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小微企业 金融改革的泉州探索

10.02.2014  11:49
核心提示:《福建省泉州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经国务院批准出台一年来,这场牵动各方的改革,正在让地方政府、金融

 

      《福建省泉州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经国务院批准出台一年来,这场牵动各方的改革,正在让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和大多数企业成为受益者——

      泉州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综合改革的主要目标是——

      ◎基本形成与泉州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分层有序的金融组织体系

      ◎基本建成主体多元、充满活力的金融市场体系

      ◎建立完善形式多样、功能完备的金融产品创新体系

      ◎着力拓宽资金投入实体经济渠道

      ◎着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着力支持薄弱领域发展

      ◎促进泉州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

      服务实体经济

      服务实体经济是泉州改革中最重要的关键词。金改一年,政府和金融机构推出的所有举措无不以此为落脚点。

      金改一年,泉州市整合过去分散在发改、经贸、科技、财政等部门的地方金融工作职能,成立了泉州金融工作局,专责地方金融改革和管理服务,政府有了地方金融延伸服务的抓手。

      泉州市出台了多项配套性政策和文件,把国务院批准出台的《总体方案》进一步细化、实化、具体化,形成符合泉州实际的改革创新举措。相继制定了《泉州市金融业发展规划》、《鼓励金融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多个政策和文件。

      金改一年,泉州市规划建设了金融信息服务平台,初步构建起集金融信息采集与发布、企业信息交换与共享、银企交易在线对接等功能于一体的系统平台,泉州金融服务网也已建成投用。

      金改一年,泉州市服务实体经济的金融市场多元化竞争格局初步形成,金融资源开始向实体企业聚集。多家商业银行升格为总行直管分行或设立社区银行,一批新的基层网点和村镇银行开始扎根和延伸。全市银行业各类信贷资金投入总量超过6600亿元,新增近1000亿元;小微企业信贷覆盖面由金改前的15%扩大到25%;设立1亿元的市级中小企业直接债务融资发展基金;全市37家融资性担保公司已累计为1737家企业提供了98.35亿元的担保资金。

      金改一年,泉州市依法依规管理金融行业,加快完善金融法制环境,严厉打击高利贷、非法集资、地下钱庄等非法金融活动,保障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确保金改的可持续推进并取得预期效果。

      ★着力点

      帮扶小微企业

      泉州金改的根本目的是形成与生态经济相适应的金融支撑,基本要求是促进金融资源集聚和金融服务创新,核心环节是构筑有利于金融业充分竞争的环境和机制。泉州金改从顶端设计,从基础做起。泉州市金融工作局局长李清景说,泉州金改的着力点在小微企业,着重点在小微企业,突破口也在小微企业。可以说,破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就牵住了金改的牛鼻子。

      “泉州银行业作为金改的最主要参与者与推动者,通过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泉州银监分局局长汪其臻说。到2013年11月末,全市银行业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58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5%,高于各项贷款增幅5.4个百分点;全市小微企业信贷覆盖率提高到25%,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小微企业授信户数7.91万户,比年初增加1.31万户,实现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增户扩面。

      南安市水头镇是全国最大的石材集散地,这里集中了1500多家石材企业。2012年,民生银行的“石材产业金融事业部”在这里挂牌成立。亿顺石材公司总经理陈秉强2012年从这里贷到50万元,2013年又贷到250万元。民生银行石材产业金融事业部总裁兼民生银行泉州分行负责人许宏图对记者说,民生银行在泉州的特色和重点在于发展小微金融和产业金融。目前全分行60%的员工在服务小微企业,小微信贷客户达到1.2万家,是2008年的30倍。

      如果说民生银行泉州分行是重实体,重实效,那么泉州股权投融资服务中心则是以创新取胜。这个中心的功能和定位是通过构建“股权投资机构培育、专业中介机构聚集、企业股权投融资服务”3个平台,实现“资本要素资源聚集、企业股权投融资服务、上市企业培育孵化”3项功能。中心成立一年来,已经引进各类投资及管理机构和中介服务机构30家,为全市25家企业引进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资金3.12亿元。

      创新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是泉州金改的另一亮点。为破解以往小微企业“先还后贷”难题,2013年初,泉州银监分局开展小微企业还款创新试点,泉州银行4月份推出的“无间贷”还款方式,既减少了企业续贷的手续和时间,也化解了银行的信贷风险。至今已累计办理“无间贷”业务226笔,贷款金额4.61亿元,为158户企业节省资金695万元。同时,泉州银行以行业或产业集群为小微金融精细化管理单元,针对布料、石材、水暖、鞋材等几大专业市场,制定了相应特色专属营销服务方案,形成“一市场、一方案、一办法”的整套专业市场小微企业融资服务模式;通过首创“公会+企业+银行”的布料商户联保贷款模式,实现“银—企—商圈”三方共赢并衍生出“互助基金担保融资”模式,为小微企业开辟了新的融资方式。

      ★补短板

      强化涉农金融

      对大多数农村居民和涉农企业来说,金融网点少和金融手段少是制约农村金融服务的主要瓶颈。

      福建省农信联社泉州办事处主任陈金德介绍说,去年以来,泉州农信系统进一步加快了农村网点建设步伐,在泉州的边、远、偏地区,农民正在看到农村金融机构越来越多的身影。目前泉州全市营业网点达到437个,占全市银行业机构的2/5强,也是泉州当地网点最多、覆盖面最广的银行业机构。

      与此同时,普及农村电子金融服务的步伐也在加快。全市已布设ATM/CRS机具1048台,自助终端407台,自助机具覆盖率达到331.43%,分布于广大农村的小额支付便民点达到1918个,安装“福农通”2.1万部。金融服务站、金融便利店以及弹性错时服务模式等也成为服务农村地区的新型金融业态。这些具体有效的金融服务手段,使大多数农户足不出户就能够完成金融交易。到2013年底,泉州农信系统用户的电子交易替代率达到83.52%,这个数字已经与城市居民相差无几。

      金改一年,啼声初试。泉州市的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都倾注了大量的热情和智慧,也收获了喜悦和成果。泉州市市长郑新聪说,金改只是迈出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泉州市将从进一步做优政策、做大规模、创新产品和优化环境等方面,围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突破金改关键环节,建立健全金改支撑体系,促进优质金融资源集聚,推动金融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更多更好的实效。

      纪志宏(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

      尊重市场的选择

      当前推进金融改革,主要有两大策略。一种是涉及全局性的金融改革,这种主要通过宏观层面上总揽全局的顶层制度设计,进行自上而下的统一部署。还有一种是具有专项性质、以试验区形式推进的区域金融改革,泉州金融改革试验区就是一个例子。后者是采取“先试点、再总结、后推广”的模式,尊重“自下而上”的市场选择,泉州在这方面的探索应力争成为全国的典范。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就是要把资源配置到最有效的领域和产出较好的部门。中小企业现在普遍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资本性的融资缺口,这主要受自身规模和效益的影响,中小企业很难进入资本市场筹集资金;另一个是债务性的融资缺口,没有足够的抵押物和适宜担保,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难度很大。针对这些问题,应该有效地把金融资源投入到中小企业中。同时,区域性金融政策实施应当依据改革进展情况及时纠偏,有效预防区域性金融改革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

      汪路(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副主任):

      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

      泉州金改的主题是明确的。泉州金改把信用体系建设作为一项基础设施建设,具有重要和积极的意义。征信体系建设从行业来说,只是信息中介服务,在交易层面是很小的,但它是金融乃至市场经济的基础措施。

      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信用体系建设的经验表明,它需要政府的协调推动,适时引入市场机制并规范政策、立法、监管等问题。对泉州而言,做好征信体系,一要建好征信的服务体系,这个是主体;二要规范监管体系并做好信息的采集和使用。

      陈金龙(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

      让更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

      泉州民间资本很丰富,但是需要钱的小微企业没有钱,金融机构和民间资金又不愿意给小微企业,因为风险太大。所以金改关键的一点就是要解决资金如何能够向小微企业流动。要突破现有机制体制进行金融创新,做到既能保障资金提供者的利益,又能使资金使用者便宜便捷拿到资金。未来泉州金改要探索包括中小企业债券等金融创新产品,让更多的民间资金直接进入实体经济通道。泉州金改是在传统产业转型过程中由政府主导的“预防式”为主的金融改革,在民间信用尚未被破坏的前提下,相对容易取得成效;而在民间信用遭到破坏后,“应景式”的温州金改则难以在短期内取得进展。

      泉州金改的成效,要有一个比较长的观察周期,未来还应在金融创新上做更多探索,让更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

      郭田勇(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

      降低金融机构准入门槛

      泉州金改有很明确的特色。中国企业出现融资难、贵的问题,并非资金量不足,而是资金转换环境出了问题:宏观政策上金融业门槛过高,金融体制服务、创新能力跟不上。在金融改革试验上,首先应当从国家政策上降低金融业准入门槛。其次在征信体系建设上引入市场竞争,健全社会法律体系建设。根据泉州地理位置和特色,还可在金改中做新尝试,如给予“一行三会”相关优惠政策,吸引台资商业银行来泉州设立分支机构,形成改革亮点。

      我国金融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还有一定距离,未来应该进一步降低金融机构准入门槛,大力引进民间资本,推动利率、汇率市场化,在金融创新和风险监管上保持平衡,在风险可控制范围内推动金融的大发展。

      陈鸿桥(深圳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

      打造地方金融创新体系

      泉州金改要在抓住泉州重点、特色上做文章。要善用现有的金融资源,并加以整合和组织,引入金融资源服务实体经济。要打造地方金融创新体系,发展适合地方经济转型和经济特色的新金融。

      在产品体系方面,建议泉州每年做金融产品创新的评选,积极创新引入全国好的金融产品。在金融服务体系方面,建议引进市场化机构去创建新的金融机构。泉州创新招商引资的方式和手段,譬如把优秀的中小企业信息收集起来,通过各种渠道发布到全国,使得中小企业和现代金融组织的信息对称,譬如发行中小企业债券,通过这一系列平台、产品、组织、工具的配合,打造完整的服务实体经济的金融体系。

      引得活水 润泽百业

      北 方

      金改正成为推动泉州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的发动机和助推剂。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的积极性得到释放,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步伐正在加快,小微企业也从改革中尝到了甜头。

      自2012年12月获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以来,泉州市围绕建设“改革创新示范区”主题,拓宽金融改革创新的广度和深度,以破解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难题为突破口,以打开金融资本进入实体经济和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两个通道”为抓手,在一系列政策推动下,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的积极性得到释放,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步伐正在加快,小微企业也从改革中尝到了甜头。

      作为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民营经济聚集区,实体经济始终是泉州市最重要和最活跃的经济细胞。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泉州市已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05枚,上市企业82家,销售额超1500亿元企业3个、超500亿元3个。

      在实体经济平稳发展的另一面,泉州也与全国其他地区一样遇到了实体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一边是少数大企业、优质企业被银行追着放贷,另一边却是数量众多的中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难以满足。泉州市统计显示,只有约25%的小微企业有过银行贷款经历。

      国务院出台的《总体方案》为从源头上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打开了政策之门。金改方案在建设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规范民间融资、发展地方金融机构、推动两岸金融合作、优化金融发展环境方面都有较大的突破或预留了一定空间。泉州市希望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形成与泉州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分层有序的金融组织体系,基本建成主体多元、充满活力的金融市场体系,基本建立形式多样、功能完备的金融产品创新体系。

      红利开闸百业兴。一年来的实践表明,金改正在成为推动泉州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的发动机和助推剂。随着政府一项项先行先试的政策出台,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扶持小微企业的创新产品不断出现,完善的信用担保机制不断健全,小微企业贷款手续进一步简化。截至2013年11月末,泉州市银行业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58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5%,高于各项贷款增幅5.4个百分点,小微企业授信户数达到7.91万户,比年初增加1.31万户。与此相对应的是,至12月底,全市银行业机构不良贷款率仅为0.57%,是全省不良贷款率最低的地区之一。

      与其他的地方性金改一样,泉州需要面对既有金融体制框架下的许多限制,地方政府希望中央在顶层设计上能有特别的眷顾,也要积极发挥当地的智慧,在可操作的范围内局部动动手术。随着改革的深入,政府和金融机构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局部突破的不易和局限,企业则希望改革的步子更快一些,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解决得更彻底一些。泉州需要解决的是两个问题,一是金融总量要上去,一是解决结构失衡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