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领乡亲念好“致富经”

11.04.2014  17:43
    “10米宽,4.8公里,从成南高速公路大通出口直抵赵子河水库,这将是我们大通镇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举措。”4月2日,南充市嘉陵区大通镇党委书记曾夏国刚参加完这条“旅游大道”的招投标,就向记者讲述大通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曾经出了名的“穷乡僻壤”在短短几年间转变为拥有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样板乡镇。曾夏国扎根基层,勤政务实,用智慧和汗水,在这片土地上描绘着新的绚丽画卷。 “摘不下贫困镇的帽子,就摘下我这顶书记帽子!”     如今的大通镇是远近闻名的富裕镇,但8年前,大通镇的通村道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很多农田水利年久失修,良田荒芜;乡镇干部作风散漫,“走读”现象严重。     尽管距南充城区仅20公里,高速和铁路横贯境内,占据交通和区位优势,但大通镇“贫困乡镇”的帽子却戴了10年。曾夏国到大通镇任党委书记后,立即深入农户调研,找镇村干部座谈,分析贫困原因,找致富路径。在全镇干部群众大会上,他庄严宣誓:“摘不下贫困镇的帽子,就摘下我头上这顶书记帽子!”     大通镇群众有柑橘种植和生猪养殖的传统,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后,曾夏国和镇党委一班人引导群众把生猪、柑橘、蔬菜作为长效增收的产业来抓。在他看来,发展现代农业不能一家一户搞单干,必须形成规模效应,必须招引业主成立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民增收。为此,曾夏国发动干部群众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引进业主。 “只要群众富了,再多的辛苦都值得”     为更好地留住业主,大通镇为每位业主配备项目秘书,参与项目规划,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各种支农、惠农配套政策,帮助解决业主的后顾之忧。依托产业优势,大通镇大力推广“业主+专合组织+农户”机制,推行农户以土地入股保底分红,通过“承租返包”方式获取经营利润。     截至去年底,全镇共栽优质柑橘1.5万亩,建万头标准化生猪养殖小区3个,发展大棚蔬菜基地1000亩、高标准粮油示范基地2000亩;培育生猪养殖大户200户,年出栏生猪10万头;培育农民专合组织22个,吸纳3000多户农民参与现代农业基地建设。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8000元。“大通的发展目标是在巩固现有产业发展成果基础上,建设产业发展大镇、乡村旅游重镇和商贸特色小镇,到2015年实现人均纯收入1万元。”曾夏国继续盘算着“致富经”。     每当看到漫山遍野的蔬果飘香,曾夏国总是充满欣慰;每当看到老百姓质朴的微笑,曾夏国总是幸福满满。他说:“只要群众富了,再多的辛苦都值得!” 短评 实干带来满足 □庞莹     建起新村,带富群众,曾夏国的诀窍只有两个字——实干。     带领乡亲开展新农村建设,从农房风貌整治到新村产业择选……记不清曾夏国有多少个日子天不亮下村,摸黑才回家。正是这种扎根基层、务实肯干的精神,助曾夏国兑现了“群众不富誓不休”的铮铮誓言。     前行有声,岁月无言。在曾夏国眼里,这一切都是他应该做的,他很满足。他的满足来自于老百姓质朴的微笑,来自于漫山飘香的花果。欲问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风雨潇潇。曾夏国用实干诠释了一个基层党员干部的本色,并使之成为一种理念、一种动力、一种追求,融入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