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积极创新帮助企业化解融资难题

24.09.2015  15:09
核心提示:无     今年以来,为打好经济下行阻击战,我市创新方式,多措并举,积极帮助企业化解融资难题,千方百计支持企业渡过难关,提振企业信心,促进企业稳生产增效益。目前,全市大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31.47亿元,同比增长18.6%,比年初增加31.7亿元。其中,工业企业贷款余额116.55亿元,较年初增加7.12亿元。
  
  出台融资政策,明确支持方向
  
  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通知》,市人民银行、市银监分局先后出台《金融支持达州经济结构调整和提质增效的实施意见》等引导金融机构加快信贷结构调整和优化,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提供政策支持。要求金融机构履行好应有的企业责任、社会责任,不盲目抽贷、惜贷,通过加强管理等适当方式,帮助和支持企业走出困境。同时,强化以管约束,加强联动,将支持工业企业有关情况与银行业机构市场准入和高管履职评价相挂钩,对支持不力的机构,采取约见谈话,暂停市场准入的措施。
  
  提高服务实效,缓解融资压力
  
  我市以“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提升工程”为平台,实行一企一策,实施融资培育定点扶持计划。市政府和工行四川省分行共同出资5000万元,设立“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补偿与核销贷款损失。目前已为53户企业发放贷款5.04亿元。渠县政府出资1000万元,万源市政府出资300万元建立“资金池”,市政府筹措2亿元建立工业企业应急转贷资金,帮助企业还贷,实现转贷过桥,为企业融资分担风险,提升企业融资服务的有效性和成功率,较好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引导作用,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实施400户企业定优支持计划,扩大小微企业信贷资金来源,引导金融机构争取更多金融资源向小微企业倾斜。引导中小金融机构通过票据贴现支持涉农和科技型小微企业,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创新服务方式,改善融资条件
  
  今年以来,我市还组织开展不同层面、不同主题的融资对接活动,提高对接效率,建立小微企业信用评价和信息通报制度,推广动产融资登记公示系统,促进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发展,支持“小而精、小而专、小而特”小微企业的发展,全市银行业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3.21个百分点,小微企业贷款户数比上年同期增加622户,申贷获得率高于上年同期1.05个百分点。与金融部门对接,将全市106户农产品加工重点企业名单下发到相关县支行及机构,目前贷款余额达7亿元,比年初新增3亿多元;积极协调担保机构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发生额为9.49亿元,担保发生户数317户,担保发生笔数323笔,在保余额43.1亿元。
  
  完善后备企业库,强化精准对接
  
  我市已建立起中小企业直接债务融资后备企业库,加强部门合作,持续加大对中小优质企业的培育力度。目前,已有71户企业入选四川省直接融资重点培育库,川环科技已进入证监会复审,12家企业进入成都(川藏)股权交易所挂牌,7家企业进入“新三板”辅导培育。与之同时,我市启动了“达州市中小企业上市孵化基地”建设,首批孵化培育企业25家。邀请国信证券考察部分重点企业,达成培育意向3家。
  
  我市还持续加大对转型升级支持。全市银行业对14家转型升级企业贷款余额13.29亿元。对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以及文化产业的贷款余额分别为3.26亿元、2.4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