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四川师范大学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让学生跑出成才“加速度”

12.01.2016  18:55
四川师范大学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让学生跑出成才“加速度”—— “创新达人”成为“新学霸”

  在四川师范大学,一群“新学霸”正在崛起,他们不仅专业知识过硬,还能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攻克技术难关,开发出校园门禁系统等应用型产品,有的甚至获得国家专利,也有学生开超市、开门店、注册公司,成为“创业达人”。

  他们运用知识服务生活,尝到了知识带来价值,知识改变生活的“甜头”,也在激烈就业环境中脱颖而出,实现职业方向与人生价值的统一。

  有了创新经历,学生成为职场“香饽饽”

  走到计算机科学学院停车场,老师们出入的车辆无需停车刷卡,门禁系统会自动识别,主动放行。“老师们只要拿上一张特制出入卡,在手机上下载一个APP,车辆通过门禁时,门禁抬杆就会自动识别提前升降。” 该门禁管理系统的设计者、四川师范大学计科院学生李政说,就像给车辆装上了“ETC”,大大提高了进出效率。

  李政的这套系统采用了嵌入式系统移植、RFID、TCP 通信、多终端多平台等开发技术,将书本中的“嵌入式”知识成功地应用到了门禁系统中,这个写入了他的毕业设计的作品,让李政早早地就找到了心仪的工作,在同学们羡慕的眼光中早早地到了深圳一家公司。

  以李政为代表,学校各个学院都活跃着这样一群理论和实操都在行的“新学霸”。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老师麦文带领的机器人创新团队,开发出了智能家居控制系统、教育机器人、通信侦察接收机等多个具有实用价值的作品,其中2项已申请发明专利,2项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

  “这批学生今后是不发愁找工作的。”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李焕洲说,他自己带的学生,即便是本科生,在学校科研团队中“打磨”几年,参与了一些应用项目,有了开发产品的过硬技术,在就业“双选”中都占有很大优势。

  李焕洲每年都会吸纳一些优秀学生进入学校网络与通信技术研究所和“四川师范大学信息安全协会”,参加国内各种比赛时学生表现优异,李焕洲发现一些用人单位求才若渴,主动找上门来,要求和学生签约,有的企业还提出人才“订单式”联合培养,在大三时就选出“苗子”,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培养,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工作。

  自主创业,个人理想遇上现实“商机”

  彝族特有的十月太阳历、阿姆尼惹诗文、图腾文化等,十分有特色。四川师范大学的彝族学生哦子飞祖非常热爱彝族的文化和服饰,但他又非常苦恼:“现在除了重大的节日场合,很少有机会穿,平时穿又很不方便,显得太另类。”

  他的理想是将民族文化融入到现代人生活之中。他想到一个办法,与好友成立“渠文化”工作室,创建“阿加索什”品牌,自己设计服饰。如今,他们设计的服饰种类多样,裙子、T恤、鞋子应有尽有,还有帽子、手机套等装饰物件,产品既符合潮流审美,又带有彝族的文化底蕴。如今,“阿加索什”品牌的服饰已经通过淘宝和微商途径销售,哦子飞祖的理想也已经实现一半,哦子飞祖下一步打算成立公司,将亲手创立的品牌经营好。

  学生的创业尝试不仅是校园的小打小闹,一些学生在校历练成熟之后,毕业就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教育科学学院学生黄俊业刚毕业就已经创办了成都艾雅驰鞋业有限责任公司和成都千村万落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这两个公司。

  一开始只是想帮助父亲解决现实困境,为雅安老家陷入经营困境的皮鞋厂找到销路,没想到接触了电商平台之后,发现了其中巨大的商机。实践、理论加上学校创业平台中获得的人脉和资源,黄俊业成长很快,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各种创业大赛的奖项,也赢得了许多创业基金。

  当时,学校国家级创业训练项目——“生态有机产品营销”项目组正在寻求对电子商务有实操经验的团队成员,黄俊业加入其中,获得了许多理论学习和时常调研的机会,感受到了食品安全问题和污染严重的今天,有机农业的市场潜力。在学校“打磨”两年,黄俊业经历了办小型农场失败,不断查资料、请教老师、专家分析原因,种种曲折之后,有了底气自己开办公司。目前,这家公司正在打造全程可溯源与可视化的生产线,还策划一系列亲子活动、有机农场参观的体验活动,线上线下互动,得到客户好评。

  从“批量生产”到“个性孵化”

  黄俊业谈到,大学生创业要好好利用学校提供的创业平台。他进入有机农产品行业,契机就是学校的生态有机产品项目。同是该项目组的成员,川师大学生曾力也在今年成立了自己的有机农业公司。曾力的情况非常特殊,家里无人经商,对创业原本一窍不通,全靠到学校引进的创业平台中去“泡”,参加创业沙龙、参加KAB创业俱乐部、跟着创业导师一起“摸爬滚打”,闯出了一条创业路。

  “创新创业人才不能‘批量生产’,学校负责搭平台,聚合资源,‘孵化’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川师大校团委、创新创业指导中心老师李强说,学校每年都有全校性的科研立项开放给学生申请,立项成功则会配给经费和指导老师。对于创业的学生,学校搭建了创业导航站、创业俱乐部、创业沙龙等平台,提供创业导师支持,给学生提供创业知识、邀请企业人士给学生做培训,提供与优秀校友、优秀创业学生交流的平台。

  四川师范大学打造的科技园区,以“一园多区”的思路发展,产品研发和人才培养主要在校本部,企业孵化、成果转化和实习实训主要依托广汉科教园,在广汉的科教园,分设了企业孵化区、创新产业区、产业服务区、实习实训基地等功能模块。因其建设发展成效明显,被教育厅、科技厅认定为省级大学科技园区。

  学生的创业项目首先到创新创业俱乐部“预孵化”,条件成熟就可以入驻科技园正式孵化。黄俊业的有机农业公司就是入驻的企业之一。川师大科技园老师舒雅珣认为,科技园更像是资源的聚集者和提供者,提供场地、人员、培训,帮助学生知晓创业的优惠信息,传达申请资金的渠道,“学生有了好点子,我们就可以推他们一把。”舒雅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