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拟布局一轴三带四群一区 全方位做空间安排
《四川省城镇体系规划(2014-2030年)》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
聚焦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
一轴:成渝城镇发展轴
三带:成绵乐城镇发展带、沿长江城镇发展带和达南内宜城镇发展带
四群:成都平原城市群、川南城市群、川东北城市群和攀西城市群
一区:川西生态经济区
□皮家璇 本报记者 刘佳
在3月28日举行的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四川省城镇体系规划(2014-2030年)提请会议审议。经过此次常委会审议后,《规划》将修改完善,并按程序报国务院批准。
修编:
统筹各项事业的空间布局
面对新形势下四川新的发展机遇,原 《四川省城镇体系规划(2000-2020年)》迫切需要修编。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我省于2014年初正式启动城镇体系规划修编工作,对全省生态保护、产业发展、城镇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各项事业在空间上的布局进行统筹,构建科学合理的省域空间保护利用格局,为我省实施“多点多极”发展战略、推动新型城镇化快速健康发展打下基础。
省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规划》成果主要包括文本、图集、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和10个方面的专项研究,其中文本包括新型城镇化发展、省域空间布局、省域城镇体系、综合交通体系、区域基础设施、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空间开发管制、次区域规划指引、扶贫开发、省际协调要求等共十三章189条。
内容:
全方位做出空间安排
省域空间布局一章中,对全省生态保护、产业布局、城镇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事业在空间上的布局进行了统筹安排,提出了“一轴三带、四群一区”的总体布局结构。其中,“一轴”即成渝城镇发展轴,“三带”为成绵乐城镇发展带、沿长江城镇发展带和达南内宜城镇发展带,“四群”包括成都平原城市群、川南城市群、川东北城市群和攀西城市群,“一区”即川西生态经济区。
省域城镇体系主要包括城镇等级结构、规模结构和职能结构,拟确定成都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绵阳南充泸州等8个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德阳、内江、遂宁等12个地区性中心城市,对城乡统筹发展、城乡居民点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等工作进行了空间安排。
综合交通体系方面,包括综合交通发展目标与策略、综合交通网络、综合交通枢纽等内容,提出了以成都为核心,衔接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及西南国际运输通道,构建一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的目标和措施,为优化全省城镇化发展格局提供支撑。
《规划》还对空间开发管制进行了明确,包括划定空间管制分区,明确禁建区和限建区的空间管制要素、范围、管制要求等内容。特别对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及饮用水源保护区等15类需要控制的地区,以及重要敏感地区、风貌保护区和区域性基础设施通道等区域提出了相应的管控要求。
亮点:
突出以人为核心的理念
省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规划》重点突出,科学性、系统性强,切合四川省情实际。
“以人为核心”是一大亮点。《规划》深入研究了我省跨省外出、省内流动、城乡双栖等农业转移人口的特征和需求,据此对项目、土地、公共服务等资源要素进行了优化配置,突出了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发展理念,以利于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合理分布。
强化约束性是又一大亮点。《规划》提出龙门山-安宁河安全控制带必须严格控制人口和产业进一步集聚的基本方针,提出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在实施规划方面的职责,在跨区域协调、土地管理、资金保障、生态补偿、政绩考核评价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强化了相关规划的统筹协调、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查审批等要求。“对确保一张蓝图管到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相关负责人表示。《规划》还突出开放性,注重参与性,在强化跨省合作与开放型的省域空间组织的同时,具有“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的编制组织特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规划》体现的针对性,提出了省内次区域差异化发展的基本方针,提出合理控制成都中心城区人口,促进有潜力的中心城市和重点县、重点镇加快发展的支持政策,并针对其他区域的具体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引导政策,有利于分类指导,促进次区域和各级城镇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