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厅定点帮扶雷波县马湖乡两个彝族村 铺就一条持续发展的致富路

10.02.2018  18:04

2月7日,雷波县马湖乡唐家山村,风雪中,管理员吉模吕且拉开偌大鸡棚的门,村上合作社养殖的农凤鸡活蹦乱跳地扑腾起来。

教育厅派驻唐家山村的第一书记唐晓辉兴奋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开年后,天气渐暖,合作社的2000只鸡,按照每天1000个鸡蛋的出蛋量,每个鸡蛋1.5元,一天的收入就是1500元。保守估计算,一年下来,唐家山全体彝族村民就可分享45万元的红利。……自2015年省教育厅定点帮扶雷波县马湖乡大杉坪村和唐家山村以来,捐资捐物,派遣精兵强将驻村帮扶,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建校兴学,助力彝族同胞快速脱贫,致富奔小康。

6个月走了不少于500公里路,只为村民过上好日子

大杉坪村和唐家山村是两个彝族村,村民源自外乡搬迁而来的生态移民。山高地偏,交通不便,产业结构单一,制约着两村的发展。

2015年,省教育厅成为雷波县马湖乡对口帮扶脱贫单位。两年来,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等领导多次深入雷波县马湖乡,调研指导脱贫攻坚工作。

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的陈立兵、刘传星,省教育厅高教处唐晓辉先后被派驻到大杉坪村和唐家山村担任第一书记。

来马湖的路上,唐晓辉觉得前方困难重重。可一进村,他看到淳朴的彝家孩子,接触到的彝族同胞有情义,知恩情。

我一下有了劲,决定要为村里干实事,让彝族同胞过上好日子,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唐晓辉说。

从大杉坪村到唐家山村后,乡上到村上的路尚未硬化,去村里工作只能步行。一周来回三四趟,不少于15公里,去年4—10月,唐晓辉总共步行了不少于500公里的山路。

在省教育厅的协调和帮助下,大杉坪村和唐家山村先后筹措资金300万元修建一所包含幼儿园和小学1-3年级的小学,改善马湖中心校办学条件;协调四川农业大学等院校建立200亩核心示范区,发展牛羊养殖、莼菜和经果林种植产业;发动“为彝乡捐献冬衣、图书的爱心活动”,倡议省内高校购买雷波农产品,编制产业和特色旅游相融合的规划。……

铺就多条产业路,彝族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

村里蔬菜基地种植了260亩生态莼菜,成了村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杉坪村村支部书记马黑尔布介绍,过去村民靠种玉米、土豆,养羊等过活,基本只能糊口。

雷波县马湖莼菜是中国传统名贵、药食兼用植物,在我国的天然产区只有杭州的西湖、四川雷波、重庆石柱、湖北利川4个地方。

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滋养着马湖人,但是,要想利用好大自然的馈赠,以此脱贫致富,还必须过好技术关。

搬迁至此的彝族乡民从过去农场那里接过部分莼菜水田,却因为缺乏经验,从2013年开始,莼菜叶大面积腐烂。望着水田,村民一筹莫展。

在省教育厅的协调下,四川农业大学对口支援马湖乡,充分发挥教育系统的科研技术优势。川农大蔬菜种植专家郑阳霞及其专家团队成功帮助乡民找准病因,并且采取从异地引进种苗策略,在雷波县建立了苗圃基地。农户们以后便可实现本地换种苗的目的,不用辛苦地往省外跑了。

通过驻村第一书记与村民的共同努力,马湖莼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办了起来,莼菜亩产可达400公斤,每亩产值达10000元以上。为解决销路,在省教育厅协调和倡议下,马湖莼菜直供一些高校食堂。

随后,雷波县投入50万元,进一步推动合作社发展,采用量化股权的方式,唐家山村和大杉坪村村民直接从合作社分享股权红利。

唐晓辉又盘算着如何利用村里的高山环境,种植反季节生态蔬菜。他成功争取来省与州一些部门、大型企业一大笔基金,加上村上的发展基金,100亩高山蔬菜基地的规划在他脑海中逐渐清晰起来。

利用高山生态环境,两个彝族村还规划种植经济效益高的石竹。

有了经验和信心的马湖人,招商引资,又买了鸡苗,探索电商模式,规划数百亩脆红李,钱袋子也逐渐鼓起来。

有山有水,村里往后的重点还是得发展旅游业。”唐晓辉介绍,2017年,已经做了旅游规划,2017—2020年要逐步落实43个项目,实现村上基础建设、产业发展、户外探险、彝族文化、人才能力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

培养一支撤不走的队伍,确保脱贫不返贫

到宜宾学习后,大杉坪村会计吉根拉红和村支书马黑尔布开了眼界,也更加有了信心。

那边的乡村发展也在不断探索多种经营。感受特别深的是,他们成功引进企业,我们一定要借鉴这一经验。”吉根拉红说,除了实地考察,还有课堂上的农业政策及农村工作经验分享。

吉根拉红口中的“课堂”,指的是到宜宾职业技术学院专题学习。1月21—27日,第一批马湖乡3个村的10名村干部被派到宜宾学习,后续还将有4批村民前往学院接受培训。

省委书记王东明明确提出‘驻村人员撤走后,乡村怎么办’这一问题,所以,趁驻村时就要帮助当地培养一支撤不走的队伍。”唐晓辉说,专门的学习和完善的激励机制是关键。

2017年6月28日,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朱世宏到马湖乡唐家山村为全体党员、村组干部、建档立卡贫困户等讲党课,宣讲省十一次党代会精神。

经驻村第一书记的反映,省教育厅统一协调,四川农大与马湖乡共同开展党建工作,提供经费,实行校地支部互联共建,学习共同组织,活动共同开展,作用共同发挥,提高村干部和党员思想认识水平;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分批为马湖乡培养村级人才。

吃住免费,还有专家授课,吉根拉红说,学习归来,不能照搬,要因地制宜,要去做老百姓的工作,把更多的土地流转出来发展集体产业。

记者从唐晓辉处了解到,去年底,唐家山村已经脱贫,但抛开捐助和扶持,完全靠村民自己凝聚能力,还需要一段时间。

不过,彝族同胞不甘落后,奋发自强的干劲和精神,让唐晓辉拂去了大半的忧虑。

前不久,唐晓辉争取到18万元资金,修建由乡到村的快捷人行石梯道路,稍加动员,唐家山村有劳动能力的人便全员参与。仅一个月时间,就在严冬将2 .5公里路修到仅余两三百米,既节约了资金,村民也得了实惠。

这真是莫大的鼓舞和希望!”唐晓辉高兴地说,通过评选先进户和先进个人,奖励和资助村上大中小学生,成功激发了村民斗志。

今年,他又成功“”来15万元捐资,计划让每家每户养殖农凤鸡,调动村民参与热情;鼓励村民到蔬菜基地打工,分享土地红利之外增加收入;竞聘进入合作社管理层等。

从四川省彝文学校毕业后,吉模吕且回村当起了村上幼儿园的辅导员。村上成立养鸡合作社后,有文化的他又成了专业管理员。

山的对岸,吉根拉红管理着大杉坪村的鸡场。更多的吉模吕且与吉根拉红正在涌现。

(何文鑫 鲁磊)


(微信扫描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