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常山、四川古蔺扎实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

28.07.2020  14:21

  扶贫之情 发展之“

  浙川扶贫协作古蔺产业园。(图片由古蔺县东西部扶贫协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

  “离开了家乡,顾不了家人;舍不得家乡,奔不出好汉!”这是居住在川黔交界乌蒙山腹地的泸州古蔺县流传的一句话。

  古蔺县居住着汉、苗、彝、回等13个民族,是集“老少边山穷”于一身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当地产业基础薄弱,农耕生产和外出务工,是这里的贫困家庭主要的收入渠道。

  2018年,相距千里的浙江省常山县与四川省古蔺县因东西部扶贫协作而结缘。在“常山所能、古蔺所需”的协作原则下,常山在古蔺深入推进帮扶工作,不仅让当地贫困群众改善了生活,也让“外出务工族”在家门口成了“稳定上班族”,加快推动古蔺脱贫摘帽步伐。

  产业新转型:“荒山”变“金山

  眼下,正值葡萄成熟的时节,古蔺县大村镇高山村的千亩葡萄种植基地迎来了采摘期,一串串葡萄挂满藤架,十分喜人。

  趁着天气凉爽,葡萄园负责人张晋渝一早就带着工人们修剪枝叶,为即将到来的开园日做足准备。

  说起葡萄园的建设,张晋渝满是感激:“园区面积大,资金投入也大,多亏有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生产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起来,对游客采摘和葡萄运输都产生很大影响!

  2018年,张晋渝所在的公司在高山村流转800亩土地,走上规模化种植葡萄之路。作为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之一,常山县出资300万元用于园区生产设施、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物资采购等。如今,在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的支持下,景区步游道,景观隧道,葡萄酒加工、储藏及体验展示车间,综合休闲接待中心等设施一应俱全。

  “去年试挂果,今年首次投产。”基地葡萄还未成熟时,张晋渝就接到了来自重庆、贵州等地的订购电话,“今年预计产值在80万元左右。

  与此同时,公司通过土地流转、吸纳就业、固定分红等形式,已带动贫困户169户690人增收脱贫。

  看着葡萄园里工人忙碌、葡萄架上硕果累累,整个园区道路平整、管理规范,高山村第一书记胡主飞感触颇深:“感谢常山县的大力支持,让以前的撂荒地,变成了现在的产业园!

  “荒山”变“金山”,不只是在大村镇。依托古蔺县特色农业基础,两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积极“嫁接”适合产业,推进串点连线成片,扶持发展有龙头企业带动、有村资公司或专合社参与、有利益联结机制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高效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

  截至2019年底,常山县共投入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6770万元,在古蔺县东新镇、丹桂镇、马嘶乡等乡镇实施帮扶项目25个,惠及2.4万余名贫困人口。2020年,还将投入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4210万元,实施帮扶项目10个。

  古蔺县大村镇东西部扶贫协作猕猴桃产业园。(图片由古蔺县东西部扶贫协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

  就业新出路:“农民”变“工人

  “最近订单多,来厂里应聘的人也多!”7月20日,位于浙川扶贫协作古蔺产业园的森巴斯服装公司,车间内一派繁忙景象。公司负责人杜定义说,自今年3月服装公司正式投产后,已吸纳167人就业。

  为更好解决以平台接产业、以产业带就业的问题,2018年,常山县以古蔺县扶贫产业集中发展区为依托,投入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5445万元,建设浙川扶贫协作古蔺产业园,由政府提供场地,企业负责运营,创办扶贫车间,为贫困人员就业创造平台。产业园规划占地640亩,可容纳20家企业入驻,提供1万个就业岗位。目前,一期项目已吸纳务工就业1100人,其中贫困人口520人。

  扶贫车间既集中入驻,又多点开花。在离浙川扶贫协作产业园仅10分钟车程的金兰街道王堂村聚居点,村内道路干净平坦,沿途绿植郁葱,房前屋后整洁有序。走进聚居点,机器运作的“嗒嗒”声不绝于耳……

  “大家在家门口上班挣钱,这是我们想要的幸福生活!”看着眼前干净整洁的村落,王堂村党支部书记张光其高兴地说。

  据了解,王堂村聚居点于2017年建成使用,为让贫困群众更快甩掉“穷帽”,实现“家门口”就业,2019年,王堂村总投资380万元,其中获得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100万元,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聚居点扶贫车间建设项目,项目建成后,成功吸引古蔺县博鸿鞋业有限公司入驻并开办扶贫车间。

  企业的入驻不仅带来了100余个就业岗位,还通过缴纳租金,作为聚居点物业管理费用以及其他公益事业使用资金。“有了这笔收入,小区卫生有了很大改善,村民们也自觉爱护环境卫生,每家每户都收拾得干干净净的。”张光其说。

  放眼全县,自2018年开展结对帮扶以来,常山县依托扶贫车间建设,帮助古蔺贫困群众就近就业,实现群众增收、产业增效、脱贫增速。

  “两年时间,我们将县级扶贫车间模式向基层延伸,在古蔺县全面推广。”挂职古蔺县委常委、副县长的常山干部姜苏州介绍说,通过东西部扶贫协作,目前,古蔺县已建成扶贫车间30个,吸纳务工就业3277人,其中贫困人口1188人,人均每月增收2000元。

  浙川扶贫协作古蔺产业园扶贫车间吸纳贫困群众就业。(图片由古蔺县东西部扶贫协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

  播种新希望:“恩人”变“亲人

  “我的猴头菇种得好,全靠黄教授的帮助。”如今,古蔺县黄荆镇田坝村猴头菇种植大户王静,时常念叨起帮助自己的“恩人”黄教授。

  王静口中的黄教授,是浙江省食用菌种植专家黄良水。为有效发挥古蔺县资源优势,帮助提升农技推广和服务水平,2018年9月,常山县选派黄良水来到古蔺县,为当地菇农提供技术指导。

  刚到古蔺县,黄良水就接到了王静的求助电话。由于第一次种植没有经验,王静第一季的两万多袋猴头菇中,有不少是畸形菇,令她十分焦急。后来,在黄良水的帮助下,王静找到原因,改进技术,出菇率大幅提升。

  在黄良水的建议下,王静还将猴头菇与古蔺面条结合起来,研制出猴头菇面,推向市场。“面不断,亲情不断。”王静说,她希望常山县与古蔺县的情谊能一直保持下去。

  在派驻古蔺期间,黄良水常常独自一人到各乡镇为菇农们解决菌菇种植上的各种“疑难杂症”,以召开培训会、建立专家工作站、实行师徒结对等方式送去致富“秘籍”,并通过实地指导、技术服务、提供市场信息等方式,帮助创建食用菌育种、羊肚菌、香菇等种植基地3万平方米,年产值达1000万元,100余名贫困人口实现就近就业增收。

  黄良水只是常山众多扶贫干部中的一员。自常山、古蔺开展对口扶贫协作以来,类似的帮扶项目还有很多。截至2019年底,常山县已选派2名党政干部和29名专业技术人员赴古蔺县挂职交流,在产业开发、人才培养、医教提升、劳务输出等多领域进行合作帮扶,为古蔺引进类风湿治疗等7项新技术。与此同时,古蔺县也选派3名党政干部和18名专技人才赴常山交流学习。

  2020年,常山县新增选派专技人才13人到古蔺挂职交流,同时针对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人才需求,组织干部和人才培训班3期、培训230人,让人才源源不断走向古蔺,为山区带去发展新动力、新希望,助力古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奋斗目标。(袁爱平)

责任编辑:李婷玉 分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