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计划逐步取消\"传统中考\" 义务教育阶段取消百分制

17.12.2013  08:30
12月9日,成都市入选国家30个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试验区。《成都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方案》也已获得教育部认可,即将启动实施。该市将逐步探索试行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替代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的中考制度。这意味着,传统的“中考”将会被逐步取消,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结果与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将成为今后高中阶段学校录取学生的主要依据。 评价标准更具成都特色 该市将以教育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试行)》为指导,整合成都市学生成长记录、义务教育学生学业质量监测体系、学生课业负担监测体系、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体系,建立完善覆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的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据介绍,指标体系将分为“基础评价”和“特色评价”两部分,“基础评价”部分包含“学生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成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五个维度的评价,“特色评价”部分则由具有成都特色的其他重要指标构成,形成《成都市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成都市义务教育学生学业质量标准》、《成都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具有成都特色的各类评价标准体系,并在动态监测中不断完善。 义务教育阶段取消百分制 该市将着力改变过去单纯通过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学校的方式,建立以考查学生群体发展情况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方式。针对学生品德发展水平、兴趣成长养成等维度,注重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借助信息化手段,建立学生成长评价系统,全面客观收集学生成长信息,通过数据积累与观察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注重过程性评价,重点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进步与努力程度。 在义务教育阶段,该市将逐步推行“等级加评语”的评价方式,取消百分制,采取“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等分级评价,多用鼓励性评语,激励学生成长。据了解,我市将依托市教科院,并整合在蓉高校、科研院所,研究并设计一套科学评价方法和评价流程。 市教育局特别强调,在评价中将面向学生群体采取科学抽样的办法实施,在义务教育阶段不针对学生个体,不组织面向全体学生的县级及以上统考统测,不加重学校和学生负担。据介绍,今后,我市将严格控制考试次数和科目,小学一至三年级不举行任何形式的统一考试;从四年级开始,除语文、数学、外语每学期可举行1次全校统一考试外,不得安排其他任何统考,考试内容严禁超出课程标准。 中考制度不会立即取消 该市将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建立和完善符合素质教育思想的课堂教学标准,实行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和参与式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该市将深入推进中考制度改革,探索试行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替代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的中考制度,逐步实行“自愿申报二次考试,考试结果择优记录”制度。据介绍,成都市还将深化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扩大优质高中指标到校生比例,探索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结果与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综合择优录取为主的招生方式,健全普通高中学校自主招生程序与办法,扩大学校招生自主权和考生选择机会。 市教育局相关部门负责人透露,该市已经启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相关调研工作,但“在可以预见的较短时间内,现行中考制度还不会立即取消,可能会根据高考改革的步伐调整。” 工作计划>>> 2014年:是《成都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方案》的试点推进阶段,该市将建立健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方法体系;设计评价程序,开发评价工具;设计评价结果分析反馈办法;分学段开展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试点,修订完善评价体系和程序方法。 2015年:该市将在全市范围内推行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初步建立成都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资料库,初步完善与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相适应的政策体制机制。 2016年:该市将逐步完善形成与统筹城乡教育改革发展相适应、具有成都本土特色、涵盖不同学段和多元内容的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并进一步健全与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相适应的政策体制机制。 2017年:该市将努力建设成为全国深化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先行样板,进一步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经验;建立体现素质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科学多元、具有成都特色的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切实扭转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周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