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脱贫“三并重” 破解精准“八难题”——自贡市荣县旭阳镇马石村推动脱贫攻坚工作精准落实

28.07.2016  16:36

 

省级贫困村荣县旭阳镇马石村,幅员面积11.5平方公里,辖19个村民小组,村民726户2419人,党员87人。其中,贫困户112户396人,2015年已脱贫179人。作为荣县2016年第一批脱贫的贫困村,旭阳镇党委、政府及村“两委”结合村情实际,积极探索预防、推动、巩固“三并重”,破解贫困对象、帮扶措施、长效机制精准“八难题”,有力推动马石村精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

重预防,破解“贫困对象精准”难题

细化“八比对”内涵,确保绝对贫困“不遗漏”。针对少数村民因邻里关系较差,投票被排除出在精准识别范围外的绝对贫困对象,采取与公安、房管、规建等8个部门所规定的房屋安全、粮食收入、劳动力状况等17个小项进行比对,将绝对贫困户确定到贫困对象名单中,保证贫困对象被识别精准。同时,加强村民间的和睦相处邻里关系教育,对村民加强客观投票引导。目前,通过“八比对”清退7户30人,补进建档贫困户3户8人。

  细化“四分类”层级,确保潜在贫困户“早发现”。按人均年收入1000元以下、1000-2000元、2000—3000元分为三类贫困户。同时,将人均年收入3000—3500元、且有精神病人、有新增加重病人等潜在贫困户纳入卡外高度关注并主动帮扶的视野。除对建档贫困户按年收入多少、劳动力多少、种养习惯如何、技术能力如何,制定操作性强的“一户一策”脱贫规划外,对年收入3000—3500的潜在贫困户,也制定有对应的帮扶计划,帮助其稳定并拓展收入来源,预防其成为新贫困户。

重推动,破解“帮扶措施精准”难题

细化“扶志”脱贫,建立歇帮制度。扶贫与扶志相结合,村上每月召开一次今年脱贫的44户贫困户的会议,用身边2015年已脱贫实例鼓励贫困户树立脱贫信心。按《村规民约》相关规定,创新建立“歇帮”制度。即把“不遵守法律法规、不爱护公共财物、不主动开展脱贫、不孝老敬亲”等四项内容列入歇帮范围、形成制度,如有违反,暂停帮扶1—3月,直至改正,才恢复帮扶。目前,全村贫困户全部签订“歇帮承诺书”,增强了贫困户素质和志气。

细化“法治”宣传,助推道德扶贫。强化法治宣传教育,让因子女未能尽到赡养义务而导致年事已高、丧失劳动力的贫困户,得到子女应尽的孝道,增加收入从而脱贫。18组享受低保和新农保的82岁村民李淑华,因两儿一女未尽赡养义务,离3000元脱贫线有900元差距,通过对其子女的法治告诫和道德宣传,李淑华每月将新增收入450元,不仅可以脱贫,还能逐步提高生活质量。

  细化“收入”清单,压实责任措施。重新制作“脱贫攻坚明白卡”放置于各贫困户家门显目位置,动态更新贫困户信息、帮扶责任信息、脱贫措施明细等。村上统一帮助贫困户建立收支账薄,收入栏每周更新贫困对象的收入变化,详细记录每一笔收入、支出,贫困户签字认可形成“痕迹化”管理。对照贫困户“收入”清单,落实帮扶人责任,每月核对贫困户收入进度,对低于贫困户“收入”清单预期的帮扶人进行约谈或启动问责,确保贫困户年终收入达标。

实行“帮扶”登记,做到工作精准。着手制定《入户帮扶工作登记簿》,发放至每一户贫困户,悬挂于室内,第一页是该贫困户的细化帮扶措施,内页是帮扶工作登记,由当天入户帮扶的各级干部和帮扶人员亲自填写具体详细的帮扶情况并签字,贫困户签字或盖手印确认。用这种真实可靠的双向记录—《入户帮扶工作登记簿》,与各类台帐、档案等一起,形成完整的帮扶工作“证据链”,倒逼“五个一”入户帮扶机制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重巩固,破解“长效机制精准”难题

  细化“管养”办法,建立后期管护机制。按“一低七有”脱贫摘帽标准,对已建好的村道、蓄水池、山坪塘、村级组织阵地等硬件设施,探索建立村“两委”班子成员分类管、贫困户具体管的体制机制,增强村级组织责任,也增加了贫困户收入。全村利用农村公共服务运行资金、“农家乐”反哺村集体资金等5.3万元,实现10户贫困户对6.4公里村道、3口蓄水池、2口山坪塘管养,每名管养基础设施的贫困对象每月实现管养收入120元,年管养收入达1440元。

  细化“巩固”措施,建立后续帮扶机制。细化贫困户帮扶信息,建立贫困户退出机制,对家庭年收入能稳定在3500元以上的贫困户转为贫困巩固对象,并退出贫困对象名单。采取持续跟踪督导、资金帮扶、技术指导等措施,确保脱贫不返贫。2015年,2组村民曾志高通过发展畜牧产业实现脱贫,今年,镇上仍给予一定的产业项目资金扶持,同时,镇农技人员在养殖技术上持续指导帮扶,目前,已发展养羊20只、养牛4头和其他小家禽,有持续稳定收入且能逐步致富,全家人对未来生活改变充满信心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