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落实脱贫致富才不落空

24.12.2015  11:05

 

        □王官伦 记者 刘鑫
    “以前从老家走路到场镇赶个场,起码要两三个小时,卖点儿土豆红苕那就要从早背到黑,才挣得到几十百来元。现在住在新村安置点,走路赶场10分钟,你说方便不方便。”12月18日,冬日暖阳照耀下的北川羌族自治县开坪乡凤阳村集中安置点,村民许久昌乐呵呵地告诉记者。
    说起凤阳村,在北川可是有名的贫困村,自然条件恶劣等因素暂且不提,光是全村77户人就有19户贫困户这一点,就让人揪心。如今,在省政府办公厅、国土资源厅、农业厅等多个单位的共同联系帮扶下,凤阳村基建配套稳步推进,致富产业破土而出,凤阳村民的日子过得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帮实发展基础
    许久昌是凤阳村四组村民,以前住得远,用当地话来形容就是“掉野”。如今,行走在凤阳村,一条条新建的水泥路在山间盘旋,一幢幢居民新居立面崭新,成为乡村的一道靓丽风景。按照省政府办公厅等部门的“统一规划集中安置”等要求,许久昌等19户居住“掉野”以及房屋存在安全隐患的贫困户,其中有13户住进了安置点,且每户贫困户可享受4万元建房补助。“以前谁敢想,这么大的好房子,水泥路还直接修到家门口。”看着自家安置点漂亮的大房子,许久昌脸上挂满了笑容,“今后娃娃到场镇上读书,也方便多了!
    不仅要建好安置点,更要积极推进“户户通”公路建设等基建配套项目,这是省政府办公厅从当地群众需要的角度来制定开展的帮扶计划。截至目前,已完成13.8公里泥碎路建设并同步启动道路硬化。同时,新建蓄水池11口,农村电网升级改造以及电信网络入户已开始实施,有线电视入户工作除安置点以外均已到户;文化广场、文化活动室、村卫生室已正式选址;全村77户农房的“五改三建”和风貌改造全面启动,动员群众改造危房24户、拆除危旧房14户。
扶实致富产业
    打好基础,更要有致富产业才行,不然帮扶脱贫就是“空有其表”。
    在凤阳村贫困户黄安育家,记者一进家门,就看见一大群土鸡向主人黄安育扑腾过来,一旁的妻子罗教英忙着将鸡食撒向鸡群……一阵忙活后,黄安育两口子坐在角落的小板凳上休息,脸上写满了喜悦之情。
    黄安育的家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损毁严重,重建之后又遭遇“7·9”洪灾,再度损毁。一家5口,老母亲体弱多病,两个孩子都在上学,家庭负担重,他家成了当地的贫困户。
    为了帮扶黄安育这样的贫困户,凤阳村成立了扶贫互助社,并由省政府办公厅投入互助资金30万元,用于支持贫困户发展种养经济。目前该社拥有社员66户、互助资金32.46万元(其中社员入股2.46万元),已有40户社员领取了用于生产发展需要的互助资金15.7万元。
    “这批200多只土鸡苗就是向‘扶贫互助社’贷款买的。有了政府的帮扶,脱贫致富不是句空话。”黄安育对于今后的生活充满了信心。
    不仅如此,凤阳村还积极加强与专业种养合作社的对接合作,以“北川民涅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北川云辉土鸡养殖合作社”等为平台,采取农户出租土地、就近务工、20%利润回报、贫困户额外再增加5%补助和利润回报的四种途径拓展农民收入。目前,全村种植羊肚菌150亩,投产后人均可增加收入2000元;土鸡养殖场已开工建设,建成后可实现年出栏10000只,示范带动40户群众养殖土鸡20000只;土蜜蜂养殖全村共规划60户500群;核桃种植全村规划144亩;平整土地40亩,用于种植大棚蔬菜。
    该村今年底即可实现年度投资占规划总投资、财政补助占财政规划总投入 “双过半”目标,努力实现2016年全村19户贫困户全部提前脱贫,2017年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9000元以上,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