计后,3月份才正式进入施工阶段。

  5月份,常州市长费高云到宗家塘实地察看时,环境整治工作已经初见成效。一排排树木,很是养眼。当时,不少村民都表示环境整治工作是政府为民办的一件实事。不过,半年未到,如今的高架桥区域许多地方都露出了黄土地,随处可见光秃秃的香樟树和其他树种。

  记者就此事采访了常州市园林绿化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此事是由街道与天宁区具体负责,园林绿化管理局对相关情况并不知晓。不过,负责人说,目前施工单位还未对环境整治项目移交验收,因此,大批树木死亡仍旧由施工单位承担责任。

  按照国家《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树木成活率应在95%以上,项目才可交付验收。同时,负责人表示,即便是项目交付后,由于树木不同于商品房,交付验收后,施工单位还需要对树木进行1至2年的管养。

  据了解,这些树木的死亡很可能是反季节种植所致。宗家塘共种植景观树720棵,死亡约250棵,死亡率约35%。导致树木死亡的原因可能是异地苗源不适应当地气候,也可能是栽种时过了最佳种植时期。不过,也不排除施工单位养护管理没有跟上。

   绿化树大量死亡有人质疑“面子工程

  不论是哪种原因造成大批树木死亡,环境综合整治中出现苗木死亡的案例时常发生。今年9月初,有市民拍到南京建邺区青奥村附近的邺城路、江东南路上,数名工人冒烈日把道路两旁枯死的大树连根挖出,然后截断再装车运走。

  一名现场作业的工人表示,这些树之所以出现枯死情况,主要是因为反季节栽植造成。为了迎接青奥会,相关部门突击栽种了大量树木。对此,河西新城区开发建设指挥部通过官方微博回应说,报道中提到的枯亡苗木共97棵,成活率98.6%,符合国家规定的95%的成活率标准。

  记者了解到,今年5月,河西管委会实施了河西南部道路建设和景观绿化工程。那么,就是为了“面子工程”,相关部门反季节植树,突击栽树?对此,南京园林专家郭宝茹表示,近些年来不少城市植树绿化的时节已渐渐模糊,酷暑盛夏挥汗如雨猛移栽树木的现象屡见不鲜。反季节植树可造成树木大量死亡,加大树木养护成本。

  此外,一些网友也在论坛里发帖表示,绿化树木大量死亡其实就是“面子工程”所致。一种情况是,一些新建项目竣工后,上级领导要来检查,小区里、广场上、公路旁等地光秃秃的不太好看,所以不管季节对不对,赶紧栽点树,好让领导看着舒服,以便赢得领导的肯定与表扬。

  其二,为了应景造势。比如,某地在某个特定的日子要举办一个什么节,有很多宾客前来,需要营造郁郁葱葱的生态景象。于是,赶紧临时抱佛脚,不管是啥季节,突击植树。此外,植树造林能提升城市形象,展示政府工作成果,彰显政绩。

   绿化树缘何成了“摇钱树

  “黑洞”一:报价虚高

  按照合同规定,施工方在工程交付前以及交付后的一段时间内,都要负责树木的养护。一旦出现死亡情况,苗木损失都由施工方买单。但是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施工方在工程报价的时候就已经考虑了苗木成活风险,不会傻到35%死亡树木全部自己买单。

  据业内人士介绍,对于苗木特别是古树名木来说,物价部门无法做到统一定价,树种、树木枝丫枝数、树冠形状、树高等都难以做成统一指标,导致价格随意性很大。“一些绿化工程,成本几千元的苗木,报账时可以是数十万元。”业内人士透露说。

  然而,在南京从事多年园林绿化工作的陈先生则表示,南京的绿化工程利润空间没有外界想象得那么大。从招投标开始,市场竞争就非常激烈。中标后,会有审计一路跟踪项目进展。对于苗木价格,审计部门也会根据政府指导价来审计,并不是施工方想报多少就能报多少的。

   黑洞”二:种植数量远小于报账

  同时,由于栽种手法、自然环境、后期养护等因素,苗木成活率是个未知数。因此,苗木难以像一般物品一样登记入固定资产库,后期补种资金也给腐败留下了滋生空间。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比较廉价的小灌木,实际种植数根本没法量化,种七八千株入账1万株,很难被发现。

  陈先生介绍说,在外地这一方法或许有用,但在南京几乎不可能操作。陈先生说,项目交付验收时,实际种植数和报账差距很大,一般专业人士一眼就能发现。对于灌木这种较为茂密的植物,审计会现场临时抽检密度。

   黑洞”三:工程款大部分用于“回扣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一些城市建设者追求“一日成林”、“一夜成景”,在城市绿化中,大笔挥霍。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坦言,去年接到的一项绿化工程,施工总面积130万平方米,绿化施工总招标金额1.3亿元,设计费每平方米15元,加起来近2000万元。其中很大一部分用在上下打点和给有关部门人员的“回扣”上。

   【建言】

  权力应该

  在“阳光”下运行

  从事园林艺术研究工作的顾琳琳表示,城市绿化之所以充满了腐败和“潜规则”,归根结底是监管出了问题。反季节种植的树木设计图、高于市场价的“天价”树木之所以能通过层层审批,无疑是有人对问题视而不见。

  挡住伸向绿化工程的“黑手”,必须从监管抓起,以阳光直射蒸发黑色利益链。要想避免绿化树变成“摇钱树”,需要政府大力推行信息公开制度,将项目招标、采购监管、工程管理、后期履约等信息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作,最大化压缩权力寻租的空间。

  同时,还可以邀请专家以及独立专业的第三方机构进行测评,让绿化工程中的“潜规则”无所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