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在行动】内江市瓦堆湾村:探索“两集中、三权六化”创新产业扶贫新路径

10.04.2017  09:49

 

(记者 徐昭磊 摄影报道) 位于内江市市中区永安镇的瓦堆湾村,地属典型丘陵旱山村,村民增收渠道少,贫困程度深,是永安镇3个省级贫困村之一。

近年来,瓦堆湾村不等不靠,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模式,实行财政资金集中使用、贫困户通过集中实施的产业项目受益的‘两集中’,探索‘三权六化’模式,通过财政支农资金形成资产股权量化的方式,赋予建档立卡贫困户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财产权和财产收益权,锁定退出目标,实行挂图作战,全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瓦堆湾村3组的困难群众邓德章已有81高龄,他和老伴由于年迈多病,缺乏劳动力,生活艰难。

  曾几何时,能有一处遮风避雨的安身之所,不再为房屋受损、漏雨担惊受怕是邓德章的心愿。如今,在政策的帮扶下,邓德章家不但实施了CD级农村危房改造对危房进行了除险加固,并整修院坝建起了小家禽养殖圈舍。 “以前做梦都没有想到我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邓德章说,去年他参加村里的 “两集中、三权六化”,流转土地2.6亩收入1872元,为此他用这笔钱买了台液晶电视留作纪念。

  据瓦堆湾村村支书高华介绍,根据脱贫规划,邓德章家除落实财政补助资金,发放就医优惠证享受医疗救助外,还参与村集体投资收益扶贫项目分红人均增收500元,夫妻二人每年领取农村养老金1920元,加上从二季度开始享受低保兜底,预计今年人均纯收入达到3500元,“今年年底实现脱贫完全没有问题。

  农民增收渠道少,贫困发生程度深,特别是因病因灾“插花式”贫困较为突出,村民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全村户籍人口425户132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92户259人,贫困发生率19.5%……这是瓦堆湾村的贫困状况。

  2015年,随着内江精准扶贫工作全面启动,瓦堆湾村被确定为贫困村,驻村工作组来了,项目资金也陆续到位,瓦堆湾村吹响了脱贫致富的号角。

  如何用好一笔笔项目资金,使其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这是瓦堆湾村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往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后,受益最大的,是承包土地的业主,而村民得到的实惠不多。”瓦堆湾村“第一书记”魏亮表示,通过实施“两集中、三权六化”的运作模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形成基础设施的作用,最终目的是让贫困户得到更多实惠。

  在这种全新的模式下,村集体资产不仅“看得见”而且“摸得着”。瓦堆湾村充分整合专项扶贫资金、安全饮水、新村基础设施、农村能源等项目资金,集中投入肉牛养殖及配套设施建设,其形成的固定资产折股给村集体,村集体采用出租、入股等形式进行资本化经营,实现财政投入资产增值保值。今后,若新增财政投资、补助等再形成新的资产,也同样明确给村集体所有,实现村集体资源的产权股份化资本化。

  与此同时,村集体通过公开招商的形式引入有经营能力的农业产业公司,每5年为合同期限进行合作经营,逐步发展壮大肉牛养殖及相关配套产业。村集体每年按财政投资总额的6%保底收益并确保二次分红,保证实现稳健收益,让经营权集中化产业化得到充分体现。

  更为突出的是收益权明晰化持续化。按照相关政策要求,村集体以村集体资产(养殖设施)入股部分,设立贫困户优先股,每年的所得收益全部按股分配给全村所有贫困户。收益权以每5年为1个阶段实行动态管理,2020年脱贫后,由村民大会重新推荐第二轮相对贫困户,继续享有一定年限的收益权。

  目前,瓦堆湾村已整合专项扶贫、安全饮水、新村基础设施、农村能源等财政资金197万元,引导合作公司自筹310万元,共同建设2000平方米的肉牛养殖圈舍和50亩水面的水产养殖及配套设施,并在去年5月,与招商引进的四川小渔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同组建了内江市瓦堆湾养殖专业合作社。

  专合社的成员可通过“购畜饲养、借畜代养、借畜还畜”等滚动发展模式,实现专业合作社与产业化经营各主体有机联结起来,扶持周边农户发展肉牛养殖,促进产业一体化发展,预计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每年提取专合社股金及二次分红约12万元,分配给全村59户159个贫困人员,每年人均增加财产性收入500元。据“第一书记”魏亮介绍,2017年初,已实现初次投资收益回报2.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