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街边焚烧香蜡纸钱 成都文殊院围墙被熏黑
不少市民在西马道街焚烧香蜡纸钱,将文殊院的围墙都熏黑了。
来信摘录
华西都市报:
你好!清明节期间,很多人在文殊院外面的西马道街、文殊院巷和珍宝街烧香烧纸,一到晚上,整条街上火光熊熊,文殊院的围墙全都被熏黑了。另外,在文殊院后面的西马道街上,白天也有很多人在那里烧。因为周边的建筑都是木质结构,这样大规模的明火会带来很多安全隐患,我很担心,万一燃起火来可咋个办。
市民李先生
根据李先生反映的情况,4月5日,记者来到成都文殊院周围的西马道街和文殊院巷实地走访,发现文殊院临着这两条街巷的围墙外,确实有不少市民在焚烧纸香和蜡烛。原本是朱红色的文殊院围墙,离地大约1米部分,全部被烧成黑色,整条街上都弥漫着烟味。
据负责打扫该路段的环卫工人介绍,每逢春节、清明等节日,都要从凌晨4点开始加班清理烧掉的香蜡和纸钱。仅4月5日上午,就清理了整整2车残蜡和纸灰。
环卫工
凌晨4点起清理 有人主动掏钱
清明节这几天,负责打扫西马道街的环卫工人雷大姐的工作量一下子多了。“4号早上4点就开始打扫了,一直加班到晚上10点。”雷大姐告诉记者,上午和晚上烧纸香的市民最多,其间她的工作量是平时的两倍。“有人看我打扫这么辛苦,就掏一两块钱给我。”雷大姐说。
下午2点,记者在文殊院巷看见,有市民正在烧纸。两支点燃的蜡烛靠在围墙上,火苗和黑烟“舔”着墙壁,熏出一团漆黑。在火堆旁边,有两个人提着扫把和簸箕在等候,运垃圾的环卫车也停在一旁,他们是负责打扫该路段的环卫工人。“我们等她烧完了,才好清理。”环卫工人说。
一位女环卫工人说,纸灰轻飘飘地满天飞,清理起来很麻烦,还需用水洗刷地面。“光今天上午已拉了两车。我们又不能不让在这烧,烧了只能打扫干净。”雷大姐说,白天焚烧的市民主要集中在西马道街,文殊院巷不多。但到了晚上,周边几条街上全是火光。“这些房子都是木头做的,市民在这里烧香烧纸,万一烧着了房子,多危险啊。”
市民
别人都在烧 我就在这烧了
上午11点,记者看到,在西马道街上竖着至少3块警示牌,每块牌子上都写着:此路段禁止焚烧祭品。据工作人员介绍,文殊阁旁有个地下安放逝者骨灰的极乐堂,按规定,来祭拜亲人的市民只能摆放水果和鲜花,不能焚烧纸香。所以祭拜后,很多市民到外面的西马道街上焚烧纸香。或者先在外面烧完纸,再捧着鲜花到地下的极乐堂祭拜亲人。
光在文殊阁前的台阶上,就摆了五六个脸盆供市民烧纸,但更多的则是直接在地上烧。再往东大约30米,焚烧祭品的市民则全都在紧靠着围墙的地面上烧,地面的砖缝里则插满了香和蜡烛。“清明节给先人烧纸钱,这是中国人的习俗,每年都烧。”一位正在烧纸的市民说。当被问到“是否知道这一路段禁止烧纸香时”,这位市民说,“可以烧啊,别人都在这里烧,我也就在这烧了。”
专家建议
用其他形式替代香蜡纸钱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殡葬专家杨根来认为,在清明节期间,公众通过祭扫表达对故去亲人的悼念之情,这无可厚非,而且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在城市街道上焚烧祭品,污染了公共环境,在某种程度上也侵害了别人的权益,不利于城市文明建设和公民素质提升。
杨根来说,焚纸化钱的祭奠形式由来已久,“传统观念里认为这种形式是与故去亲人的对话,更能表达感情”。但是在城市里,“尤其是雾霾这么严重的情况下”,还是应该提倡多元化的祭奠方式,比如网络祭奠、用鲜花水果代替香蜡纸钱,“只要表达心情就可以了”。
华西都市报实习记者董兴生
记者杨雪摄影张磊